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谢谢浏览关注
|
不忘初心 铭記歴史上的今天,精选筛事每日上传。敬请期待阅读了解! |
1993年11月16日,广州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大厦前彩球飘飘,人头涌涌,首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在此隆重开幕。 被业内人士誉为我国艺术品“广交会”的这一博览会改变了以往由国家拨款举办的单一方式,而由画院、画廊、画商共同参与。主办单位负责人介绍说,这是我国首次以开放性、国际性博览会的形式把艺术品推向国际艺术品市场。这意味着中国这一文化大国的文化发展模式由计划体制开始向市场体制作重大转变。 博览会展示了来自海内外200多家单位、450多个展位的近4000件中国画、油画、书法、民间美术等艺术原作和艺术书籍、工艺品等精美艺术品。其中来自美、法等国和港澳台地区的展团占了10%以上的展位。 博览会为人们创造了一个浓缩的、高水准的当代艺术世界,令人大饱眼福。观众不仅欣赏到一些著名艺术家如吴冠中、朱屺瞻、靳尚谊、朱乃正等为博览会精心准备的力作,还领略到已故国画大师李苦禅《秋味图》、郭味薅墨荷》等名作的风采。海外画廊和机构还带来了一些著名华人艺术家和齐白石等已故大师的作品以及海外的艺术精品。 由于此次活动十分强调学术水准,因此参展单位纷纷组织强大阵容。记者看到,博览会不仅精品纷呈,而且还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的著名画廊、画商和收藏家。著名旅美华人艺术家丁绍光先生对记者说,“中国的艺术家不再将艺术和商业对立起来,这是非常良好的起步,对健全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十分有意义。” 此间文化界人士指出,首届中国艺术博览会的举行将使羊城的“文化热”推向新的高潮。最近一两个月来,羊城艺坛好戏连台,首届全国指挥大赛、广东艺术节,还有即将开幕的第二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等,都将使广州人大饱眼福。 |
1980年11月16日上午,中国民航首航班机到达伦敦盖特威克机场。北京·伦敦航线是根据1979年中英双方签订的民航协定开辟的。新航线的开航将有助于增进中英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 1981年11月16日,历时11天的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在日本大阪市府立体育馆闭幕。 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的最后一场比赛,经过两小时零五分钟的鏖战,中国队以3:2战胜日本队,七战七捷,夺得冠军。 这晚的中日比赛,是这届比赛的高峰。开赛前,中国队6战 6胜,日本队6战5胜。前一天下午的中美之战后,日本队增强了夺魁的信心,他们立志要打赢这场球。中国队认真分析形势,决心夺取全胜。这是一场比思想、比意志、比作风、比战术、斗智斗勇的激烈争夺,双方都全力以赴。 这晚的比赛,中国队前两局士气旺,放得开,打得凶狠,拦得成功,吊得轻巧,每个运动员的水平都得到较好的发挥,很快地以15:8、15:7拿下两局。第三局中国队先后以5:0、10:4领先,眼看就要以3:0的战局获胜了。然而,作风顽强的日本女排在极其不利的形势下背水一战,连连得分,追到11平,最后反以15:12赢了这一局。第4局日本队打得顺手,以15:7再扳回一局。 第5局比赛双方争夺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中国女排在0:4的不利形势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战,把比分逐渐追了上去。在 14:15落后的危险时刻,她们沉着战斗,终于以17:15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这晚的比赛,是开赛以来争夺最激烈、水平最高的一场比赛,是名副其实的冠、亚军争夺。场上观众情绪的热烈,是连日来从未有过的。 当本届最后一场比赛——中国队对日本队的比赛结束后,举行了闭幕式和发奖仪式。荣获本届冠军的中国队、亚军日本队、第三名苏联队在乐曲声中依次进入大厅,登上领奖台。国际排球联合会主席利博在身着美丽和服的日本女青年陪同下,把世界杯和大会奖杯递给中国女排队长孙晋芳,并给每个队员挂上奖牌。这时,场内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比赛组织委员会还向日本队和苏联队颁发了奖品。接着,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场内冉冉升起。日本和苏联的国旗同时升起。随后,比赛委员会宣布了这届比赛获奖的教练和运动员的名单:最佳教练员奖:中国队袁伟民,最佳运动员奖:中国队孙晋芳,敢斗奖:古巴队梅·佩雷斯,优秀运动员奖:美国队里·克罗克特、中国队郎平、苏联队柳·契尔尼舍娃、日本队广濑美代子、美国队弗·海曼、中国队孙晋芳,扣球奖:美国队弗·海曼,拦网奖:苏联队叶·阿柯哈米诺娃,发球奖:日本队水原理枝子,一传奖:日本队广濑美代子,二传奖:中国队孙晋芳。 比赛组织委员会向这些优秀教练员和运动员发了奖。 相关报道:我国女排在世界比赛中的成绩: 女子排球三项高水平的世界比赛是世界杯赛、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比赛。中国女子排球队共参加过两届世界杯赛和四届世界锦标赛,在各届比赛中的名次如下:1956年在第二届世界锦标赛中获第6名;1962年在第四届世界锦标赛中获第9名;1974年在第七届世界锦标赛中获第14名;1977年在第二届世界杯赛中获第4名;1978年在第八届世界锦标赛中获第6名;1981年在第三届世界杯赛中获得冠军。 |
1957年11月16日,世界上第一座以煤在地下气化后所产生的煤气作为动力的煤气透平发电站,在莫斯科近郊建成。 这座新型发电站本身所占的地盘并不大,但是它的燃料基地却很广阔。燃料基地在地下四十公尺深处,那里燃烧着煤层,喷燃着惊人猛烈的火焰,温度达到一千度。人们利用各种专门仪器在地面上操纵着燃料的燃烧过程。每小时有四万多立方公尺煤气顺煤气管从地下道送到燃烧室。地质学家确定,发电站赖以工作的煤层储量达到五千万吨,可以用七十年之久。 发电站的第一台透平机的发电能力为一万二千千瓦,它根据喷气原理进行工作。在建立整个复杂的设备系统时考虑到了最大限度减少燃料和能量的损失。煤气透平装置的功率大大高于火力发电站,而管理机器的人员则可以减少三分之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