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99|评论: 0

小小笔头涌爱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30 16:24 | |阅读模式
小小笔头涌爱意

张志善

2008年5月12日,那是一个让亿万国人刻骨铭心的日子。那一天,四川汶川发生了罕见的强烈地震,顿时使人们陷入了极度的焦虑和不安之中。作为一个年近花甲、业已退居二线的国家干部,我同样为这一灾难而痛彻心扉。除了捐上千元爱心款外,我想还应为灾区同胞做点什么。但远隔千里,我受聘于一家行政单位,有着自己的工作岗位,分身乏术。那么,我只能发挥自己的特长,用饱蘸泪水和真诚的文字,为抗震救灾聊尽一点爱意。

那些天,尽管工作繁忙,酷热难耐,我仍在班前班后和星期天,骑着自行车,带上采访本,风尘仆仆,穿梭于大街小巷,认真捕捉与抗震救灾有关的新闻信息,回来加班加点整理成文,发往媒体。5月15日上午,听说绛县红十字会接到10床崭新的捐助棉被。这10床棉被是本县56岁的下岗职工周凤莲与丈夫王永华一天两夜赶做出来的。于是,我马不停蹄地立即找到当事人,进行了细致采访。原来,周凤莲夫妇曾经同在绛县木材公司上班,后双双下岗,开了一个小店。5月12日,当四川省汶川等地发生特大地震后,周凤莲和丈夫就一直密切关注电视上的灾情报道。5月13日晚上10时许,电视里播放的灾区消息紧紧揪着他们的心。听记者介绍,尽管国家已经紧急调拨了一批棉被,但数量远远不足。周凤莲当即对丈夫说:“咱店里有现成的棉布和羽绒棉,咱赶紧做几床被子送去,给他们遮遮寒。” 丈夫说:“没啥好商量的,灾民的困难就是咱的困难,做就是了。”他们连夜动手,用店里最好的材料飞针走线,终于在5月15日上午,做好了10床崭新的棉被送往红十字会。带着素材,我放弃吃饭,马上写了一篇《一天两夜不停手 下岗夫妇赶制10床爱心棉被》的消息,用电子邮件发走。次日,《山西日报》《工人日报》等报刊便发了出来,引起不小反响,许多热心群众纷纷效仿周凤莲夫妇,踊跃往当地民政部门和红十字会 捐衣捐物。无独有偶。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5月12日,绛县广播电视局青年职工薛仲伟总想为灾区做点什么, 但因未婚妻当天发生车祸住院治疗,他分不开身。等未婚妻伤情好转后,他想捐款,但此时已是囊中羞涩。情急之下他想到了家中放着的103件新棉衣,那是不久前他与哥哥刚从上海购进的,准备在县城开一家服装销售店。眼下,救灾正好派上用场。5月28日,薛仲伟和哥哥退掉已租好的门面房,将103件新棉衣送到当地救灾办公室,表达了他们的一片爱心。我听说后,立马赶到薛未婚妻所住医院,与当事人做了详细交谈,连夜写了篇《薛仲伟103件新棉衣表心意》的消息发走,《山西日报》很快发表了,消息不胫而走,刹那间人们潮水般地涌向当地民政部门和红十字会,捐赠衣物将房间堆积得实实夯夯,旋即便火速发往灾区。

爱意注笔管,爱心催笔头。接连不断的可歌可泣无私捐助事迹激励着自己,我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睡觉,甚至老伴患病也顾不上服侍,全身心地扑在救灾报道采写中。5月19日,我闻讯绛县梅村堡女青年王星和原籍上海的陈剑在次日的新婚典礼上要向四川灾区捐献5万元人民币的信息,第二天,我推掉一应事务,赶到他们的婚礼现场。经多方采访,掌握了第一手素材。原来现年26岁的绛县女青年王星与原籍上海、现年30岁的陈剑大学毕业后,携手来到偏僻的山区绛县,到志信化工有限公司工作,择定2008年5月20日结婚。正当他们为筹办婚礼而忙碌之时,传来四川省汶川等地发生严重震灾的消息,他们在公司的募捐活动中本已捐出1000元款。但是5月20日,在那场没有车队、没有鼓乐、没有鞭炮的特殊新婚典礼上,他们又慷慨地拿出5万元,交到当地民政干部手中,托其转交灾区。他们这种新婚不忘灾民、热诚奉献爱心的举动,赢得了在场群众经久不息的掌声。我亲历了婚礼的全过程,拍了照片,写成文稿,婚礼结束,即刻发走,次日《黄河晨报》便在头版头条用醒目标题刊出,《运城日报》等媒体也相继发表。5月26日,有群众向我爆料,说是县长梁潞阳要去看望从四川来到绛县的灾区打工者,我急忙前去。在现场我看到3位川味口音的青年握着县长梁潞阳的手,热泪盈眶地说:“身在异乡有亲人,还是党和政府好”。原来,在绛县泓泽园饭店打工的邱豪、赵贵民、何绍平,分别来自四川省绵竹市汉旺镇和板桥镇。地震发生后,邱豪他们焦虑不安。在饭店老板的安排下,他们驱车30多个小时,将其家属接到绛县。5月26日,县长梁潞阳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来到他们的临时住处,关切地嘘寒问暖,并责成有关部门落实好他们的住处和孩子上学问题,还给他们每户留下1000元钱和被褥等物。文稿写好后,很快在《山西日报》等报刊发表,引起不小反响。
   爱心激荡,爱意汹涌,爱潮奔流。源源不断的献爱心活动通过我的笔头传播出去,刹那间在全县掀起了一股势不可挡的捐助热潮。大家有钱拿钱,有物捐物,有力出力,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绛县书法家申启明发挥自己的特长,精心书写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志成城”、“与时间赛跑 为生命接力”等10多幅留着墨迹清香的书法,装裱后邮往灾区,我也在第一时间发表到《中国文化报》《中国书画报》等报刊,一石激起千层浪,全县向灾区献爱心的活动一波高过一波。仅仅一个来月,捐款捐物达680余万元……

   爱心催笔头,爱意笔下涌。那段时间,我采写此类题材的稿件30余篇,在各类媒体发表22篇,及时、准确、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当地群众援助灾民的事迹,尽管其中的苦和累无以言表, 然而比起在地震现场采访的张泉灵他们,比起那些奋不顾身抢救灾民的解放军战士,根本不值一提,特别是想到自己用笔头为抗震救灾尽了一点绵薄之力,献了些许爱心时,顿觉虽苦尤乐,甘之若饴,十分欣慰。

(作者系山西作家协会会员、绛县作协副主席、绛县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作者地址:山西绛县县城高杆灯南.南窑区

邮政编码:043600   


   信箱:zzshan0226@163.com

(此文章通过QQ邮箱投稿)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