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首先感谢您对我县环境问题的关注和环保工作的关心。对于您反映的“小江口河里的水每到枯水季节就是一河黑水”问题,我局一直高度重视,现将有关情况回复如下。 一、关于小江口水体变黑的问题。 高坑电站投入使用前,城区下游河段从未出现过大范围水体变黑的情况。2009年11月,高坑电站蓄水运行后,从2010年3月中旬开始,高坑电站库区每年春季水体颜色都会在几天内迅速变成黑褐色(俗称酱油色),且有明显的“清污分界线”。变色区域初期在水体中呈带状、丝状分布,其后全河变为黑褐色,具有明显的藻类生长繁殖特征(又称水华现象,一般发生在受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造成氮、磷等营养物质相对比较充足,气候条件相对比较适宜,水流流态相对比较缓慢的封闭或半封闭水域。如: 三峡库区部分支流,县域内的部分堰塘、水库几乎每年春季都会发生水体变黑情况)。为判断高坑电站库区水体变黑是否属于水华现象,我局还分别于2010年4月和2011年3月采集水样送省环境监测站进行生物监测,证实为藻类水华,其优势种为拟多甲藻。我县高坑电站库区水体变黑的现象一般从3月中、下旬气温明显回升后开始,一直持续到四月下旬气温较高后或雨季到来,河流涨水后才会完全消失。其中,在2010年、2012年、2013年的清明节前后,由于寒潮来袭,气温下降,库区水体还在一周之内迅速由黑褐色变为一河清水,变化非常明显、迅速。根据省站对库区水体的生物监测结论,结合我局今年以来对大、小通江河的污染源排查情况和监测资料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今年库区水体颜色变黑的原因仍然是藻类迅速生长繁殖所致。导致库区水体藻类迅速生长繁殖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高坑电站建成蓄水后降低了库区水体的水环境容量。高坑电站蓄水后,受水库回水的顶托作用,城区下游河段流速减缓,库区水体置换周期延长,水体自净功能大幅下降,在枯水期极易造成NH3-N、总P等污染因子富集,形成库区水体富营养化,为拟多甲藻、鞭毛藻等淡水藻类的繁殖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二是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偏低为藻类生长提供了营养物质。通江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虽已于2012年6月投入运行,但由于该污水处理厂是按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设计和建设,脱氮除磷效率并不高。同时,由于我县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城市污水管网覆盖不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偏低,造成大量的NH3-N、总P等污染因子进入高坑电站库区为藻类生长提供了营养物质。三是今年春季的气候及水文条件导致藻类生长繁殖时间提前、范围扩大。由于冬春季节干旱少雨,大、小通江河流量较小,库区形成半封闭水域。春节后,气温回升较早、较快,库区水体温度迅速达到藻类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12-21℃之间),使得今年库区水体变黑的时间提前到了3月初(前几年一般在3月中、下旬)。同时,城区低水位拦河坝(翻板闸)在春节后又集中泄放,城区河段内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集中向下游冲去,受电站蓄水阻挡,污染因子(NH3-N、总P)随河水回流至大通江河高石梯收费站河段,导致“清污分界线”上移,藻类繁殖生长范围扩大。 二、关于陈河天然气采输废水在小江口排放的问题。 自2010年3月高坑电站库区水体颜色出现变化后,就不断有群众质疑是因为天然气采输废水在小江口排放导致库区水体颜色变黑。为此,我局自2010年开始,便持续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和监测,从调查和监测的情况看,完全可以排除天然气采输废水排放导致库区水体变黑的可能性,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从天然气采输废水水质监测情况分析。天然气采输废水实际为含盐量较高的深层地下水,从省、市、县环境监测站反复监测的情况看,采输废水经河坝气田水处理站处理后,废水中除含盐量较高外,其它各项污染指标均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的规定。从感官指标看,水质清澈、无浮油、有咸味。之所以要求天然气采输废水拉运至小江口排放,是因为河坝气田下游的河流流量较小,难以稀释废水中的氯化物,因此要求拉运到县城下游的小江口排放,以利用大、小通江河汇合后的丰富水源,充分稀释废水中的氯化物。(采输废水中氯化物含量8000—12000mg/l,因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不控制氯化物,其稀释排放行为符合法律和标准的规定)。二是从库区水体颜色变化的时间上分析。天然气采输废水是从2008年5月开始在小江口排放,但在2009年春天小江口以下河段并未发生水体变黑现象。高坑电站于2009年底蓄水投入运行,2010年3月中旬,高坑电站库区水体就在短短一周之内变为黑褐色。同时,天然气采输废水每天都会拉运到小江口排放,而高坑电站库区水体颜色变黑现象仅仅发生在每年春季,而其它季节均不会发生。三是从天然气采输废水排放地点和排放数量上分析。2008年5月以来,天然气采输废水一直在小江口排放,排放量约200m3/天。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中石化西南分公司投资建设的脱盐处理设施相继投入运行,在小江口排放的采输废水已减少到30-40 m3/天。相对于通江河的流量而言,如此少量的废水是不可能从小江口河段回流至高石梯,也不可能回流到城区灌子潭,但库区水体颜色变黑的范围却包括了高石梯和灌子潭河段。今年3月以来,由于石牛嘴电站开闸后蓄水,近期城区河段水体甚至也有变黑的趋势。 为降低天然气开采成本,避免废水拉运排放造成误解,根据我局建议,中石化西南分公司已开始利用反渗透技术(RO膜)和电渗析技术对采输废水进行脱盐处理,制备的纯水可就地排放,形成的浓盐水再采用多效蒸发技术将盐水汽化,蒸气经冷凝后形成蒸馏水排放,产生的结晶盐作为工业盐对外销售。目前,电渗析+多效蒸发装置已成功运行,效果良好,已实现了部分采输废水脱盐处理后就地排放;反渗透+多效蒸发装置已完成设备安装,正在进行调试,预计在今年内基本可实现采输废水全部进行脱盐处理并就地排放。 三、措施及建议 鉴于高坑电站库区水体变黑的原因实际为藻类水华,根据产生藻类水华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一是水体流速较缓;二是水体氮、磷浓度相对较高,具富营养化趋势;三是温度适宜),只有降低氮、磷等污染物的排放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库区水体变黑的问题。一是加快县城和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步伐。目前,我县已启动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污水收集管网延伸工程正加紧施工,将结合二期工程建设完成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改造(增加D型滤池,从一级B标升级改造达到一级A标的排放标准),提高污水处理厂脱磷除氮效率。同时,加强县城污水收集管网维护,提高县城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积极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我县与北京桑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签订了十八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特许经营协议,诺水河、涪阳、麻石、铁佛等四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已开工建设。只有尽力提高县城及上游场镇的生活污水处理率,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高坑电站库区水体颜色在春季变黑的问题。二是加快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加强流域内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推广化肥深施技术,提高生活垃圾收集处置率,控制氮、磷等污染因子经地表径流进入高坑电站库区。三是加强河道污染整治。通过清淤、打捞等措施清除水中的底泥、垃圾等固态污染物,降低高坑电站库区氮、磷等污染物富集,控制小江口一带水体富营养化。 谢谢各位网友对我县环保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同时也欢迎并诚恳地接受各位网友对我局工作的监督。最后,让我们携起手来,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共同守护我们生活的家园! 通江县环境保护局 2016年3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