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经济观察网
导语:三天时间内,人社部在其官方网站上连续转载12篇文章,社保专家、学者以及多家党媒从不同角度为延迟退休发声,而如此声势浩大的舆论场前所未有。
7月25日至27日,短短三天时间内,人社部在其官方网站上连续转载12篇文章,社保专家、学者以及多家党媒从不同角度为延迟退休发声,而如此声势浩大的舆论场前所未有。
不过,在民间,关于延迟退休的争议似乎从来没有停止过。人社部为何近期大张旗鼓为延迟退休造势,原因不得而知,在众说纷纭面前,橙鉴特梳理相关资料,试图给大家还原一个你本该知道的“延迟退休”。
延迟退休与养老金
少了么?
有人担心延迟退休是不是养老金的待遇就少了?
人社部李忠曾在2016年第二季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这个问题已做过研究。基本结论是延迟退休并不会减少个人养老金的待遇。目前养老金的待遇无非是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总的计发办法是长缴长得、多缴多得。
基础养老金的确定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缴费的基数,二是缴费时间长短。从缴费基数来说,延迟退休后,工资上涨的概率大。从缴费时间来说,延迟退休后缴费时间延长,基础养老金数额自然是增加的。
从个人账户养老金来说,主要影响因素就是个人缴存额的多少、月除数(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是多少。有关文件规定,50岁退休的月除数是190,55岁退休的月除数是175,60岁退休的月除数是139。假如一个人50岁退休,个人账户养老金余额是10万,我们可以算出他每个月的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数额。大家可以看出,月除数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小的,越推迟退休,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数额就越会增加。总体来看,延迟退休年龄对个人养老保险待遇不会有大的影响。
养老金计算公式:
关于缴费金额
个人缴费金额=缴费基数*8%,其中缴费基数是当事人上一年度月均收入结合当地上下限确定,例如缴费基数为5000的话,个人月缴费额=5000×8%=400元
关于养老金
职工养老保险的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其中: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退休年龄不一样,计发月数就不一样的)
养老金定了个人的不确定性因素可定不了
虽然从工资层面可以算出来一部分自己可能会拿到的养老金。但是目前的退休政策是50年代初确定的,当时人口的预期寿命不到50岁。而现在人口的预期寿命已达70多岁,可真正寿命还要看个人。这也就意味着,延迟退休对于上文的月除数来说具有不确定性因素。延迟退休后,我们自己拿多少钱同样未知……
如此看来,现在还不知道退休后能领取多少养老金,虽然养老金的领取是无限期规定的,只要领取人生存,就可以享受按月领取养老金的待遇,即使个人账户养老金已经用完,仍然会继续按照原标准计发。
根据政策规定,参保人员中途死亡,个人账户储蓄额个人缴费部分由其法定继承人继承。养老保险费单位部分和个人部分由个人缴纳的,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凭缴纳收据,可全部由其法定继承人继承。退休后死亡的,一般可领取上年度当地职工社会平均工资4个月的丧葬补助费。个人账户储蓄额尚未领取完的,个人缴费部分由其法定继承人继承。
但是我们的寿命余额能支撑我们拿完么?人死了钱没花了那算什么事……在有生之年,只能奢求活够本吧……
延迟退休与劳动力缺口
中国到底缺不缺劳动人口?缺,也不缺
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能否达到缓慢适应未来就业人口不足的需要?不一定。
正如不少学者已经指出的,延迟退休是人均寿命提高、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可持续背景下的必然选择。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为了达到我国缓慢适应未来就业人口不足的需要。
的确,根据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领衔的研究团队预计,再过25年,也就是到2040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25.62%。这意味着,届时1/4的中国人在65岁以上了。
但只是单单的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能否达到缓解我国未来就业人口不足的问题?这还需要探讨。
目前中国“过剩”的劳动人口与未来严重短缺的劳动力延迟退休到底为了谁?
就在8月2日,由于劳动力需求下降,人社部发出“十三五”就业预警。在文中,尹蔚民直言,“十三五”时期,我国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总量矛盾依然存在。
根据人社部发布的文章,截至“十三五”期末(2020年),我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仍将保持在9亿人左右。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在1500万人以上,失业人员接近1000万人。但由于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生产方式变革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等原因,未来几年企业劳动力需求将相对减少。
拿农民工群体来说,中科院发布的报告曾指出,从长期来看,农民工群体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形式将比大学生更为严峻。
目前全国外出农民工总量达到1.6亿人,30岁以下的青年农民工约有9600万人,其中超过50%的青年农民工流入东部沿海地区从事受经济放缓和结构调整影响最大的外向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这势必造成一大批职工转岗就业。但他们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8年,过早地进入劳动力市场,又导致其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
而放眼全国,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大,势必还会造成一大批职工面临转岗就业问题,技能和经验趋同,转岗能力的差距,将使我国就业难问题更加突出。
但是根据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在接受采访时曾指出的另一份数据,近几年来,我国每年减少几百万劳动适龄人口是客观事实,并且这种现象还将持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