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483|评论: 12

南充“蛤蟆节”:3万人举灯夜游祈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25 10:15 | |阅读模式

进入大成网图片站




“正月十四扎‘蛤蟆灯’‘摇嫩竹’送‘蛤蟆瘟’,这样的传统民俗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昨天,南充市顺庆区共兴镇场上热闹非凡,镇上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都正忙着扎“蛤蟆灯”,“咪娃娃


求平安 家家都扎“蛤蟆灯”当晚7时许,四面八方赶来过“蛤蟆节”的近3万人更是将这个共兴场挤得热火朝天,上万人手举“蛤蟆灯”,沿着蜿蜒的镇场老街送“蛤蟆瘟”祈福求平安。

“十四夜,送蛤蟆,蛤蟆公,蛤蟆婆,把你蛤蟆送下河”当天中午,整个共兴场都热闹非凡,60多岁的李大爷在自家门前,边唱民谣哄着孙女,边手持绿竹筒扎着“蛤蟆灯”。

华西都市报记者看到,一根绿竹筒的一个竹节被李大爷刨开,刀刨手扎再糊上白纸,用黄泥将白蜡固定其中,短短几分钟这根绿竹筒就变成一盏“蛤蟆灯”,一旁的小孙女眼睛直溜溜地看得目不转睛。

“我们这里过‘蛤蟆节’已经持续了300多年,小时候我爷爷扎给我,现在我给自己的孙女扎。”李大爷告诉记者,“蛤蟆灯”是瘟疫的象征,正月十四把“蛤蟆灯”送走,祈福求平安是“蛤蟆节”最主要的活动。

盼成长“咪娃娃”上山摇嫩竹

“蛤蟆节”当天,共兴的“咪娃娃”送完蛤蟆后,还要成群结队上山,找一根尚未断尖的嫩竹,一边摇一边唱:“十四夜,摇嫩竹。嫩竹高,我也高。嫩竹长,我也长。我跟嫩竹一起长……”

“这样‘咪娃娃’才能长得高,长得壮,不得病。”共兴场上一位80多岁的老太告诉记者,选竹子也有讲究,一定不能选枯萎、断尖的竹子,否则小孩就要生病、长不高,“所以我们都提前给‘咪娃娃’选好竹子,再让他去摇。”

共兴镇党委书记何思明说,当地还有一样非常有特色小吃“大汤圆”,比小孩的拳头还要大,糯米粉做皮,芹菜、腊肉、米豆腐做馅,每年“蛤蟆节”镇上的居民都要做。

共祈福 上万人举灯夜游

当晚7点左右,天蒙蒙黑,场上的家家户户吃完“大汤圆”,纷纷手举“蛤蟆灯”向镇场中央集结,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游人更是将镇场挤得水泄不通,大家一起手举“蛤蟆灯”夜游送“蛤蟆”。

记者看到,许多小孩被大人高高举起,手里拿着“蛤蟆灯”跟随着人流沿着镇场老街缓缓前行,欢笑中的人流最终汇集到镇场口小河边的五洞桥,人们纷纷把手中的“蛤蟆灯”插到河岸边,从五洞桥到老街入口拉成一条长长的“灯龙”。见习记者宋瑞琦尹秦记者苏定伟

新闻背景

川北蛤蟆节源于清朝

据镇中老人回忆,相传清朝康熙年间,共兴一带许多小孩咳嗽不止,患上了“蛤蟆瘟”,后来经一道人指点,需要当地居民在正月十四那天举起灯笼火把“送蛤蟆”,才能平息疫情,当地居民照做后果然小孩再没有患病,此后正月十四就成了当地的“蛤蟆节”,而“蛤蟆节”送蛤蟆的习俗便流传至今。

蛤蟆节在川北农村流行的范围比较广,但主要集中在南充西线的山区。在南充市顺庆区、嘉陵区、西充县至今仍流传有正月十四晚过蛤蟆节的习俗,而论每年蛤蟆节的规模,则非顺庆区的共兴镇莫属了。每当正月十四夜幕降临时,共兴镇附近乡村成千上万的村民和儿童,便三五成群地提着“蛤蟆灯”漫山遍野地从四面八方自发地汇聚到五洞桥的小河边。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4-7-2 21:43 |
名字不文雅应该为青蛙节
发表于 2014-7-2 19:15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发表于 2014-7-2 10:24 |
:L:L

发表于 2013-3-18 10:48 |
小米椒!

发表于 2013-3-18 10:42 |
看看哈

发表于 2013-3-18 10:16 |
好咯,高咯

发表于 2013-3-18 10:14 |
南充还有这个蛤蟆节?

发表于 2013-3-18 09:49 |
我来评评哈……

发表于 2013-2-28 15:10 |
封建社会糟粕,流传到现在还申报什么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表于 2013-2-27 10:24 |
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发表于 2013-2-27 10:15 |
看下
发表于 2013-2-27 09:51 |
无多少意思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