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8342|评论: 101

[川剧知识] 探源与川剧有关的四川方言:颤翎子 (原载《晚霞报》)

[复制链接]

2014年度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3-7-4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方言探源

                                                                                                  颤翎子

                                                                                                                                                                       舟戈
/撰文
      颤翎子,不是有些地方写的:战林子、站岭子。
      颤翎子,顾名思义,颤:抖动;翎子:雄野鸡的尾羽。往往雄野鸡为求偶,就要在雌野鸡面前抖动尾羽,展示和炫耀是为吸引对方的注意,希望对方领情。
      川剧中的紫金冠、独独冠、女帅盔……都加有翎子,翎子功是川剧表演中的一种绝招。说起翎子功,清未民初川剧名家康子林在《八阵图》中,表演陆逊困阵时,剧中做工极为复杂,颤翎子尤难,更是众口称绝。
      康子林,又称紫麟、芷林,邛崃人,以善演文、武小生而驰名,嗓音清脆,咬字准确,行腔动听;他的尖子功,不管是踢正尖子,还踢偏尖子,都能意到功到控制自如;再来丢一个卡子,额头与脚尖轻轻相碰,旋即跃起轻捷猿,无怪观众评价:“曹黑娃儿天旋子,地旋子,当不倒康二蛮一尖子。”康子林十七岁便蜚声剧坛,他的领子功更是被誉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晚年享有康圣人的崇高美称。
      民国十九年(1930年),川军刘湘与杨森内战,结果刘湘打赢了,刘部师长旅长高矮要请省城的“三庆会”赴渝演出,以示庆贺,并一定要看康子林的拿手武戏《八阵图》。当时康子林已花甲之年,又大病之后,尚未全愈,三庆会老板一再婉言另换文戏戏目,师长们估倒要看《八阵图》,要不然,拆三庆会的台,还要绑人……康子林为顾全三庆会生存,勉强答应抱病演出。海报一巴出去,全城轰动,前三天戏票就一抢而空。演出那天,鼎新舞台附近的街道上,都搭起过街布棚,挂起彩灯,晚场戏下午三点就关剧场大门了,众兵把守,人山人海盛况空前。
       《八阵图》,这是一出武生的重头戏,康子林所有拿手的颤翎子、踢尖子、丢卡子、甩水发……都在里面,只见他头上的紫金冠后的一对翎子,或左或右,或前或后,或单动双绕,或一步一个凤点头,连续二十四个凤点头,还三变脸谱,接着划圆圈,分阴阳成太极图状,无不随心所欲,紧接着靠头顶前额的弹力,一火将紫金冠,向后抖抛一尺高,再由在后面的打杂师接住(甩水发),整个表演干净利落,出尽风头,满场掌声雷动。
       由于劳累过度,当康子林退到后台后就倒下去了,当即抬进医院抢救,从此一病不起,不久就去世了。于是有挽联:“功盖三庆会;累死八阵图。”
       颤翎子在川话日常用语中,就有些贬义了,特指爱表现自已、爱出风头、爱显洋盘,甚至出洋相,俗话的:十处打锣九处都有他……俗称:颤花儿、颤棒。
       顺便说下洋盘,洋盘:早出于袍哥,袍哥有个术语:扬盘。扬盘是袍哥内部的暗语,扬:张扬、摊出来、公开;盘:盘查、询问。扬盘是指袍哥成员一旦遭盘查,就把内部机密泄漏出去了,啥子机密?反抗清复明的一切行动、活动,一方面要遭清府宰头;一方面也要袍哥组织处罪,轻则驱除,重则三刀六眼,或自己挖坑自己跳,或剃桠枝(砍手杆、脚杆)……
       后来,扬盘就慢慢就喴成了洋盘,表示新潮、时尚、出风头、当颤翎子……

                                                                                                                                      (原载《晚霞报》)
                                                                                                                                                                                                                  2010824日完稿
                                                                                                                                                                                                                    2011320日二稿


本帖最后由 舟戈 于 2013-7-4 10:03 编辑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66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4年度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3-7-4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舟戈,这个笔名,我用了很多年了,五年前我就注册麻辣社区,由于长时间不用,再来登录就说我密码用错,好不容易,终于才把“舟戈”找回来,于是我还是用我的老名,请大家理解,重发帖也是为了今后。

2014年度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3-7-4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家庄主 发表于 2013-7-4 11: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td][/tr]
[/table]

高家庄的川剧歇后语,太巴适了,谢谢你的提供,谢谢你的支持!握手。

2014年度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3-7-4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惊风豁扯 发表于 2013-7-4 19: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研究得深

哈哈,谢谢你的欣赏与支持,我在川剧方面简直还是外行,麻辣川剧的高手多得很,你哥子硬“惊风活扯”,谢谢,哈哈。

2014年度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3-7-4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舟戈 发表于 2013-7-4 20: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哈哈,谢谢你的欣赏与支持,我在川剧方面简直还是外行,麻辣川剧的高手多得很,你哥子硬“惊风活扯”,谢 ...

最权威的人,你哥了要去问:牛东方、高家庄主、梨园春等,他们是川剧行家。我以为,就是野公鸡尾巴儿上的毛,长又好看。仅供参考。

2014年度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3-7-5 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您好888 发表于 2013-7-4 23: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旧社会的艺人造孽啊

谢谢你的理解,谢谢你的支持!

2014年度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3-7-5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zhengfeng54321 发表于 2013-7-5 15: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牛先生说得都对“搬野鸡翎子”的,除了“高庄主”说的“公事公办"另还有一个意思“对红心,很凶恶”“戏班 ...

欣赏了,川剧中的语言生动极了,来自民间,又回到民间,谢谢你精彩的展开作注,敬礼!

2014年度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3-7-5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牛东方 发表于 2013-7-5 16: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郑老师说得清楚明白!谢谢大热天解释!请喝老牛给你老泡的酽茶!

哈哈,你太客气了,我就是爱喝茶,中午一个研究方言的教授,约我喝了一下午的茶。回来就给你回复。

2014年度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3-7-5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zhengfeng54321 发表于 2013-7-5 16: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编辑使用道具 评分

哦,我先前看不清楚拼音字母,见牛大哥喊的郑老师,我才隐约看到拼音头个字母“Z”,郑老师好,有幸认识郑老师,激动了。
谢谢你如科班的讲授,我也长见识了,谢谢郑老师,哈哈,我居然敢去探源与川剧有关的方言,还以川剧泰斗康芷林为例……

2014年度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3-7-5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牛东方 发表于 2013-7-5 18: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跟我一样,一杯酽茶,一包烟就过一天。酒跟我无缘。臭味相投!哈哈!

哈哈,我才是在打假叉哦,我完全是在冒充川剧爱好者,郑老师作的注,才有水平哦,谢谢牛大哥,让我在麻辣川剧中认识那么港的人。

2014年度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3-7-5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zhengfeng1234 发表于 2013-7-5 21: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您,在下10岁从艺,明年进70啦!有幸认识“阁下”

哈哈,笑一笑十年少,我也有点爱说爱笑,郑老师,他们说你老顽童,欣赏,那才好哦!

2014年度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3-7-5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牛东方 发表于 2013-7-5 21: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郑大爷老顽童,心态好,为人爽,助人乐,天下戏,都喜欢!哈哈请郑大爷喝茶,大热天!赏花!

非常愉快,老牛拉我到川剧,简直愉快得很,这边的爱家都很热情,谢谢老牛。

2014年度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3-7-5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牛东方 发表于 2013-7-5 22: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川剧老少是一家!一家亲!

老牛说得好,看了些你给人家的点评,我在川方面,至少也算资深票友(九段),哈哈,欣赏。

2014年度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3-7-6 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zhengfeng1234 发表于 2013-7-5 23: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俺好酒,如同武松,但是武松一生都不近女人,我可办不到,那武松变态呀!哈哈!太监都要讨老婆哦!



郑老师说得好,正常人就有七情六欲,哈哈。

2014年度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3-7-6 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牛东方 发表于 2013-7-5 22: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我八九不离十。你会写,我会看,你写炎凉,我看门道!都是一路货。

早晨好老牛,今天要出门,起个早。

2014年度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3-7-6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zhengfeng1234 发表于 2013-7-6 10: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没关系呀!反正看得到哦!黑白没彩色好看。

郑老师好,黑白好看,比彩色好看,哲人说,彩色是叙事性的,黑白才是浓缩后精华。
我搞摄大半辈子了,黑白制作比彩色难多了,只是好些仅把彩色去色成黑白,
没有把去色后“黑白”制作成拿得出手的黑白而已,黑白的光影效果制作出来了,那才不摆了。
哈哈,拙见,随便说说。

2014年度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3-7-6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zhengfeng1234 发表于 2013-7-6 17: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对!我有时给朋友(有些是戏友,给他们加工成黑白,他们都不喜欢,要加工成“彩色”的,黑白也要我转成有 ...

郑老师你太有耐心了,他们不懂,打个比方,画家开始学画画,首先就要像戏班子的戏童练基本功一样,苦练多年的素描,素描全是黑白,也就是要把一切东西(自然是有颜色的东西看成是黑白灰三色),才可能去进行素描,别个素描出来的任何东西,都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再说素描功底不深,绘画就不要学了。再说中国的国画(水墨),就是一个黑色,全靠浓淡深浅来表现东西的影调,好难哦,要是齐白石的虾子、徐悲鸿的马拿彩色去画,肯定就莫得寡是墨画出来值价了嘛。
车过来说,彩色是靠五颜六色分出东西的层次,也就是一个真色,就简单多了……
不多说了,我们看一个搞摄影的人,水平如何,就看他几幅黑白,就晓得他有无功底了,彩色摄影手机都可以照,可能弄黑白片,手机照出来照片不好弄成黑白佳作哦。哈哈,郑老师,我说多了,我支持你有时也弄点黑白,电脑上弄黑白(佳作),也考手艺的,你肯定体会比我深。

2014年度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3-7-7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zhengfeng1234 发表于 2013-7-6 17: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全家福,这幅黑白照片就非常耐看,当然更珍贵,我很欣赏!

2014年度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3-7-7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zhengfeng1234 发表于 2013-7-6 20: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是的,那温江剧协是没有滴!很多班子都没有特制的,就连巴蜀大班子(省市院团)也没有“林冲”戴的特制“ ...

懂不起哦,郑老师是内盘中的内盘,你不作注,哪个晓得帽儿该是啷楷的呢?谢谢郑老师!

2014年度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3-7-7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zhengfeng1234 发表于 2013-7-7 17: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您,戏曲穿戴很严谨很复杂,是一套“专门的学问”必须要到我这层次的“专业演员”才知哦。

那是当然的,郑老师算川剧大师了,钦佩十足。
郑老师说得很有道理,二十年前,我采访一个老年文艺表演,有个退休老头儿上台跳《真是乐死人》,跳得相当好,我拍了他一幅多巴适的表演照,登在我们报纸上了,同时配文赞扬了一番,文的最后,我加了一句,要是军装是穿的五十年代有军衔的军装,就更真是乐死人了。表演者穿的文革后的军装,我一看就有点不舒服,这是;在为我懂得起。川剧中的服装,我就是一窍不通了。哈哈。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