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901|评论: 1

[八卦吐槽] 便民设施"变"吞金陷阱"? 公共号码收费乱象该谁买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17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笔者在使用电话时,遭遇了一场"无声的消费陷阱"——电话刚一拨通,尚未接通对方,费用便已悄然扣除。这样的"秒扣费"现象,不禁让人质疑:本是便民的公共号码,何时成了"雁过拔毛"的收费工具?而作为服务提供方的*通,*信、*公司,是否该给公众一个合理的解释?

一、收费"快如闪电",服务却"慢如蜗牛"
公共电话的设立初衷,本是为民众应急之需,尤其是在信号盲区或特殊情况下提供通讯便利。然而,如今部分公共号码却成了"一碰就收费"的吞金兽——拨号即扣费,无论是否接通,甚至通话时长不足1秒也按一分钟照扣不误。如此"高效率"的收费机制,与服务响应速度形成鲜明对比:故障报修无人管、资费标准模糊不清、扣费明细难以查询……消费者权益在"技术漏洞"的幌子下被悄然侵蚀。
二、"隐形条款"暗藏玄机,用户知情权何在?
翻阅几大通讯公司的服务协议,收费规则往往隐藏在冗长的条款中,普通用户难以察觉。更令人不解的是,扣费前无明确提示,扣费后无即时通知,等到消费者发现话费异常时,损失早已发生。这种"先斩后奏"的收费模式,是否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公共服务不应是"闷声发财"的生意,透明与诚信才是企业立足之本。
三、社会责任岂能让位于"蝇头小利"
作为国有通信企业,承担着普惠通信的社会责任。若因管理粗放或技术缺陷导致公共电话沦为"收费陷阱",不仅损害品牌形象,更背离了公共服务初衷。与其在用户身上"锱铢必较",不如优化服务流程、公开资费标准、完善扣费提醒,用诚意挽回公众信任。
呼吁:莫让便民寒了民心
公共电话号码是城市文明的窗口,而非企业"创收"的工具。希望通信公司能正视问题,尽快整改收费机制,回应公众关切。同时,监管部门也需加强抽查力度,杜绝"未服务先收费"的乱象。唯有如此,才能让便民设施真正回归"为民所用"的本质。
结语:
技术进步不应成为企业"甩锅"的理由,用户更不该为模糊规则买单。当公共号码按下拨号键的那一刻,扣费的不该是话费,而是企业的公信力。

电信.jpg
电信2.jpg
电信3.jpg
通话.jpg
联通前.jpg
联通后.jpg
移动1.jpg
移动.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5-7-19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