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折多山位于四川省甘孜州境内,海拔4298米,是康巴第一关。折多山又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西面为高原隆起地带,有雅砻江,右为高山峡谷地带,有大渡河。大渡河流域在民族、文化形态等方面处于过渡地带,主要分布着有“嘉绒”之称的藏族支系。其地域往北可至四川省阿坝州的大小金川一带,折多山以东是山区,而折多山以西则是青藏高原的东部,真正的藏区。


高尔寺山垭口

高尔寺山是318国道上的景点之一,海拔4659米(注:高尔寺山垭口海拔4412米)。位于新都桥与雅江县之间,上山的路公路不是很好走,如果说折多山是康巴第一关的话, 那么高尔寺山则是康巴第二关, 而且它是纵览大雪山(雅拉神山, 折多山, 和贡嘎神山)的最佳位置之一

高尔寺山在警务站处分路,向祝桑乡乡道走几公里,可以看到高尔寺山黑石城(海拔4300米),因一座座冷高尔寺山峻而神秘的黑色石堆堆砌的玛尼堆而得名。尽管这个被当地藏民称为神奇的地方是如何形成的至今已不得知,但依然可从眼前的荒凉废墟中感受到当年信仰的力量。

剪子弯山垭口

垭口标高海拔4659米(隧道通车后,已不再经过)。

剪子弯山(亦称剪子弯梁子、尖子弯山),属沙鲁里山,雄峙于四川省雅江县香格宗乡西侧,呈西北-东南走向,为雅砻江与吉珠沟的分水岭,因翻越其驿道傍山成剪刀形弯曲而上故名,藏名“博浪贡”,意为全天有雾的山顶。相对高度在一千米以上,山脊在海拔4000米以上,主峰夺阿拉错。东坡森林茂密,以云杉,冷杉,高山松,麻砾为主,西接卡子拉山,牧草丰盛绵延至理塘。川藏公路盘山翻越的剪子弯山口是318国道在康巴地区的最高山口之一。

卡子拉山垭口

卡子拉山是位于四川省理塘县和雅江县分界处的一座山。其海拔4718米,常年高寒缺氧,山表面主要是高山草甸,树木稀少。

在这里看山,层峦叠嶂,一层比一层更远,一层比一层颜色更浅,直至天边,真像行走在‘天路’之上。

海子山垭口

海子山风景区,位于稻城县北部高原区,面积328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是青藏高原最大的古冰体遗迹,以“稻城古冰帽”著称于世。藏族人称高山湖泊为海子,所以这里叫做海子山。

海子山风景区位于稻城县北部高原区,面积328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是青藏高原最大的古冰体遗迹,以“稻城古冰帽”著称于世。区域内最高点为“果银日则”,海拔5020米,共有1145个大小湖泊,其规模密度在我国是独一无二的。藏族人称高山湖泊为海子,所以这里叫做海子山。海子山风景区有蚌普寺、直共寺、著杰寺、雄登寺、红草地等景点。

拉乌山垭口

垭口海拔4400米。拉乌山地势平缓,进藏的游客很容易就一掠而过,实际上拉乌山的海拔比地势险峻的觉巴山还高。

在这个山顶有一个比较壮观的经幡阵。站在垭口上如果有天眼的话就可俯看金沙江和澜沧江了。

觉巴山垭口

觉巴山(又称脚巴山)——位于四川西部的巴塘和西藏东部的左贡,地处横断山脉的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包围在安久拉山、伯舒拉岭、拉乌山等群山中。

觉巴山并不高,垭口的标高也只是3940米,但由于澜沧江千百年来的深深下切,使得江岸壁立千仞,一派荒凉与坚硬,给人以山高谷深的感觉。这里是横断山区的著名险段之一,30公里盘山路,近2000米的相对高差使觉巴山成了川藏线上最难爬、最费时的一座山,公路在绝壁上延伸,既没有护栏也没有路标,不少地方都是紧靠山体硬生生地开凿出来的,上依绝壁,下临深渊。川藏线虽然号称天险,但最危险的地方其实只有几处,比如排龙天险、通麦天险和怒江天险。与这几处名声在外的天险相比,觉巴山的知名度确实不高,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知道这个没有名气的天险与其他几个名声显赫的天险一样,同样让人望而生畏。

东达山垭口

东达山是川藏南线上最高垭口,位于西藏左贡县境内,垭口海拔标高5130米,夏季草坪青绿,牦牛成群,风光极为美丽。要注意高原反应,带上抗高原反应的产品。

山路不再蜿蜒曲折,而是一条笔直的通向前方的大路,既缓且长,一眼看不到尽头,这就是川藏线最长最缠绵的东达山了,武警部队树着的一块蓝色道路标志牌上写着:东达山

业拉山垭口

业拉山从4120米的邦达镇过了垭口之后,便是著名的“怒江72拐”,又称“九十九道拐”。这些拐又急又陡不说,大多都是U型弯。每个拐都堆集着二、三十公分厚的泥,汽车一过车轮卷起的泥土遮天盖日。 一不小心,怒江就在下面等着你。令人望而生畏,堪称中国公路上的奇迹!

再下去是怒江桥,穿过没多久,就是山下海拔3260米的八宿县了。

安久拉山垭口

4468米的安久拉山口有些让人意外。与众多名山大川的垭口一般都陡峭起伏,壁立千仞不同,安久拉山口平缓得出奇。就是这座看上去不起眼的属于伯舒拉岭山脉的安久拉山垭口,是怒江和雅鲁藏布江的分水岭。翻越了垭口,也就由怒江流域进入了生长传奇与神话的雅鲁藏布江流域。

在安久拉山垭口举目四望,到处都是一块接一块的草地,草地与草地之间是小小的积水潭,当地人称为海子。看上去平静漂亮的安久拉山,其实也有着不时发作的狂暴。据在当地生活了20多年的四川老乡郭春海讲,安久拉山垭口附近曾经在1996年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雪崩,造成57人当场死亡。

通麦天险

(隧道通车后,不再经过,作为经典记录在案):通麦天险,号称“通麦坟场”,是川藏线最险的一段路,在波密和八一之间,全长14公里。

这里号称“世界第二大泥石流群”,沿线的山体土质较为疏松,且附近遍布雪山河流,一遇风雨或冰雪融化,极易发生泥石流和塌方,故通麦、排龙一线有“死亡路段”之称。所幸的是2015年,天险不复存在。

色季拉山垭口

色季拉山:属念青唐古拉山脉,是西藏林芝县东部与中西部的分界带,是尼洋河流域与帕隆藏布江的分水岭,为川藏公路南线所跨越。登临海拔4728米处的山口(会有高原反应,要预防缺乏内源氧),可观日出、云海、无际的林海和远眺南迦巴瓦峰峻美的雄姿。色季拉山西坡的达则村旁的本日拉山,是西藏苯教的圣地,为西藏四大神山之一,来此转山朝拜的人四季不绝,信徒来自四面八方。

山口可观日出、云海、无际的林海和远眺南迦巴瓦峰峻美的雄姿。

米拉山垭口

米拉山:亦称“甲格江宗”,意为“神人山”;拉表示垭口。拉萨市(墨竹工卡县)与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的界山,是其东南面的尼洋河水系和其西北面的拉萨河水系的分水岭。海拔5018米的米拉山口(要防高原反应,避免内源氧缺乏症),俗称“芒雄拉”,译为“红谷山”,是拉萨市与林芝市的分界山口,东距林芝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八一镇248公里,西离自治区首府拉萨158公里。

米拉山因其高大雄奇而成为此地藏族同胞心目中的神山,山口上飘撒着许多祭山的经幡和印有经文的纸条,在山口的最高处,矗立着一座标有“雪域之舟”的西藏耗牛石雕像。

2018年 西藏拼车 川 滇 藏 青甘 五省大穿越!招募队友中
温馨提示:大家好,我是国辉,如果你2018年想去西藏、川藏线、稻城亚丁、色达、阿里的话,欢迎加我的微信号:xdqzj88888 无须准备繁琐的旅行攻略,让专业的户外领队带你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