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对隧道的右边就是西山洞,小时候根本不敢上去。怕的很!
|
漂亮
|
还是叫翠屏公园好听些
|
不甚感谢,很好很清楚,空了去实地调查一番。
|
[img][/img]
|
匿名者 发表于 2022-1-18 11:45 只想笑笑而已! |
智勇传媒 发表于 2022-1-18 04:44 你有本事把名字改回来啊,真的是搞笑,有个让你耍的去处就对了,还叽叽歪歪的挑三拣四,公园没得问题就晓得在名字上指指点点,你作为媒体人作为版主多宣传点正能量,不要一天没事像个怨妇到处发bai言 |
作者辛苦了,找了好多资料,其实五一公园就是曾经的大寨,或者说安居城是没有异议的,在五一公园的某处角落,还残损有清代的石门和部分寨墙。五一公园有一侧,临靠的是望仙台和老鹰岩,那里有三副题刻是可见的,清代刘有仪的云峤,明代的望仙台题刻,还有宋代的虎榜摽名题刻,可惜不存,现存的石灰榜书,可能为后世补书。作者所提到的西山题刻,如果有照片,麻烦能一同发出来嘛,不甚感谢。
|
好好的萃屏公园,小平同志还专门题写了原名,现在非得把“萃屏公园二期”改成“五一”公园!
|
广安历史上的西山
翠屏公园二期,现在的名字叫“五一公园”。从工程概况牌上看,该工程名称的确是五一公园,工程地点是协兴园区牌坊办事处大寨社区六组,项目占地面积298亩,总投资5500万元。据说公园的名字是因为立项是这个名,所以沿用至今。本文探究的重点不是这个公园,而是这个公园的一处石刻。据广安道长赵力介绍:三十年前曾经在后山见到过"西山"二字摩崖石刻,字径三尺以上,颜体正楷,极雄强,无款识,可能颜真卿书法。具体位置在今翠屏山隧道上方右侧一巨岩石上。 偶然的机会在朋友圈看到西山石刻,我问位置在哪里,朋友说我在大寨不出东门往右,一条新路方向的岩崖上。 2021年11月7日,笔者按此线索找到了这个地方。西山的位置比我想象的不一样,我一直认为西山应在西溪河边。实际上这个位置在翠屏花园往隧道方向平安片区安置房公路对面上面,与上面赵力道长说的“今翠屏山隧道上方右侧一巨岩石上”一致。 乾隆和嘉庆版《广安州志》对西山均有记载:“山川,西山,治西二里, 崖畔有洞,花木开放,映接至西溪桥边的名西溪仙洞,为十六景之一”。 州志对西山的记载不多,明儒吴伯通(1441-1502)撰《石谷达意稿》有诗“西山牧笛”,为明代中期“广安十二景”之一,此十二景只有“西山牧笛”和“南寺僧钟”两景未进入后来清代的“十六景”,广安清代“十六景”中“十景”为吴伯通定名最早赋诗。“西山牧笛”为什么未能进入清代的“十六景”,也许是因为时代的变化不具备条件进入。但从吴伯通的诗中可以看出为什么会将西山作为“十二景”之一。诗曰:“西山闲沃壤,草生盈陂陀。求刍求牧者,群驱簉其阿。牛羊饱讹寝,吹笛声相和。牧畜有牧道,牧民如之何”。“牧民如之何”意思是牧民怎么办。在吴伯通文集中《书〈龙台寺许守(许仁)留题诗并李司训(李定)记〉》,吴伯通笑话州守许仁不看到更高境界的心系苍生,胸怀天下的为民情怀,只想早晚牛饱的低俗思想,两种思想“毫厘之差,千里之缪”。文章最后诗曰“民我同胞本一家,仁人博爱合无涯。牛羊百姓诚何见,千里毫厘缪可嗟”。 明代州守许仁有诗《留西山石洞》。许仁,成化八年知广安州。自号春波牧者,下车即增修城垣,以循良为治,赋役稀简,里老无争。十年(1474)行春劝农,郊野难豚,尊酒导民使言。印江亭有诗刻在焉。又过龙台山寺,嘉其僧,劝事赠诗曰:“错把空门认作家,十年辛苦事生涯。我来未得牛羊饱,搔首临风为尔嗟。”观诗可知政矣。 在吴伯通作品中,西山出现了三次,十二景之一的《秀屏积翠》:“西山万古翠,不与四时代。天作帝荒之,置州此焉在。画屏当坐隅,帝心岂徒爱。官箴取易象,莅众当用晦”。《广安州石城记》:“西山之岭,其险可守;其夷可途。爰辟为门,建楼其上。外仰望子山,内俯秀屏崖,皆有隙地,各几百馀步。一纵一横,可驰可居,则亭其外,以为练武之所;营其内,以为宿卒之庐。复建古霄汉阁于山颠,设钟鼓以警”。《秀屏积翠》诗与《广安州石城记》都写到西山,置州在秀屏山,与州城关联的都是西山,西山在秀屏山与曾经的浓水(现在叫西溪河)之间。“外仰望子山,内俯秀屏崖”,此位置显然说的秀屏山上,石城的练武之地和军营都在秀屏山上,复建的霄汉阁在“山颠”,毫无疑问在秀屏山上。以上种种信息显示,秀屏山上的相当部分为州城的组成部分,且修有石城墙。 在吴伯通作品《明故文林郎荆州府推官潘公源洁墓志铭》还提到“(潘源洁)公归城北,故有负郭田百亩,近西山筑室其麓,种梅轩前,名曰梅轩。城南洄水之澳,有庄,多修竹,名竹居”。 此人田土在城北,住在西山,渠江边有庄。 从笔者现场踏勘来看,我问了住在大寨安置房当地居民何有云和唐小平,听没听说过西溪洞,他们说只知道有西山洞,不知道有西溪洞。多个版本介绍西溪仙洞;县城西二里西溪洞,宽广二丈,古人篆书洞额,今模糊难辨,传有仙人居此,昔日绿荫蔽天,花木滋茂,有如武陵桃源之风。景胜名”西溪仙洞”。 如果仅从城西二里来判断,西山和西溪洞在同一个地方,也可能西山洞就是西溪洞,但人们习惯上介绍西溪仙洞在西溪河边。因为历史久远,我们手头的史料又有限,我们并不在意这一城一池。希望我们把知道的东西记录下来,这才是一种责任,一种不懈追求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