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的风险投资业一直被认为是硅谷成功的秘密配方中的一个重要元素。每一次的经济低潮都会对硅谷的风险投资业产生影响,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则彻底地改变了整个行业。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到本世纪初曾是互联网创业的黄金时代,许多伟大的公司诞生在那时,它们多得益于风险投资,这又顺带促生了很多新兴的风险投资公司。但自2008年以来,风险投资公司融资的难度陡然增加。
众所周知,风险投资公司也有融资的过程,资金的来源俗称LP,即有限合伙人或企业。LP一般是退休基金或大学的捐助资金等。金融危机迫使LP们改变自己的投资策略和组合,大河无水小河干,风投公司自然不能幸免。以加州的公务员退休基金为例,它们持有的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组合已经持续损失了十亿美元,2011年年底,该基金宣布将减少风险投资在整个基金投资组合所占的比例。道琼斯最近做的统计显示硅谷的主要风投公司过去三年的年平均回报率都在负的10%左右,这基本和美国股市呈相似的趋势。
80-20规则在企业里的表现可以总结为20%的人干了80%的活。而这在风投公司里面表现得更为极端:往往是10%的合伙人干了90%的活,即极少数合伙人的投资回报远超出其它合伙人的回报。风险投资的特殊薪酬制度使得在一个基金的周期内很难迫使表现差的合伙人退出。但一个风投公司在为新一轮基金融资时,很自然的,表现好的合伙人会报团融资,而不带表现不好的人玩,良币淘汰劣币。过去总有一种误解,即认为投资基金的规模越大越好。但研究发现一个风投基金的规模同它的成功与否没直接关系。大基金有大基金的问题,小基金有小基金的挑战。小基金灵活高效(lean and mean),决策过程不需在多个合伙人之间玩政治、搞平衡,在早期项目的投资中会有优势。目前在硅谷遭遇规模downsize的风投Lightspeed和Sierra都是老牌基金,合伙人经验丰富。尽管基金规模小了,但合伙人数目也小了,无论对LP和基金合伙人,都不是坏事。
这些因素导致硅谷风投业出现这样几种有趣的现象:第一,整个行业的融资在2010年触底后,在缓慢回升;第二,风险投资公司的数目下降,若干家规模大、表现好的基金汇集了大部分的资金;第三,幸存的风投公司之间的差距也逐渐拉开;第四,和上一轮互联网公司一起成长的新能源和生物科技的投资目前也遇到麻烦。
对首次创业者来说,风险投资家有很多神秘的光环:他们运筹帷幄,目光长远。似乎每个人都像在下一盘很大的棋。而在盲目崇尚成功的中国文化中,他们更是被捧成了无所不能的超人。但他们幕后的辛酸苦辣却无人知晓。以硅谷老牌的风投公司Accel为例,在上一轮的互联网泡沫中,他们投资了沃尔玛的在线业务Walmart.com。当时投资的理由是沃尔玛强大的渠道和物流基础会加速在线公司的成长。但实际情况是沃尔玛在线业务被新型互联网公司亚马逊和eBay打的落花流水,最后不得不被沃尔玛收回。而Accel也因此一蹶不振。在2004年公司企图融资时遭到了公司的长期LP,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普林斯顿大学的捐赠基金的质疑。但恰是那一轮基金参与了著名的社交网络公司“脸书”(Facebook)的第一轮投资。他们当年投资的一千三百万美元几乎翻了1000倍,Facebook的上市会给他们带来超过一百亿美元的回报,这远超出了红杉和KP当年投资Google带来的600倍回报的记录。而现在公司自然不会在LP面前再有融资困难。Accel的主要合伙人布莱尔(Breyer)半开玩笑地说:"好的时候,经常是乐观过头;而坏的时候,又经常是悲观过头。”顺便说一句,Accel是很早就关注中国市场的风投公司之一,但在经过一番考察之后,他们没有直接进入中国,而是采取更加保守的曲线救国路线:同在中国市场已经取得成功的IDG成立合资基金。
历来就有两派投资人。一派是经验派。这一派的风投公司的合伙人都有创业经验或有大公司的高管背景。马克·安德森的风投公司安德森-霍洛维茨(a16z.com)就是如此:马克·安德森本人是浏览器的发明者,同时还是互联网先锋企业“网景”的创始人,他也是Facebook的投资人和公司董事之一。还有一派是金融派。这一派的风投公司的合伙人都是名校MBA,都有金融或财务背景,有一些人曾在大型咨询公司工作过。他们认为投资人没必要必须有管理和创业经验,因为赌马赌的好的不一定非得会骑马,赌马和骑马是两个不同的行当。在上一个互联网浪潮中最成功的投资人之一、红杉资本的合伙人麦克·莫里斯就是财经记者出身。在互联网高潮时,很多新基金都是由有创业和管理经验的人创办的,很多合伙人将自己的钱放在基金中,或另作一个共同投资的基金,也就是每次投资时,合伙人自己的共同投资基金也以一定比例投资,这样在基金融资时,极大提高LP的信心。当然在很多大型基金里,两派人都有。
硅谷风险投资的动向可以被看作中国风险投资业的风向标。至少从中可以看出基于中国的美元基金的动态。美元基金在中国已经有15年的历史。一些早期进入中国的风投公司都有不俗的表现,如,IDG、软银、华登、红杉等。有一些在中国试水失败的公司,如Bessemer eww140919gl 在遭遇到“博客中国”等失败投资后,已经知难而退。而一些硅谷新启的风投在经历目前的变革时,估计没有精力在中国扩张。同时,最近,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概念股集体在美国资本市场遭遇信誉危机。而这一阶段应该是人民币基金的绝好机会。2009-2011年期间,人民币基金的发展超快,有至少50家左右的风投基金融资规模超过20亿人民币,而之前,很少有基金规模超过5亿人民币的。中国的风险投资业者应该从美国的风险投资同行中学到经验。中国资本市场总是落后欧美一个或半个周期。在美金风险投资业发生的事情是不是会发生在人民币基金身上呢?
(本帖由荷叶非花整理自《千人智库》,原文系《千》编辑部所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