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289|评论: 2

[玄龙门阵] 学校应以培养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的学生为目标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4-10-15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这样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是充满希望的春天,也是使人绝望的冬天;我们的前途充满了一切,但什么也没有;我们一直走向天堂,也一直走向地狱。”我无法理解这段语言,但是我可以把这段话用为我这些言论的前缀。
       美国的科学管理之父泰罗1911年出版了《科学管理的原理》。在工业和管理领域,这本书有着划时代的意义。这本书在美国引发了一场“社会效率运动”,也系统地建立了“泰罗主义”科学管理理论。

       二十世纪初,美国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以“效率取向、控制中心”为特征的“泰罗主义”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是明显的。有两个典型的例证:一个典型例子是福特汽车公司依据这种思想,率先采用了流水线作业,使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高,使人类从此进入了大规模生产的时代。另一个是,“二战”期间的美国通过泰罗主义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生产出了比日本或德国更多的军火和战备物质,为美国获得“二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部队的时候我读过一篇文章,作者是福特公司的工人。他从工人的角度讲述福特公司的流水线作业。在作者看来,流水线生产的效率很高,但工人的身心被流水线严重异化了。工人们终日站在不到一平米的地方,重复着单一的运作,没有其它技能和机会。那个时候我比较烦部队生活,并把部队生活和流水线工人的生活做了比较,我觉得军人其实比流水线上的工人幸运。

       我说这些,似乎与标题风马牛不相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1949年,美国课程专家泰勒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这是我转业到学校后才读到的,因为我要适应改变了的角色。这是一本被很多教育专家认为是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石的教育著作,这本书的基调是基于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和当时流行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追求“技术旨趣”和“技术理性”,通过“任务分析”把科学化课程开发推向巅峰,这就是课程理论的“泰勒模式”。也就是说现代课程的理论基础是科学管理理论、逻辑实证主义和行为主义 ,其目标是实现“四化”——制度化、简单化、效率化和标准化。纵观教育发展,“泰勒模式”确实为课程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但是很显而易见的是,“泰勒模式”是基于生产管理的思想,把工业生产的思想带入了教育,其实就是把学生视为工业产品来生产,或者说:学校即工厂,教育即生产,学生即产品。

       我就想说:很多课程理论专家其实就是把学校等同于工厂,“泰勒模式”有一个显而易见的隐喻:“物化教育”开始于“泰勒模式”。 “泰勒模式”追求效率与控制,这引出我的一些思考:教育有效率吗?我承认,教学有效率,知识传递有效率,而教育是否有效率却是应该商榷的问题。《管子•上篇•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这便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出处。教育关乎学生终身,怎么可能有效率?教育的教化会影响学生一生,我们如何用效率来衡量教育?

       1995,美国课程专家派纳出版《理解课程》,在课程领域开始了一场转换模式的“概念重建运动”,标志着后现代课程的开始。这场运动追求“解放旨趣”,运用各类话语体系对课程进行解读,对以“效率主义”和“技术理性”为特征的现代主义课程发起了猛烈抨击。它对师生进行了一场“解放运动”,彻底动摇了现代主义课程的根基。自此,世界课程领域开始从“开发”进入“理解”阶段。

       这个“概念重建运动”,便是中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新课改的许多新理念,都来自于这场后现代课程运动。然而,在时下的中国学校里,教师仍然成天忙碌着为党为国生产着“镙丝钉”。那么,新课程改革对现状有多大影响,基于这个“概念重建运动”而发起怕新课程改革对农村教育有多大的促进?这是个很大的疑问,“道法自然”发起的《四川农村小学生生存现状的调查和建议》是不是也和这个疑问有关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再一次认真阅读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我深感教育的问题是有点说不清楚的,确实是一个仁者风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作为一个乡村教师,我们这样思考教育,似乎有点杞人忧天,但我作为一个普通教师,我们尤如“守护灵魂的僧侣”,多少人 把一片圣洁的灵魂栖居在教师的身上,但这种肉体的沉重和灵魂的轻飘,让我们往往有如蜗牛背着包袱在人生的道路上偊偊独行,确实不能从中看到希望。诚然,《纲要》在某些方面可能会有些积极作用。然而,这并不能从根本改变或促进中国教育,至少在如此的背景下很难改变农村教育。在第一章第二段里写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云云。看来,教育终究不能摆脱意识形态而获得自由,教育人的思想将会长期被束缚,我对此从未抱过任何希望。然而,还有更可怕的文字。第一章最后一段说,“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我以为,只有“教学质量”这个概念,即学科知识可以用成绩来测量,以成绩来评估学科教学质量。然而,教育却不能用“质量”来衡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些方面如何用质量来测量?人的精神发育怎么能用质量来衡量?教育对学生终身的影响如何用质量来测量?.......然而,这些才是教育的宗旨和尊严所在。《纲要》公开使用“强化教学环节”,表明中国教育仍将追求“课堂操作技术”。“教学质量”这个要领表明,“教育即生产”的观念仍受提倡。这种把学生视为工业产品来生产,其背后的思想仍是现代主义的课程观。同时《纲要》还表明,新课改不会为教育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不会从根本上动摇教育现状。

       改变教师待遇,教师继续教育,这些都是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从2009年国家为教师兑现了绩效工资,其目的不外乎是让教师安心从事生产,继续把教育作为生产来搞,以长期维持以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的教育。《纲要》说的增加教育投入,不过是为教育工厂提供更好的机器设备,但问题是:学校到底是生产车间,还是文化疗养院?学生是被人随意加工的产品,还是有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的人?教师是有创造性的课程主体,还是只知道如何操作机器的工人?.......

       综上,我觉得现在的学校只是一座工厂而已。教师的尊严何在?学生的尊严又何在?在这样的背景下,人的主体性又如何确立起来?......今天,中国的经济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经济繁荣让中国人的物质生活逐渐走向天堂。然而,教育的荒谬却让中国的思想与灵魂走向了地狱。

111.JPG
111.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5-7-4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很有见地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灌水拍砖:lol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