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关的文旅特色,犹如一座深藏不露的宝藏,远不只是“328”民俗活动,石虾子山巅看云海,夹门烟锁桥展现出来的魅力,这些活动和景观仅仅是夹关文旅画卷的冰山一角。夹关美景如同夜空中闪烁繁星,数不胜数,吸引着人们去探寻这片土地更深层次的奥秘。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夹关,着重去领略“白沫江、吊脚楼和桥”所蕴含的别样风情。
夹关的吊脚楼,是这片土地上灵动的音符,奏响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旋律。它们大多为木质或仿木结构的三至四层建筑,以木柱或石桩为支撑,稳稳地悬于白沫江面或冮岸边。这些木柱和石桩,就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士,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拱卫着吊脚楼的安稳。从建筑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建筑方式不仅巧妙地利用了有限的空间,还充分考虑了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在洪水季节,悬于江面的吊脚楼能够避免洪水的侵袭;炎热的夏日,江风能够穿楼而过,带给住在吊脚楼内的主人或来楼上楼下休闲娱乐的游客以丝丝凉意。
夹关吊脚楼的建筑采用榫卯连接工艺,传统的木工技艺体现着中国古代建筑的智慧。它不用一钉一铆,却能使建筑的各个部分紧密相连,稳固耐用。每一个榫头和卯眼都经过精心设计和打磨,严丝合缝,展现出工匠们高超的技艺和施工中严谨的态度。搭配上雕花窗户与木质栏杆,更增添了几分精致与典雅。雕花窗户上的图案精美绝伦,有象征吉祥如意的花鸟鱼虫,也有寓意幸福美满的神话传说,每一幅图案都蕴含着夹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木质精细雕琢的栏杆,线条流畅,手感温润,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从远处望去,吊脚楼宛如空中楼阁,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极具美感,仿佛是大自然与人类智慧共同创造的杰作。
在两岸吊脚楼的夹峙下,白沫江宛如一条灵动的丝带,自西向东穿镇而过。它是夹关的母亲河,孕育了这片土地上的万物生灵。数里长的江水流得格外舒缓,自如。白天,阳光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仿佛是无数颗星星在闪烁。江两岸的吊脚楼倒映在水中,与江水相互交融,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江水中,鱼儿在自由自在地游弋,水草在水中轻轻摇曳,仿佛为这宁静的画面增添无尽的生机与活力。
到了夜晚,万籁俱寂,整个小镇沉浸在一片宁静之中。渔火在江面上闪烁,宛如点点繁星;柔和的月光洒在江面上,给江水披上了一层银纱;吊脚楼和桥的倒影交织于江面,随着江水的流动轻轻摇曳,仿佛是灵动的音符在奏响一曲美妙的夜曲,令人心旷神怡。此时,漫步在江边,感受着微风拂面,聆听着江水的潺潺声,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白沫江不仅是一道美丽的自然景观,更是夹关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世世代代的夹关人在这里捕鱼、洗衣、灌溉农田,它见证了夹关的发展和变迁。
夹关白沫江上的桥梁众多,宛如一条条纽带,将南北两岸紧密相连。庆元、永寿两座桥为踏水桥,踏水桥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贴近水面,人们行走在桥上,仿佛能与江水亲密接触。当江水较浅时,清澈的水流从脚下流过,带来丝丝凉意;当江水较深时,踏水桥又宛如一条蜿蜒的巨龙,横跨在江面上。
白沫江、清江两座桥为廊桥,廊桥不仅是交通的要道,更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廊桥上精美的亭台楼阁,可供人们遮风挡雨,休息聊天。在廊桥上漫步,欣赏江两岸的美景,感受微风的吹拂,别有一番滋味。
万福桥为石拱桥,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桥身由巨大的石块砌成,历经岁月的沧桑依然坚固如初。
渔坝、千子坎、双土地、筒车街四座桥为钢筋水泥桥,这些现代化的桥梁为小镇的交通提供了便利,它们与古老的桥梁相互映衬,展现了夹关的历史变迁与发展。
文中附图为王文才原创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