偲羽 发表于 2023-8-22 16:13 年轻人要前线城市体验下,效率,执行业,思想与观念,多学习下没坏处。 读个985,211出来,就为个公务员,我个人认识太浪费用,就这么没有拼劲,着急找舒适圈! |
95后,川大毕业,有幸面过某国企,水深站不住脚
![]() |
hullbat 发表于 2023-7-31 09:12 巴中完了,整不了啦 交通,巴中几十万人口的地方,市区才多少点人口,江北二张路多塞车,公共停车场,公共洗手间都没有, 城市环境,绿化、公园都建成了小区了,做不成名片,也发展不了商业 市城规划,老破小拆不起,新区城区也被挤到了山边,发展仅仅是商业楼盘,20年前到今天,厂企更少了,发展了商业楼盘,还发展了啥? 年轻人出去过,回来都呆不住,伸展不开,不知从那下手的地方, 村里人50为年轻人,60-90的,张口闭口就是钱,收入,卖钱 |
巴中本来有一个产品魔芋.可以做大做强.做上市
可惜 被湖北抢先了 湖北一致魔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是魔芋精深加工以及魔芋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和服务为魔芋粉、魔芋美妆用品、魔芋食品。2021年,一致魔芋跻身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
没有形成一个长的产业链的工业品何谈发展?发展农业?那更多的是骗补到手就撤了,记得一个当年评上的国家贫困村的,发展了几百上千亩芦笋,风风火火搞了几年,把所的水田和旱地用机器推平或搞成斜坡地,种上了,书记有政绩了,没多久升迁了现已成了地市某局之长了。村民收获了的大雨后水土流失田地,现在是一地又鸟毛。
|
二个难题:
1、土地统一化,签约10年起,低价扶持前3年,后面每3年递涨 2、招商引资,以村成为股分制公司,共同经营, |
还有,建议巴中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做好配套设置,对所有景区都免费开放,对巴中摄影的群体不贴性支持,多发展本地作品。让风光秀丽的大巴山走出去,让年轻人多观光红色根据地。免费的景区带动服务产业,一点也不亏。那些自驾经过巴中或者专门去旅游的朋友都说,巴中那么好的风景,空气那么好,为啥没好好发展?红叶节看的不想回家了,但就是太拥堵了。
|
从经济发展的大方向来说,种养殖业这种第一产业,不管你规模多大,赚钱都不易,也难吧GDP做大,唯一办法是,种养加工全套产业都齐全,才能产生利润附加值,所以,第一产业应该参照80年代搞得风生水起的蚕桑、罐头产业那样去发展经营,但这需要政府长期规划,找准几个产业后重点扶持;
二三产业呢,还是要立足于本土,建立数据库,摸清在外发展的精英人士状况,招感大家试探性回家投资发展,做好服务,给予各种优惠政策,严禁坑人。巴中的物流交通已经毫无障碍了,谁没有乡土之情回家发展? 本土非优质土地因地制宜发展种植水果,药材。不要一拥而上,也不要一贯如旧地搞面子工程。联合在外发展的乡士把这些土特产销往各地。我围观万州那边就做得很好,云阳奉节那些大山里种植的各种水果,如李子、橘子,一旦到了收获季节,各个老乡群,商会都在推销。政府居然还出包装运输补贴。我们啊,还在漂游浪荡,吃喝嫖赌,游手好闲,各级政府毫无作为,每天沉迷于做材料报告,开会演讲,这些虚无缥缈的工作有什么用? |
sinmoo 发表于 2023-7-25 10:48 村干部,我可以断言,多数都是素质文化低,自以为是的但又有点能力的人,多数都吃喝嫖赌,谈不上什么格局。叫他们带头? |
通江不败 发表于 2023-7-25 14:20 以村为单位成立有限公司, 大小田合并,流转承包,取土样化研分析,合适种值的作物或是瓜果菜类,试种测试,改良,在达到同类高标准时,一个村大面积推广, 在何证优质的情况下,在网上做推广,展参展会,给一些平台(海吉星)对接上,恰淡好运输,仓储、销售一体的线路,就是成熟脱贫的日子 每个村各为公司运作,种植作物不同分类,确定一个大地区常年有产出对接外运销售, 当下巴中区镇都二个问题: 1、眼光短:有想法的带头人,一提意见。居民就是要钱,一听说包地个个荒起都不愿意便宜租,修路建房占点地特别值钱,好像活了这么大终于逮到要钱的机会啦, 2、跟风严重:一家种点作物出产,还没等品质优化,深度研发,旁边看着眼红,个个跟风的种,成熟时期满街都是,品质不够出不了市,到不了省外,卖来卖去都是拍给当地人。但品质长像价格,都远不如外地批量过来的好。 |
问题都会找 关键如何解决
|
hullbat 发表于 2023-7-23 07:31 靠领导还不如靠村干部带头人,出于土地人,带领土地人,接地气, |
巴中经济落后主要是地理因素,出非中央向支持延安发展来支持巴中。巴中应该用生态,林业,养殖业来发展巴中,把地理劣势转变为地理优势,不与人家比GDP,比工业,商业。而是用生态巴中走自己的路
|
省政府派来当官的都是来混资历,求本事莫得就知道每天开会;本土当官的目光短浅混日子。莫得一个可行的长远规划。谈不上创业环境,民风也很差,城里走走,几乎是百步一茶楼。当然这是全中国四五线城市的普遍现状。如何突破,我觉得就该向重庆学习,万州那些山区比我们差很多,但人家经济搞得风生水起的了!
|
在外面打工也好,创业也好,一路过来23年
内地给沿海的差距越来越大,小到每个城市、每个片区、每个家庭、每个人…… 我在巴中的父母,姐妹,同学对,小孩的认知还停在满18岁,读书不行就得靠你自己,小孩大学毕业,或18岁之后,父母就可以养老,打打小麻将,这一生可能全身能退了 但现实很残酷: 家境好点父母有文化的,就会从小补习,兴趣班,参加各类比赛,竟技……。那怕成绩不如别人但能生活多一项技能上已超过很多人。 认为18岁或毕业之后就是成人的小孩:毕业就业,专业对口,或是没有学历,找到一份不错的收入有多难,有多大竟争,这个是父母永远体会不到的,随年50-60年代没吃没穿的苦,当下现实的苦他们理解不到。 沿海一带: 学校教育相对优质,课外兴趣辅导班或是网课相对选择也多, 网球、钢琴、高尔夫、蓝球、足球、音乐、舞蹈、表演、乐器、主持、奥数、辩论赛、社团…… 这一些培训中心,做的好的,老师都是拿过很多奖的,而且学的好可以参加市,省、全国的比赛,这些也是为高考加分的,特别是特长艺术生一类的。 巴中下面乡镇,村小,幼稚园,早就没有,上幼稚园还要上街租房买菜供娃娃上学,幼稚园除了看动画片,就是游戏放养帮你带娃, 因为80-90这一代,失流把小孩都带出就业当地入学,导至生员流失,学校缩减、但对原意在村小读书的小孩增加了很多不便。 最后考试,同样的985,211,分数要比别人多几十分,录取一个省才几个名额,这样的机会更是不公平。 |
细水长流的贪 才是最高明的贪
|
到位、到位。。。
|
一看就是个有思考的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