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帖曝多官员涉贿 新京报嘴松帮倒忙
作者:可愚
新闻背景:网帖《晒一晒咱们公务员灰色收入的冰山一角》爆出成都某分公司在2010年国庆双节行贿的财务明细表,图中显示行贿对象达到刑事立案标准的官员五名。帖曝不久,《新京报》记者褚朝新追踪报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司已获知网上慰问金一事,表格上签名审核确是成都分公司领导。据其所知,成都公司当时确曾有过这样的计划,集团公司没有批准,因此没有实施……”
《新京报》一直以新闻时效性强、时评观点新辣、敢揭黑幕著称,在新闻界享有良好口碑,深受读者喜爱,包括我。这次读了记者褚朝新的报道,我不得不说:“《新京报》的新闻快,却嘴不紧,可能帮倒忙了!……”
网帖如此详细爆出有关涉贿官员,其中可能有五人够刑事立案调查标准,有关地方纪委、反贪局一定会按图索骥,依法调查。在有关地方纪委、反贪局还未作出反应之前,《新京报》却口封不严,把“成都公司当时确曾有过这样的计划,集团公司没有批准,因此没有实施……”这样的消息散播出去,有意无意给帖子中提及的100余号人形成统一口供,纪委、反贪局还有法深入调查吗?审稿编辑,你是否想到了这些?
基地组织曾经利用电视台游动字幕暗传情报,这回该不是某公司公关用《新京报》快速明目传递口供?
话又说回来,四川某集团公司的回应明显一通谎言。
谎言1:成都公司瞎弄的,为了好走账,欺骗集团公司。注册资金上千万的公司为走区区10余万元账目而发愁,并胆敢无中生有、不避名讳把顶头上司名列其中?
谎言2:集团公司没有批准,因此没有实施”。图表显示,制表、审核、审批一应俱全,全部签字,就意味着审批流程已全部走完,只到给钱的这一步了,由此表明成都公司有完全的独立财务权力,送礼也进入实施阶段,“汪总办”三个字更能相互映证。
从乐观角度说,我们的官员和干部都在廉洁自律,都谢绝了红包,都在创先争优。如果这100余人中有那么几位或几十位正义廉洁的官员,在收到红包后就已上交纪委,不是又从另一角度证明某集团公司的谎言,我们在等待这样的官员站出来说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