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005|评论: 0

[走遍四川] 讀聽評述|成都:三级联动激活乡村新动能 庙湾村集体资产破1400万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16 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之际,成都主场活动发布的2025年度第一批"美丽成都建设"优秀案例,不仅是一份生态成绩单,更是一幅公园城市建设的生动图景。从龙泉山到锦江畔,从饮用水源保护到"小河长"环保创新,成都正以系统思维和务实行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为超大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都方案"。

4dc68a09177f4b37bf8600b56ca49e59~tplv-tt-origin-web:gif.jpeg

纵观这些优秀案例,最鲜明的特点是"水"元素的突出呈现。十个案例中与水相关的占半数,这一现象绝非偶然。水是生命之源,更是城市命脉。都江堰市保障饮用水安全的"加减乘除"法,青羊区"小河长"构建的校社联动护河网络,双流区黄龙溪的生态文旅融合实践,无不体现着成都人对水的特殊情感与责任担当。这种以水为脉、因水而兴的发展思路,既传承了千年都江堰的治水智慧,又赋予了新时代水生态治理的创新内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水文明。

1dc1d54fcff74e23ad3ca257f28f1486~tplv-tt-origin-web:gif.jpeg

成都生态建设的另一可贵之处在于全民参与的广度与深度。青羊区"小河长"项目覆盖10余万师生、30万社区群众,这样的数字背后是生态意识的社会化觉醒。当环保从政府主导变为全民行动,当生态理念深入校园课堂、社区生活,环境保护就不再是阶段性任务,而转化为城市的文化基因。这种"人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的治理模式,打破了环保工作"政府热、企业冷、公众看"的困局,构建起多元共治的生态治理新格局。

50f31ae1744b4582b2fc20214b037b15~tplv-tt-origin-web:gif.jpeg

作为公园城市"首提地",成都的生态实践始终贯穿着价值转化的创新思维。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麓湖公园社区等案例表明,生态建设不是孤立的环保工程,而是与产业发展、社区营造、文化传承深度融合的系统工程。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绿色空间产生经济价值,使市民在亲近自然中获得幸福感——这种"生态+"的多元价值实现路径,正是公园城市理念的生动实践,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绿色引擎。

cfc52b52e4bb47b681d7f09dc36bfdd5~tplv-tt-origin-web:gif.jpeg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已从重点整治进入系统治理新阶段。成都的探索启示我们,超大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从PM2.5浓度创历史新低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成为常态,这些看得见的变化证明,只要方向正确、久久为功,大城市同样可以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5033330bbc7f4f1a80b5106feeb0fb43~tplv-tt-origin-web:gif.jpeg

站在"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的历史节点,成都的生态实践正在回答一个时代命题:现代化城市不仅要有经济高度,更要有生态厚度、人文温度。当越来越多的城市像成都一样,以生态之笔描绘发展画卷,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必将加速成为现实。这需要每个城市在因地制宜的创新实践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绿色发展方程式,共同谱写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本网成都8月16日电 严文文 苏东华)



责任编辑:童铃

出品:时代传媒新媒体中心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