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震灾区、难忘的回忆”全国征文比赛参赛作品
感怀汶川地震
2008年的5月12日,北京时间14时28分,位于四川盆地的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并引发了一系列地质灾害,灾难迅速波及周边地区,在一瞬间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川地震,瞬间传遍整个互联网,传遍整个中国大地乃至国外,那一幅幅废墟中血肉模糊的人们、惊恐失措的孩子、亲人牵挂的眼神、千千万万担惊受怕的群众的画面,强烈的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民的心,地震无情人有情,灾害无情,人间有爱。
人们通过电话、短信、网络千方百计地传递着人间真情,温馨的爱心;普通群众通过自发组织的大大小小的哀悼活动或纪念仪式来表达同胞之情和哀悼之意;不同形式的捐助活动出现在大街小巷、党政机关、企业单位;全国各地人民都积极要求参加救援支队,冒着生命危险前往灾区参加救援工作……
此时,我们可能是灾难的幸存者,可是在此后不可预知的天灾人祸中,我们也有可能无法幸免于难!但是人只要活着,不管对社会、对父母,还是对自己,就要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正如一位名人所说:“人生来就是社会的人,不求做一个感天动地的人,但求做一个活的有意义的人。”
此时,全国人民做到了,每一个人都在通过自己的言行来为死难者默哀,向灾区的老百姓们寄以最诚挚的问候,用实际行动告诉那些仍在灾难中煎熬的人们:无论有多么大的苦难和艰险,我们始终都会与你在一起!
再有半个月,就是汶川地震三周年,当我们再度通过互联网、图片事迹展、各大报刊看四川地震灾区时却看到,这个人们记忆中山河破碎的悲伤之地,已浴火重生,一个个新的美丽家园在废墟上强劲的崛起。
对于刚刚过去的三年,可能是人类历史长河的悄然一瞬,但它却是一个爱依旧、人有情、传递爱、奉献爱的三年,一幅在世人眼前展开的壮阔豪迈的史诗。
三年重建中,那一幅幅感人肺腑画面将永远不会随时间消逝,将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留下永恒记忆。正是由于国家对灾区的大力支持,才有了后来大规模灾后重建的惊人速度和成效,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性;正是由于城市重建规划人员克服了很多艰难险阻,跋山涉水,全力投入,才有了废墟上的科学重建,绿色重建,奠定了迈向未来的关键,意味着和谐自然,代表着生命和生活的希望;正是由于共和国的战士们为了灾区重建,甘愿吃苦,甘于奉献,才有了灾区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灾区群众的方便;正是由于港澳台同胞倾力相助、不离不弃的义举和社会上无数细致入微的关怀、问候和温暖的微笑,才重新点燃了灾区群众生活的希望,体现了中华儿女骨肉相连、血浓于水、大爱无疆……
此时,灾难已经过去,重建也已取得重大成效,我们看到了56个民族56枝花,团结就是力量,世间大爱长存!
此时,我们更应该看到生命真的很脆弱,我们要珍惜活着的日子,好好学习,更多的去承担社会道义责任,去传递爱,奉献至诚爱心,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正如一位名人所说:“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在生命中传递爱奉献爱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
相对于灾区的人们,我们是幸运儿,还是珍惜生命,微笑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再埋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要再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走在生命的两旁,常怀感恩之心,随时撒种爱,随时传递爱,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
姓 名
任书庆
职 业
学生
年龄
22
院 校
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政管系2009级公共事业管理
邮 编
832000
联系地址
新疆石河子市石河子大学中区18#楼215宿舍
电子邮箱
654275572@qq.com
(此文章通过QQ邮箱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