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可以俗,但不可以俗不可耐,多数人恐怕有这样的经验:谈对象时如果对方开口闭口全是钱,结果肯定不欢而散;工作交际和私人聚会时,假若有人见谁都扯黄段子和低级下流话,绝对会招致大家白眼;上小学的孩子写作文,要是把马诺、芙蓉当成偶像,对“娱乐至死”、“一脱成名”、“潜规则上位”轶事表示羡艳,家长朋友定会当场气得流鼻血…… 俗不可耐的生活,是如此地让人讨厌。为什么还有人一头扎进庸俗、低俗、媚俗的字眼里,百转千回乐此不疲?一言以蔽之曰:精神滑坡、道德沙化、铜臭作怪。当“脱”可以转化为眼球效应、量化为金银财富,“腥”可以转化为炒作看点、折合成具体收益,“露”可以转化为成名的终南捷径、换算为物质利益……少数人就敢于丢掉做人底线,进行一次性的透支。哪管世风污染,哪管公序良俗,真可谓在我示丑发财之后,哪管洪水滔天。 时在某些舞台及电视综艺节目中,满嘴污言秽语的所谓明星,展示的是皮笑肉不笑;少数追逐低级趣味的看客,展示的是穷极无聊的笑。在他们的大笑声中,美与道德被撕碎,孩子们在迷失无助中伤心哭泣。 道德应该是洁净的,生活应该是纯净的,否则我们都会觉得窒息和不安。社会空间不能为“三俗”控制,公序良俗不能被“三俗”绑架,恢复有道德、有趣味、有质量的生活,不应是一种奢望。我们真诚希望,在现实生活与网络世界,反“三俗”能够真正成为常态,道德自律和道德重建趋于成熟,只有重新捡起和不断擦亮优秀民族文化这个珠贝,牢牢树立文化自信,龌龊才不会有侵蚀我们生活的可乘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