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081|评论: 4

[信息动态] 【要闻】传承川剧文化:双流东小领跑四川 ( 四川文明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4 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承川剧文化:双流东小领跑四川

                    2014-12-03  来自 四川文明网   责任编辑:雷佳

    四川文明网成都讯(周林)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以及人们娱乐方式的多样化,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影响日渐式微,传统文化的传承现状堪忧,特别是让年轻一代学习传统文化是一件看起来十分困难的事情。在现代未成年人的心中,“快男快女”的分量远大于孔子、老子,对漫画书的兴趣远甚于唐诗宋词、四大名著。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双流县东升小学将川剧引入校园,让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使川剧这一古老的巴蜀文化艺术薪火相传。

  五年磨剑,“变脸”进校园开全国先例


  川剧作为四川本土的传统文化,是我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有着丰富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东升小学校长唐弘容说:“作为四川人,我们传承川剧文化有着先天的语言优势、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我们能准确的理解它的幽默、诙谐传达的意思,能从它火辣、寓庄于谐的表演中感受到四川人特有的生活态度”。

  川剧院老师指导孩子学习川剧。
  手把手的教孩子们每一个动作。


  早在2010年3月30日,“少儿川剧活动课程研究”项目就进入东升小学校园。该项目将川剧引入校园在全国尚属首例。学校利用教师深厚的国学积淀和学生一定的国学经典积累,把国学经典的名段名句与川剧艺术巧妙融合,催进孩子们了解我国优秀民族艺术文化传统,提高了文化艺术修养,激发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值得一提的是,该校还把发生在老师、学生身边的校园故事,通过提炼、编排,以川剧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来演出,让师生们自编、自导、自演形成活色生鲜的校园剧,成为新一代川剧艺术的传承人。
  五年来,东升小学先后被评为“成都市义务教育示范学校”、首批“成都市国学经典诵读试点学校”、首批“成都市教师发展基地校”、“成都市川剧院少儿川剧基地校” 、“四川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成都市川剧艺术特色学校”、“成都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四川省阳光体育示范学校”、“全国书香校园”、“中华文化经典教育先进单位”、“国家级课题‘非物质文化校园传承研究’骨干校”等。


  走向全国 东小川剧登上央视


  2014年年初,成都市川剧院向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希望之星——少儿戏曲欢乐季”栏目组推荐了东升小学的三个经典剧目——《滚灯》《变脸》和《别洞观景》参加海选。经过层层的筛选和审核,东升小学的三个节目全部成功入选,而四川省总共只有四个节目参加了最后的录制,东升小学独占三个。
  为了能在央视舞台上的有完美的表现,呈现出他们最高的节目质量,东升小学的孩子们不但在上活动课时排练,午休时也在走廊上坚持训练。看到孩子每天都在不断进步,老师们虽然很累,但是心里却感到无比欣慰,为了心中的梦,他们似乎忘记什么是累,什么是苦。

  两名老师的带着4名孩子参加央视节目录制。

  东升小学学生参加央视节目。


  为期三天的北京行程异常紧张,第一天和第二天全是拍摄计划,第三天一早就要飞回成都。3天的行程都在紧张的拍摄与总结中度过,每天从早上6点到晚上12点的高强度工作,让人紧张得透不过气来。不过,学生们满腔的热情依然让人感动。最紧张的是参加录制的时候,为了采访孩子们真实的想法,展现孩子独立面对问题、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和最大限度展示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工作人员拒绝老师和家长陪同进入摄影棚。老师们只能在外面干着急,一边耐心的等待,一边给孩子们嘱咐、打气。
  功夫不负有心人,表演《滚灯》的两个孩子以出色的表演、自如的应对赢得评委和观众的赞赏并获得此次活动的最高荣誉——“五星宝贝”奖。表演《别洞观景》的孩子以俏丽的扮相,优美的舞姿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获得“四星宝贝”。表演《变脸》的孩子也表现不俗,获得“三星宝贝”。


  学生喜爱,川剧改变乏味校园生活


  “以前我是一个调皮的男孩,自从学习川剧后,我成为了懂事、善良、爱学习的阳光小明星。无论遇到什么挫折,我都不会退缩,一次次排练磨砺了我,一场场演出成就了我。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收获了快乐和幸福,是川剧造就了现在阳光、自信的我”。双流县东升小学六年级学生李茂森在今年4月表演了川剧绝活儿《变脸》,被评为“三星宝贝”。


  川剧院老师指导孩子们动作。
  东升小学开展川剧研究已五年,特别是“少儿川剧社团”活动的开展更是吸引了许多学生的眼球,让孩子深深地们喜欢上了川剧。通过成都市川剧研究院的专业人士的指导,“少儿川剧团”的孩子学习了川剧知识,表演川剧节目时也深刻感受到川剧艺术的魅力。
  “孩子需要一个快乐的童年,需要做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事情,而兴趣也是可以培养,可以在孩子们的心中慢慢生根发芽的”。唐弘容介绍说,将川剧引入校园后,学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得到了印证。除了川剧外,美术、音乐、乐器等等课外活动也无时不刻的吸引着孩子们,让他们学有所乐,学有所成。
  家长认可,孩子在训练中成长
  孩子们平时吹拉弹唱,扮演“生旦净末丑”等角色,会不会影响他们原本繁重的学习?“少儿川剧团”建立之初,得到消息的家长们都十分担心。“平常孩子们一周有两节音乐课,我们就把川剧编入其中一节音乐课课程中,并且现在四、五年级中试行,然后逐步在全校推广”。得到学校的编课方式后,不少家长准备看看效果。

  东升小学参加与国际友人的川剧交流活动。
  “孩子刚被提拔到变脸节目组中时,我们家长是坚决反对的。当时我们担心他的学习受影响,可孩子却每天晚上给我们父母做思想工作,表示绝对不会影响学习”。李茂森在和父母的协调和沟通下,答应学习和表演两不误,并保证训练再艰苦也会坚持到底。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的训练后,李茂森通过一次次表演、总结,捧回了一个个“战利品”。看到儿子在成长,越来越自信,李茂森的家长也特别欣慰。
  为让更多有特长、有兴趣的孩子进入到学校“少儿川剧团”,在招收新学员时,东升小学近两年开始采用“海选”的方式。“少儿川剧团”的海选海报一贴出,实际报名人数达到计划招收人数的4倍。“现在我校家长对孩子参加艺术活动的支持率超过90%,学校也长期将相关活动面向家长开放”,唐弘容说。
  东升小学二年级学生张瀞文的妈妈告诉记者:“作为家长,抽时间陪她,支持她学习艺术,不仅促进了亲子间的交流,还能相互成为朋友,促进家庭和睦”。 虽然张瀞文现在还没有取得任何艺术成就,但他们做家长的能感觉到孩子心灵在艺术的滋养下变的更加阳光、积极。
  教育在于创新有效,东升小学以极具前瞻性的眼光迈开了艺术教育的步伐,收获了无限希望。在充满艺术氛围,充满传统文化的东升小学,学生更加自由,更加快乐地在艺术教育中成长,也在无形中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来自  四川文明网  责任编辑:雷佳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4-12-4 05:45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

发表于 2014-12-4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victory:好得很,就是要这样才能培养新观众

发表于 2014-12-10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就是要让小朋友们从小接蝋传统文化.

发表于 2014-12-17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