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州儿女汶川情 ——记汶川县委农工办副主任、安岳县悦来乡政府副乡长杨素群 按照省委、省政府“千名干部人才援助藏区行动”统一部署,杨素群同志于2010年5月12日到汶川县银杏乡挂职(现同时挂职于汶川县农工办,任副主任)。援藏以来,她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主动承担急、难、险、重等工作任务,获得了藏区干部群众的充分肯定。 他乡亦故乡
迅速进入角色适应工作 她到了银杏乡,就把银杏当故乡,迅速进入了工作状态。经常深入村组、走进百姓、贴近群众、关注民情,准确掌握村民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及时解决。最让人难忘的是2010年6月,为妥善解决历时6年之久的土地遗留问题,她冒着塌方和随时有飞石的危险,连续十日到村组开展工作,逐户调查了解2004年、2006年阿坝州工业园区两次征占农户土地情况,找当时任职的村组干部、知情党员和群众核实。那十天,她白天下村组调查,晚上查核历史资料,每天都是深夜两三点钟才休息。她克服高海拔引起的头痛,反应特别厉害时就在晚上到医院输液,白天服止痛药,这个柔弱女子在坚强党性的支撑下,通过深入的调查形成了翔实报告,经报请汶川县政府批准后,当年8月兑现了欠农户的652万余元土地款,180户农户感激不尽。 敬业亦乐业
大义磅礴践行庄严诺言 在汶川灾后重建的热土上,杨素群耳边总时时响起当年的入党誓词,为了全乡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她在援藏一年多时间里,不仅没有请过半天假,还主动放弃了休假。1月18日,她母亲因病去世,当听到噩耗时,她正在伏案赶制2011年汶川县86个村幸福美丽家园建设规划,强忍着泪水把规划作完后,她才履行请假手续,冒着大雪赶回安岳。站在母亲灵柩前,已是深夜1点,望着母亲遗容,杨素群痛哭失声,昏倒在地。 灾后重建,按中央“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要求,银杏干部为重建家园经常“5+2”、“白+黑”,个别干部有些松懈。面对这种情况,她主动与全乡干部、村民打成一片,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探求干部管理新方法,最后形成《银杏乡干部职工管理办法》和18项规章制度,并在党委会一致通过,在规范干部行政行为的同时又有效保护了大家干事创业的激情。 红颜亦英雄,率先垂范树立良好形象 作为一个女人,她克服了重重困难,总是亲历亲为,率先垂范。下村时,她总是走在最前面,多次与飞石擦肩而过。在桃关村核查地灾的途中,大片泥石从山上滑落,一块大石头刚好从车顶擦过……而后边第二辆车当场因大石块滑落打死一人重伤一人。面对这样恶劣、艰苦的工作环境,她没有丝毫的畏难退缩,反而更加积极、主动,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良好的精神。在“8.14”抗击特大山洪泥石流中,连续十天抗洪抢险,她不说累、不后退。2010年8月13日傍晚,银杏乡遭遇强降雨天气,境内水、电、通信、交通全部中断,银杏变成了孤岛,2000余人生命受到威胁。14日凌晨2:52分,她听到山体垮塌声震耳欲聋,她第一个冒着倾盆大雨和不断滚落的岩石冲到现场,与事发地的村干部组织群众转移,创造了零伤亡的奇迹。灾害发生后,6000余灾民吃住安置、300多抢险救援人员食宿、抗洪抢险指挥信息收集与灾情上报、灾民接待与安抚、物资收集与发放等繁重的工作,都是她在忙上忙下。她瘦小的身影随时出现在干部群众眼中,不知疲惫,从不言累。十天的抗洪抢险,昼夜奋战在工作岗位上,没有吃上一口热饭。抢险期间,她8岁女儿在银杏度假,因水土不服,全身长满了水泡,她没有时间照顾女儿,每晚女儿都在办公桌上睡觉。一位同事把她女儿叫到家里吃饭,平时只能吃一碗饭的小姑娘,居然狼吞虎咽吃下三大碗,“不是把孩子饿急了咋会这样啊!”一说起当时的情形,这名干部已泣不成声。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有的只是默默无闻,脚踏实地的全身心奉献,普州儿女杨素群把真爱与汗水洒在了汶川这片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