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宗继文集 编者按:彭宗继,一位才子,我的挚友。他身为邛崃中学的历史教师,也曾担任《四川日报》网的评论员。天妒英才,因病离世,令人扼腕。他留下了一批珍贵的文章,我于退休后的闲暇时光一一整理,以期与读者共享。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我尽量保留了彭老师文章的原汁原味,未作删减。特此说明。
1984 我的高考 1984年的5月,经过大浪淘沙般的筛选,我通过了预考,顺利的搭上了高考的班车。 为了让考生适应环境,我们这些农村考生提前三天就到了县城。这几天,老师也不强调看书哦、复习哦什么的,还一味的让我们要开心的耍,考试时要轻装上阵。于是,打打扑克,下下象棋,侃侃大山也就成了我们一日三餐后的主要活动。不消说,生活是开的很好的,对于农村的孩子而言就像是天天吃酒碗。时不时的,老师还来到我们中间,和我们说笑什么的,要不就是带我们去逛围城马路。总之,那几天真的很放松了。 考前的那晚,我还是有些兴奋的,天一亮就起来了。在去考场的路上,我喝了三杯牛奶,想法是补充好营养。到了考场门口,见有许多考生都到了,好像没有家长前来助阵的,不敢说我们那时的孩子不精贵,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时的孩子的自立能力的确要强一些。走进有些发霉味的考室,在凹凸不平蚊子四飞的考桌前坐下来,等待考试的到来,那短短的三十分钟的考前时间似乎很漫长。考试开始不久,喝的牛奶起作用了,要上厕所;反复数次之后,考试也结束了,幸好我的试卷也做完了。有此教训,以后的考前我就不敢大吃大喝了。后来才明白,营养贵在平时,考前胡吃海吃的往往还会起反作用。以后的考试都还顺利,能做的都做了。很幸运,我考上了大学。 毫无疑问,我高考经历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我属于是知识改变命运的一员。二十多年过去了,我还常常回忆我高考的点点滴滴。有时候我也在反思:为什么同样是参加高考的命运也不一样?没有考上的不一定人生不如考上的人生精彩? 考大学的不一定比考中专的人生辉煌?就是大学的同班同学毕业后二十年再看,那也是千差万别的哦!这些都是为什么?看来,知识仅仅是改变命运,真正的决定命运的是性格!
惟其如此,我才要规劝莘莘学子,不要把高考看的太重,考的好的莫过于兴奋,考的差的莫过于悲伤!有胆量的朋友,我们来吼一首《二十年后再相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