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家乡之补课问题
上面严禁补课,防止某些人利用教职权,把学生作为牟利对象,破坏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无疑是十分客观和正确的!尤其是到的严重滑坡、教育资源投放极不公平和学生升学与就业压力惊人的客观现实,令不少家长如热锅上的蚂蚁,为子女的未来而焦躁不安,客观上提供了补课的客体基础;加之教育部门的考核、晋级晋职总会情不自禁地与教师的教学业绩挂钩,客观上又提供了补课的主体动因。
可是,家乡经济与教育资源现状,是客观存在着的一个字:差。事实上,稍有办法的群体,为让孩子到外面去接受教育,回避家乡的教育短板,宁可省吃俭用也不亏孩子,也可谓无可奈何中的用心良苦了!教育的发展依赖经济的支撑,平昌财政历来是“吃饭才是硬道理”的财政,也是客观存在的,怨天尤人是不尊重客观的主观急躁情绪了。谁不想平昌办出一流的教育?无钱逼死英雄好汉哟。
根据这个现实,在逐步发展平昌教育的路上,需要的是理性思考和睿智抉择,而不是勇敢和狂躁。多年盼望县人大、政协认真调研平昌教育实际的尴尬与艰难步履,依据教育发展纲要的精神,帮助政府做出适合县情的具体部署和抉择,而不可靠几个人的冥思苦想后的左右冲突,二要凝聚全县教职员工与社会各界形成一种卧薪尝胆的意志力,否则难以追赶业已挪下的距离。
从全局建规立制,从长远规划事业前路,而不是事务性的扑火与救火。为什么发达的市县,有外省的专业补习机构进入,而且高额的服务费和实在的效果(对比影像公示),无人去说三道四,反而是对知识的敬畏呢?国家重点中学的优生,前几日也纷纷进入其中一对一接受诊断性服务,以淬火呢?一县之民,对其补课效果,除了佩服还有敬重。负责任的说,笔者从六月一号至六号晚上,曾经亲临那神秘而幽静的地方,目睹过他们的服务流程和当街那巨大的“光荣榜”上张贴出来的图文资料。我被他慑服了。
我觉得,市场有市场规则,给自己教的学生补课,有加入“塑化剂”的嫌疑,理当坚决制止;而对公开办理工商手续的补习机构,则不看广告,就看疗效吧!疗效一流,当然是平昌后学者的福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