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河,以前也叫作浓水,“自城南白塔寺侧流入渠江”,因渠江下游旧称为洄水,遂有“浓洄”一词。宋开宝二年(公元969年),浓洄镇设置广安军,取“广土安辑”之意,“广安”因此得名,沿用至今。 西溪河,像一条丝带般环绕着广安城,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兴衰!俗话说,“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西溪河扼交通之要道,从古至今,建桥自然不在少数。今天从城南市民广场算起,到注入渠江口,就能见到文博桥、五福桥、广宁桥、双桥、建安桥、中桥、鹭岛大桥、凌云桥、平桥、西溪峡大桥等10余座。 这众多的桥梁中,保存完好、超过一百年历史、仍在发挥作用的古桥有四座(仅指靠近城区范围的古桥),他们基本是在清代嘉庆到同治年间修建,历经沧桑保存至今,分别是:万春桥、五福桥、致中桥、志喜桥。 (一)万春桥(又称高桥) 位于广安区协兴镇金广村,初建于咸丰二年(1852年),初名金玉桥,“在高滩水口,浓水所从出。”就在今天的红色影视城内,号称“亚洲第一宽瀑——湟龙峡瀑布”(搞不懂湟龙峡得名何来!)之上。后因涨水倒塌,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又名五娘桥(因为建桥的负责人奉其母尹氏之命出资重建,“尹氏夫行五,故名”)。 万春桥是四座古桥中唯一的单孔石拱桥,桥栏上刻有“万春桥”三字,桥中央两侧有锁桥石龙。锁桥石下刻有“皇清同冶八年己巳□□下浣□□氏男晴宜同续周氏人和建修万春桥万人缘”等题记。2012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五福桥(又称板桥) 熟悉广安城的同志们恐怕不会不知道这座桥吧!自古以来便是交通要道,“往来通衢”。最初桥上只是用木板搭建而成(故名板桥)。嘉庆三年(1789年),由于“教匪窜扰,毁于火”。嘉庆十一年(1806年),州人集资改建为石拱桥,从此“行者便之”。其实,五福桥只有今天我们看到一半宽,由于地处要道,后期才加宽,即便这样桥上也还是比较拥堵! (三)致中桥(即中桥) 广安人民都知道,位于宽阔的金安大道上!旧时也有两座桥,相距几步之遥,今只留下一座,即供人们行走的靠下游方向的一座。为同治九年(1870年)修建,五孔券拱石桥,桥身北面有“致中桥”三字,南面有“皇图巩固”四字。 (四)志喜桥(即平桥) 西溪河上最下游的古桥,自古亦是往来要道,想当初,小时候从白塔方向进老城必经过平桥,但随着城市改建,河街早已不复曾经的繁华。州志记载,相传建桥时,欧阳修“自吴入蜀”,历经艰难险阻,“至此途始平,因喜名桥”。照这个说法,志喜桥当算是广安最为古老的桥了!更让人惊叹的是,咸丰年间,移建新桥时“掘土得碑,有志喜桥三字,欧阳修公所书也”——仿佛传说进一步得到了实物佐证!可惜这块碑至今不知下落,桥的年代也不能草下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