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视
300年前川陕历史人物蒙家将诞生的由来。我们从《明清档案》、《国史》、《保宁府志》、《阆中县志(清)》、《阆中市志》、《阆中县志(帝制)》、《蒙氏家谱》、《蒙氏家乘》、《元戎第初稿》、《蒙应瑞个人档案》、《广元旺苍蒙氏家族昭化古碑刻》、阆中《民俗荟》公众号文章中文史专家刘先澄先生等史料综合,特此鸣谢各界人士。
带您走进那段清代蒙家将漫长的选举荐升之路。
以及蒙应瑞历练期间,作为阆中历史上本籍唯一一名,职级最高的武将(署副将从二品)守护阆中平安的七年。
【蒙家将的诞生历史】
话说公元1721年仲秋时节(300年前的农历八月),川北镇保宁府城阆中,在北门井区迎来了历史上重大名人事件第一个,将门世家蒙家将的诞生。
蒙顺,康熙帝赐名蒙善宇,年87岁选举大将军前,是陕西泾阳交龙堡商人,行走各地商帮未入川籍,助力川督年羹尧完成了西征后勤保障,以及长孙蒙应瑞战功、贵赠骁骑将军(从一品)大商,因此成为保宁府阆中历史上首位荣誉市民。
夫人王氏诰命一品夫人。
蒙元亨,年62岁选举大将军前,是四川保宁府阆中籍陕西泾阳商人,于1679年冬季在湖广大移民热朝中,俗称“湖广填四川”时,在其父蒙顺教导陪伴下。从陕西泾三原地界泾阳交龙堡移民,四川川北镇保宁府阆中城。
今四川南充市代管县级阆中市,阆中古城北门威德牌坊东北20米处,北门井区插栈为业,初期经营豆腐业、餐饮业、客栈业为生,在恩公与贵人们的推荐带领下,行走各地商帮之中。
与父蒙顺,共同助力川督年羹尧完成了西征后勤保障,以及长子蒙应瑞战功、贵赠骁骑将军(从一品)大商,因此成为保宁府历史上首位骁骑将军一品大商,也是华夏历史上,唯一跨越川陕两省从商人选举,册封大将军的一品大商。著名作家龙在宇作品《天下商帮》主人公历史人物原型。
夫人罗氏追封一品夫人(因早逝)。
蒙应瑞,字兆麟,四川保宁府阆中人,生于今南充阆中市古城北门威德牌坊东北方20米处振武井旁。
从小习文练武,熟读《史记》、《周礼》、《兵书》等文选。15岁时经人推荐进入川北保宁府著名的锦屏书院学习。年17岁时因母罗氏病危,其先祖蒙顺先父蒙元亨带领全家,回到陕西泾阳交龙堡。
举行成人礼以及祭祀地名交龙堡始祖,秦代著名上卿兼将军的蒙毅,蒙毅其兄长蒙恬、先父蒙武、先祖蒙骜均是华夏统一大业的杰出名将,史称“秦时蒙家将”。
蒙家人从陕西回阆中后不久,蒙应瑞母亲罗氏病故,年仅38岁。临终前告诫蒙应瑞,无论将来你前途如何,都要努力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假如学业有成。从政多多为民;从军减少杀伤;从商多做善事。
公元1707年秋季,年满18岁的蒙应瑞,与父蒙元亨商议后,为了减少父亲重担,照顾家庭弟妹。以及社会责任与义务,离开锦屏书院,投笔从戎,积极就近参加了川北镇驻阆中营区。
当他初到营区演武厅训练时,各级将士问他,为什么要入行伍时,他说,我是陕西名将蒙氏后裔,我的先祖是华夏名将世家,他们是秦朝蒙骜、蒙武、蒙恬蒙毅。中华统一历史之功臣,历代文臣武将学习校仿的楷模,作为远世后裔的我,出于对家庭与社会的责任,理应选择军营,在国家需要的时候,首先选择战斗。
得到了各级长官的高度赞美,或许就是这个特殊的原因,参军12个年间,各级长官对他特别严格要求,学习各种兵书,训练特种技能,每次大家奖赏时,总有一份礼物给他。
但就是不给他任何荐升机会。有一次,他看到一起参军的同事们,有的时间到了离开了营区,有的荐升成额外委,外委,外委千总。甚至有位一起常常训练的同事荐升了把总。
心中很是委屈,回家后把这些讲给了父亲蒙元亨,此时的父亲对他说,如果真是这样,你就要更加努力学习各种技能,更加团结长官和同事,或许是上级将军们在一次又一次地,考验你的柔性和忍耐,待将来有机会时才能为国建功立业。
听到父亲的话后,他向青梅竹马一起长大,同在锦屏书院学习的李家大小姐异性知音,倾诉营区之事以及父亲对他的教育。李小姐听候对他说,你的父亲说得非常对。还记得我们在书院学习的誓言,不愿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贫穷富贵与共。
李小姐为了支持蒙应瑞的在川北镇阆中营区安心放心,排除亲朋好友对她介绍的所有名门公子求婚,毅然决然地说服了自己世家经商的父母。李家父母为了考验未来女媳蒙应瑞。
在桌上放了不少银两,对蒙应瑞说,第一您拿钱走人,不许再见我女儿。第二离开营区,拿银两去经商,第三您曾经的学友,也是我女儿的学友,知县大人多次求婚。因为您和我女儿不是门当户对之人。
此时的蒙应瑞对他未来的岳父大人说道,人有三穷三富,花有花开花落,人无永世受穷,也无永世显达。我今天没有什么能送给小姐,将来也没有什么送给小姐的。因为选择了营区,就要有舍得小家,成就大家,随时待命献身国家统一大业,无愧名门蒙家将后裔。
无论小姐如何选择,如果能在一起,贫穷富贵共存。如果不能在一起,永远是知心学友,把她当成小妹妹对待,无论发生任何情况,与小姐的爱恋之情天地见证。
此时的李家大小姐父亲,起身对蒙应瑞说,我很赞同您的家国的精神,正式决定选择吉日成全您和小姐的婚礼。这一年公元1714年。
或许就是这种特殊的历练,成就了世间唯一与众不同的大将军。
时间一晃就是五年,公元1719年,这年蒙应瑞同样是一名优秀的老兵,三个孩子的父亲。由于西征前线的两次失败。川北镇营区在川督年羹尧的亲自挑选精兵中蒙应瑞进入,随川北镇总兵王允吉前往松藩营驻扎数月。
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春,蒙应瑞早期隶属于岳钟琪部,献计献策得到重用。后因军务事,四川总督年羹尧授外委千总(临时正八品)随大将军宗室延信大营西征。同年八月二十二日,在楚玛拉地激战,准军三次雪夜进攻大营,川军蒙应瑞奋勇当先,准军大败。
公元1720年农历八月二十三日,长达困绕的近24年边区西藏人民得到了安定,正式收复并派兵驻藏。
公元1721年春奉旨回营川北镇阆中,各级将军联合举荐蒙应瑞之功,川北镇总兵王允吉鈫入功册,造报再案。同年仲秋帝王圣谕,钦赐蒙门三代为将,先祖蒙顺,赐名蒙善宇,先父蒙元亨因商人后勤保障和蒙应瑞西征战功贵赠骁骑将军一品大商。
蒙善宇夫人王氏诰命一品夫人。
蒙元亨夫人罗氏追封一品夫人(因早逝)。
由于蒙元亨早期经商豆腐业、餐饮业、客栈业之因,加之保宁府阆中辖区荒地增多,人口稀少原因,以及秦时蒙家将精神福泽后人。
钦赐封地四处,建元戎第、蒙公祠、蒙家菜园、蒙家山庄之用,御笔“元戎第”宅匾。誉为蒙门子孙世代传承。
蒙应瑞荐升湖南镇筸镇总兵,因镇守经验不足待旨历练。
蒙应瑞夫人李氏诰命二品夫人,与夫共荣耀。
阆中蒙家将成为历史上唯一的地方文官武将中,享有门阔五开间待遇的将门世家,因多种原因一直未收到兵部劄付。
或许是康熙帝在考验蒙应瑞,或许是康熙帝在等待全体西征庆功时颁发。由于蒙氏家族迎接圣恩后,着力建设开发封地。
这段时期康熙帝病逝,新帝雍正继位,西征多数将领以及川陕总督年羹尧多种原因受罚。
雍正三年十二月,保宁府阆中人川北镇蒙应瑞署副将受兵部劄付(从二品)。
雍正四年内川北镇总兵官潘之善考验蒙应瑞,保咨四川提督周瑛验试,保送川陕总督岳钟琪考验。
保题送各部于雍正五年五月,兵部将进藏功加入人员,带领圆明园引见,随赐克食,奉旨蒙应瑞射箭记名,又奉旨著回各原营。
以原班照例铨选交与总督岳钟琪,有应题之缺于此人内亦可酌量题补。同年八月呈告降以守备补用。(这里为什么要降蒙应瑞职呢,可能有以下原因,或许岳钟琪为了被赚,或许是受雍正帝考验)。
雍正六年六月,兵部推授蒙应瑞为直隶密云城守营守备, 九月兵部颁给署副将,管密云城守营守备劄付。
蒙应瑞在京师历练七年后。即乾隆元年,覃恩赏赐,署副将蒙应瑞请封祖上二代及本身,当乾隆帝知道实情后,准兵部劄付。川陕蒙家将才正式名正言顺。
值得注意的事,在清康雍乾时期,如果仅仅是一个署副将,没有对国家疆域收复作出过特殊重大贡献人,是不可能同封三代,从二品以上将军的。
更何况阆中迎恩街元戎第蒙家桅杆大院,自古就是门阔五开间直到1999年在建设中拆除。
蒙公祠从乾隆四十一年起自公元1937年春建阆中机场征用,大墓64座,占地2万平米。要知道蒙公祠旁就是千百年来驻阆演武厅。
这两个建设均是,历代帝王中唯一性。
【清将蒙应瑞守阆中七年】
公元1721年-1728年
为什么要这样记呢?康熙六十年蒙应瑞封将,虽然未收到劄付,但他至少在营区是待旨历练的湖南镇筸总兵(按清史,副将也称副总兵)一说。
《保宁府志》中的蒙应瑞因西征雪夜奋勇杀敌立功,荐升湖南镇筸镇总兵。
《明清档案》中记载,蒙应瑞,署副将,康熙年一一?
这样就非常明确了。
由于多种原因,蒙应瑞并在川北镇营区,雍正三年署副将受劄付,在清康雍乾时期,武将没有收到劄付是不能正式统领兵权的。
雍正五年,帝王把副将蒙应瑞铨选交与岳钟琪酌情调补,有可能川陕总督岳为了避嫌,把蒙应瑞降以守备,但是不多久,雍正六年兵部推授蒙应瑞到京城。
这样计算下来,就是七年时间在川北镇辖区驻守,跟谁几任总兵前后学习历练。
按蒙氏家族史称。
雍正二年,蒙元亨因修元戎府第,操劳过度病故。
雍正五年蒙善宇在陕西泾阳交龙堡仙逝。
蒙应瑞未请示回家丁忧。这也是在情内之中,为什么呢,他家都是大将军,有家人和地方官。
但是蒙应瑞个人档案中,时间上并没有丁忧安排,更没有记录蒙家三代晋升将军的具体月份和日子。
试想特别是在那个特殊时期,一旦请示丁忧,蒙应瑞的人生就会发生变化,也就不可能有后来的官至湖广镇筸总兵官(而非湖南镇筸总兵)之事。
那么我们通过两组数字看川北镇总兵辖区。
【1】清代制度规定,总督或巡抚为一省最高军政长官,提督和各镇总兵均归其节制。
绿营军的将官依次为提督(从一品)、总兵(二品)、副将(从二品)、参将(三品)、游击(从三品)、都司(四品)、守备(五品)、千总(六品)、把总(七品)、外委(八品)等。
提督以下设镇、协、营、汛四级。
总兵统领一镇,副将统领一协并协助总兵事务处理,营由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分别统领,汛为最低一级军事单位,由千总、把总分别统领。
【2】清顺治四年(1647)设保宁镇,驻阆中,为全省四大军镇之一;四川省还设建昌镇、永宁镇、蘷州镇,因辖地未靖,三镇署均依附于驻节省会保宁的提督衙门。
顺治十五年(1658),改保宁镇为川北镇,与改设的重庆镇、松潘镇、建昌镇共为四川省四镇。
据清道光《保宁府志》载,驻阆中的川北镇直辖驻府城的中、左、右三营。
还兼辖广元营(驻广元)、巴中营(驻巴州)、通江营(驻通江)、顺庆营(驻南充)、黄羊堡营(驻百丈关)、太平营(驻万源)、潼绵营(驻三台)、绥定营(驻达县)、城口营(驻城口),负责川北、川东北、川西北广大地区的防务。
川北镇所辖之营历朝有所变更,至光绪间仍兼辖八营,管辖地城包括今日之广元、南充、巴中、达州四市和绵阳市之大部分。
川北镇的设置直至清末裁撤。
【3】在阆中古城出川北镇外,道台衙门在乾隆皇帝以后全称为“分巡川北兵备道”,是管辖保宁、顺庆、潼川三府二十五县的行政机关。
镇台衙门即“川北镇”,却是管辖范围更大的最高军事机关。
川北镇长官称总兵,官阶二品,比川北道四品或恩加三品的道员品级高。
那么从目前所知,与阆中人的二位名人守护过阆中。他们分别是:
【左都督王起云】
王起云在职时正式官职广西参将。
王起云字康候,原籍甘肃,家于阆中,从征台湾有功,授黑城营守备,特擢升为川北镇右营游击(从三品)。
公元1713年,王起云升任广西参将,任上在广西战场,王起云屡战屡捷。后深入敌阵受困,后援不至,其身受数十处伤,自刎尽忠,其身旁亲兵殉死者有二十七人。雍正中,诏入昭忠祠,当地民间也建祠祭祀。
【湖广镇筸总兵官左都督蒙应瑞】
蒙应瑞在职时正式官职湖广镇筸总兵官。
蒙应瑞,字兆麟,祖籍,陕西泾阳交龙堡。四川保宁府阆中人,因西征战功直升15级川北镇署副将(从二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