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住建委发布消息,对中心城区老年家庭(60周岁及以上)购买三宗试点项目,并把户口迁至试点项目所在地的,给予政策支持,其中提到了“子女可作为共同借款人申请贷款”。
媒体调查也发现,北京市部分银行在其他非试点项目也可以做“接力贷”业务,即父母可以作为主借款人,子女作为共同借款人,只要父母具备北京购房资格,父母和子女的收入总计不低于所还月供的2倍即可。记者以客户身份向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等多家银行的客户经理进行咨询,均称可以做“接力贷”。还有银行人士透露,接力贷在北京市场一直都存在,并非近期才出现。
梳理公开报道,前不久,广州也再度传出要重启“接力贷”,但多家股份行、国有行均表示并没有该产品。
在评论区,不少网友表示担忧,“现在老人家只是被骗买个保健品,以后被骗买房,没法还贷,子女怎么办?”“北京都有接力贷了,其他城市也快跟进了吧。”“然后子女继承父母房产的时候再收一笔继承税?”
北京一位律师表示,接力贷产品对当下楼市而言,是在降低购房的门槛,适度松绑。但是这个产品本身是有一定争议和风险的,所以在个别城市曾一度明令禁止。对于银行而言,风险相对小一些了,因为通过增加借款人的方式降低了自己的风险,进行了风险分担。对于贷款人而言,之所以会采用这种方式往往意味着自己的资金能力是有问题的,如果没问题,恐怕不会选择这种方式。当超出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去贷款买房的时候,无疑会增加自己和子女或父母的经济压力。而且,开弓没有回头箭,一旦采用了接力贷,为了一套房子,父母和子女恐怕都要多年连带还贷。
业内人士则提醒,接力贷产品对当下楼市而言,意在降低购房的门槛,适度放松。同时也需要进行规范,警惕其成为一种炒房的手段。
订阅麻辣新舆情,查看更多精彩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