记者 罗曦热心市民郭桂霖近日打进本报民生专线反映:看了三江都市报关于打造竹公溪的报道,他很有感触,称将竹公溪打造成特色休闲景观带他已期待多年。他认为,乐山有这样好的一条几乎是穿主城区而过的金水银水河,要是不好好利用确实是太浪费资源了。
因此,他建议把竹公溪两岸打造成为乐山的“秦淮河”(南京夫子庙)两岸。他说,到南京参观过夫子庙和秦淮河两岸景观带的人都知道,秦淮河与竹公溪差不多宽,然而水质还不一定有竹公溪的好。同样是穿城而过,但南京下工夫把秦淮河打造成了闻名世界的旅游景观。除历史的因素外,主要是南京市政府斥巨资进行了打造。所以,乐山从现在起就应该着手打造竹公溪景观带。
郭桂霖建议,从乐山一中到张公桥近10公里的竹公溪两岸应该彻底规划精心设计。两岸的建筑要么是江南风格要么是都江堰两岸川西民居风格,也可以是川南风格或者欧式风格,总之要有特色。除建筑物外还要有亮化工程、照明工程点亮和装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