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的相互揭发令人眼花缭乱,真相与谎言并举,牵涉众多高官,拉扯巨额利益。这场公开缠斗远超商业纠纷范畴,是政商交错的意志力、道德底线、法律规范与潜在资源的生死较量
文|本刊记者 王晓璐 陆玲
新年一纸公告,彻底改变了两个人混战多时的乱局。
1月5日晚,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公告,公司三名董事:方正集团董事长魏新、CEO李友、总裁余丽已于4日应相关部门要求协助调查。
1月4日,被一同带走的,还有李友的弟弟,方正集团副总裁李国军。
据《财经》记者了解,1月4日上午,受中央纪委知会,北京大学校党委以开会名义,召集魏新、李友等人参会,上述四人到场后,随即在中午12点30分左右被北京市公安局带走协助调查。
随即,北京大学迅速任命了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北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桂田等三人作为方正集团新的领导层。至此,方正集团实际掌舵者李友和北京政泉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政泉控股”)所谓“掌舵人”郭文贵之间公开进行多时的相互揭发,暂时以李友率先被要求协助调查而渐趋明朗。
迄今政泉控股私下否认此事与己有关,外界亦无法向相关部门确认魏新、李友等人因何事项被带走协助调查,但方正与政泉之间持续两个多月的公开较量,无疑是魏新、李友等人被带走的催化剂。
从2014年11月初,政泉控股公开举报替李友等人代持,方正集团高管涉嫌内幕交易开始,双方的相互揭发令人眼花缭乱,真相与谎言并举,牵涉众多高官,拉扯巨额利益。这场公开缠斗远超商业纠纷范畴,是政商交错的意志力、道德底线与潜在资源的生死较量。
综合此前各方信息和传闻,扳倒郑州原市委书记王有杰、北京前副市长刘志华等高官的郭文贵,在江湖上以所谓“战神”著称,他曾与多家有背景的公司有过商业纷争,均鲜尝败绩。与其合作者对其多评价不高。低调行事的他,以其雄踞北京北四环外鸟巢边开发的盘古大观楼盘而倍增神秘色彩。
在这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中,第一阶段,看起来李友也没能斗过“战神”,率先出局。观察人士普遍认为,李友与魏新这对控制方正十余年的搭档,此去凶多吉少。李友及其郑航系控制方正的历史也将结束,这位颇具名气的资本玩家,很可能将失去资本腾挪的舞台。
在去年11月下旬的一次见面中,李友衣着整洁,面对《财经》记者,神情镇定,对他和郭文贵的交往史娓娓道来。但也坦言,本计划2015年退居二线的他,经过这么折腾,可能无法实现愿望了。
作为中国校办企业头号招牌的北大方正,也因此蒙尘。北大方正改制后十余年,资产规模迅速膨胀,在全国高校企业中一骑绝尘,这与引进李友直接有关。
多年来,围绕李友和方正的议论也一直不断,方正改制成为争议最大的焦点,国有资产被低估和转移的质疑一直存在。在这轮斗争中,李友等人被揭发涉嫌转移到海外巨额资产、贿赂高官,是引起外界高度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但这些揭发是否是李友等人被要求协助调查的原因,有关方面不予证实。
法律界人士认为,从目前已公开的信息判断,方正集团与政泉控股复杂的商业纠葛,最后可能需要在法律层面才能厘清。如何解套,也关系双方企业未来走向。
临危换帅
细观不难发现,在方正集团五大业务板块和六家上市公司中,李友及郑航系成员均在其中担任要职甚至首脑人物
1月5日下午,位于北大东门的方正大厦顶楼,多家金融机构负责人齐聚。此前由于方正被举报涉嫌有各种问题,在放贷或资金往来上,金融机构都开始谨慎。这次沟通,方正集团目的明确,就是稳定各家金融机构对方正的看法。
促成方正集团召开这次沟通会的,正是前一天发生的方正高管地震。就在前一天,方正集团董事长魏新、CEO李友、总裁余丽以及副总裁李国军被公安带走要求协助调查。
北京大学随即选举北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桂田,北京大学产业党工委书记孟庆焱、副书记韦俊民为方正集团董事。前述三名新当选董事与方正集团现任董事张兆东、廖陶琴、肖建国、张旋龙共同组成新一届方正集团董事会。黄桂田任方正集团董事长,张兆东任总裁。
这是方正遇到的一个重大新危机,但这并不是方正首次碰到这种麻烦。2001年前的方正,经历了派系斗争、逼宫事件和争夺方正科技(600601)等多次发展危机,但在魏新的加入后都一一化解。
来自北大资产经营公司的魏新,受到学校领导的鼎力支持,于2001年10月被任命为方正集团董事长。为争夺方正科技控制权,魏新拉来了在资本市场已经很有名气的李友,还有李友大名鼎鼎的朋友张海。
审计出身的李友当时已经创办了多家公司,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是“凯地系”的实际操盘手。张海则是以会“特异功能”著称,进而成为资本市场玩家,与李友一同利用凯地系大举收购多家上市公司股份。
重庆人李友,1986年毕业于郑州航空管理学院,后在河南审计厅任职。从1994年开始,李友开始成立公司,并逐渐在资本市场有所动作。1999年,李友正式辞去公职。2000年收购中国高科(600730),出任总裁。
在与李友、张海共谋,阻击了方正科技董事长祝剑秋企图控制方正科技的计划后,魏新看到李友的能力,就将其引入到方正集团。李友进入后,与魏新合力,开始带领方正集团走多元化扩张道路:收购浙江证券,参股成都商业银行,全资收购苏钢集团,入主西南合成药厂等等。
一系列举措之后,方正集团资产规模快速膨胀,利润也逐步提高。
到2013年,方正集团总资产为960亿元,净资产为339亿元。业务领域涵盖IT、医疗医药、房地产、金融、大宗商品贸易等产业,旗下拥有方正证券(601901)、北大医药(000788)、方正科技等六家上市公司。
在资本市场上,比较多的看法认为,方正集团快速发展到今天,与李友和其带入的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同学团队有直接关系,这是一个善于进行资本运作的管理层,他们对金融资源尤其看重,也善于利用资金杠杆撬动各种资源。
2003年的方正改制,总体上是在国务院规范校办企业管理体制试点政策下完成,但整个改制过程一直争议颇多,这些争议在2011年一度达到顶点。为了响应国务院号召,方正集团作为北京大学校办企业,要明晰校企产权关系,完善管理体制。由此,方正集团着手引入社会股东改制。
其时,李友特别看重方正的平台,和魏新运作,以净资产价格,以北京招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为平台收购方正集团30%股份,招润即为魏新、李友等方正管理团队持股公司。同时,方正集团以6倍净资产价格,向成都市华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转让18%股份,向深圳市康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转让17%股份。
而后两家公司实际均为李友控制。若此方案成功,李友将可成为方正集团实际控制人。但在多方反对和质疑之后,后两家公司将股份退回,李友想控股方正集团的意图只好作罢。北京大学独资的北大资产经营公司持股方正集团70%,招润持股30%。
2011年,《第一财经日报》等媒体报道,认为2003年的改制,涉嫌低估方正集团资产, “侵占国有资产”,而李友等人则涉嫌曲线MBO(管理层收购)。如净资产仅仅250万元的北京招润被估值为4480万元。经过短短一年的股权腾挪,北京招润净资产由250万元暴增至13亿元。
在股权上,李友及其郑航系同学持股方正集团不到30%股份,在集团董事会也属少数席位,但细观不难发现,在方正集团五大业务板块和六家上市公司中,李友及郑航系成员均在其中担任要职。
所谓郑航系,是指以李友为代表的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校友及其亲属,包括方正集团总裁余丽、方正集团高级副总裁方中华、方正集团副总裁冯七评、北大医药董事长李国军(李友胞弟)等。
举报内幕交易
有几点可以确定:代持资金最终由北大资源安排深圳康隆出资;双方持有代持协议,但协议是持股后补签;除出资外,北大资源还承担代持股份的全部税费;政泉代持股份最终获利3.55亿元,收益超过100%;获利收益最终也流回北大资源及相关公司,政泉方面提供的资金划转记录显示,其中有8100万元资金流向了李友的关联公司
郭文贵与李友的公开交恶,从2014年11月开始,随后双方隔空舆论战频繁,举报材料步步升级。这也考验媒体和公众的辨别力,因为双方在基本的事实上,说法常出入甚大,在没有相关权威部门介入调查之前,外界无法仅从任何一方提供的材料或说法予以采信,这也是这场争议目前最让外界迷惑之处。
2014年11月3日,此前一向低调的政泉控股出人意料地公开举报,称其帮助北大资源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北大资源”)代持北大医药股份。
举报函称,2013年6月,该公司与北大资源签订《股权代持协议书》,受让并代持北大医药股份4000万股,成为北大医药的第三大名义股东。北大医药在这一代持行为上对投资者故意隐瞒了真相;同时,由于当时股权是折价转让,构成了巨额国有资产流失,而在2014年的高价抛售,获利3.55亿元,又涉嫌内幕交易。
政泉控股举报之后,方正集团董事长魏新公开称,所谓代持关系为被迫实施的安排。2013年4月,北大医药股东北大医疗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打算公开转让北大医药7000万股份时,有意持股者寥寥,而政泉控股有意接盘。后来,政泉提出短期资金紧张,但当时方案已经获多个部门审批。为完成交易,北大资源遂代为筹措资金,政泉控股得以最终持股北大医药4000万股份。
政泉控股与方正集团方面出现了截然相反的说法。政泉表示,鉴于当时方正在为政泉控股融资,因此才愿意替北大资源代持北大医药股份,认为并非被迫代持,且有一部分获利资金流向了李友控制的关联公司河南元和园林公司和河南和信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目前有几点可以确定:代持资金最终由北大资源安排深圳康隆出资;双方持有代持协议,但协议是持股后补签;扣除相关税费后,产生的受益5%归政泉控股,95%归北大资源;政泉代持股份最终获利3.55亿元,最终也流回北大资源及相关公司,政泉方面提供的资金划转记录显示,其中有8100万元资金流向了李友的关联公司。
政泉控股举报的资金划转记录显示,在2014年11月3日政泉控股公开举报之后,11月13日,一笔7000万元资金又从河南元和划回到北大资源的账上。
在11月15日政泉控股发布会上,政泉控股常务副总吕涛向外界提供了,李国军、北大医药原董事会秘书杨骁发给政泉控股的关于上市公司股票转让的邮件,这些邮件发生在北大医药股东协议转让公开征集受让方信息公告前,里面显示提前公布了股权转让数量以及转让价格。在吕涛看来,内幕交易的行为显而易见。
方正集团对此解释:“所谓往来邮件,全部都是上市公司为完成合法减持所必须沟通的正常程序和事务,不能证实公司存在内幕交易”。
事实上,事态发展至今,无论主动还是被动,代持都已经成为无可争议的事实。12月15日,深交所[微博]的处罚已对这部分事实做了定性。政泉控股及北大资源分别遭到公开谴责的处分。至今,监管部门仅就“北大医药代持”事件的信息披露立案调查,并未就是否涉及内幕交易立案。
从合作开始
当年3月,郭文贵在家宴请李友吃包子,席间二人深谈郭文贵的资产情况。鉴于郭文贵控制的资产多数为房地产,融资困难,李友为郭文贵设计的思路是,要改善现金流,通过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把政泉控股资产证券化以实现变现
举报代持及方正高管涉嫌内幕交易信息,代表着政泉控股与方正合作的公开决裂。李友和郭文贵这对昔日的合作伙伴也变成了公开的死敌。
政泉控股前身为北京政泉置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1月8日。最新注册资本34亿元。郑州浩云实业有限公司和郑州浩天实业有限公司各持有政泉控股50%股份。两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均为李琳和蒋月华。
坊间一直传闻,盘古大观的实际控制人郭文贵是政泉控股的实际控制人。不过政泉控股一直坚称,郭文贵是大股东的委托代表。
郭文贵虽是山东人,但也起家于河南,靠开发郑州裕达国贸大厦发家,后来北京发展,仍从事地产开发。后以在鸟巢边开发龙形建筑盘古大观而声名鹊起。他一直行事低调,公开资料很难找到他的一张照片。当年盘古酒店开业时,酒店总经理特意嘱咐,任何人都不能给郭总拍照。
和郭文贵有过交往的人说,郭文贵皮肤稍黑,搞营销出身,口才好,煽动性很强。好学、聪明。
不过,在郭文贵的商业帝国崛起过程中,纠纷不断,举报不断。有知情者称,河南省委原常委、郑州原市委书记王有杰、北京市原副市长刘志华都是受郭文贵举报而入狱。他更是在金泉广场项目上挤走保利地产(600048),在争夺民族证券股权时逼退东方集团(600811)。对于这些说法,政泉方面和郭文贵从不予以证实。
李友与郭文贵相识多年,二人均起家于河南,但期间两人鲜有联系,最近的联络可以追溯到2012年。
按照李友的说法,在教育系统一位退休领导的牵线下,郭文贵和李友聚到了一起。当时,郭文贵的盘古大观销售不畅,资金紧张,政泉控股开发的金泉广场也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因此郭文贵需要大量融资。
从2013年开始,郭文贵就与李友频繁接触,希望李友协助筹措资金。当年3月,郭文贵在家宴请李友吃包子,席间二人深谈郭文贵的资产情况。鉴于郭文贵控制的资产多数为房地产,融资困难,李友为郭文贵设计的思路是,要改善现金流,通过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把政泉控股的资产证券化以便变现。
2013年4月,李友与郭文贵再次见面,深入商谈合作的各种可能,不仅限于帮助政泉控股融资,还包括讨论政泉控股的债务重组、盘活资产,提高现金流等内容。《财经》记者也无法联系到郭文贵予以直接证实。
据李友介绍,为了缓解资金压力,郭文贵向方正集团融资,代价是以金泉广场商场和其持有的民族证券股权做抵押,郭文贵还有连带担保责任,从方正集团融资49亿元,其中部分资金用于注资民族证券。以当时抵押资产价值看,条件颇为苛刻,郭文贵的连带担保,则意味着郭将身家押上,可见其资金紧张程度。
2013年10月,方正将上述49亿元的贷款受益权转让给了上海银行,收回了49亿元资金。但上海银行坚持要求方正集团为这笔贷款提供担保,如果不提供担保,上海银行将不接受这笔业务。
据《财经》记者了解,当时政泉控股49亿元借款的抵押物只有90亿元的物业抵押和其所持民族股权。不过,上海银行要求,方正民族合并后,政泉需将其持有的方正证券18亿股股权抵押给上海银行,并在合同中写进了强制执行条款,即一旦政泉控股按期未能还款,上海银行有权处置政泉所持18亿股方正证券股票。
考虑到增资时间紧迫,而此前与方正集团合作十分顺利,政泉控股答应了上述条件。
至此,加上此前从方正集团融得的31亿元借款,政泉控股“将其公允评估总值约260亿元的资产进行了抵押、质押,完成了向方正集团及其关联公司的全部融资,总额为80亿元”。
日后看来,政泉控股以260亿元资产质押融资80亿元,成了其宁可自伤也要举报的根源。
由于政泉持有民族证券84.4%的股份,这部分资产相较地产资产更容易资产证券化。双方由此协商,将民族证券注入方正证券, 政泉因此换得方正证券股份,并最终实现民族证券资产上市。
郭文贵的计划是,此举可以换得随时可变现的方正证券股份,而李友则认为,民族证券注入方正证券后,民族证券较多的北方营业部,对方正证券是个补充,由此可以跻身一线券商行列。
据接近方正的知情人士介绍,李友积极推进此合并的一个目的是希望把方正证券做得更大,但随后的各种麻烦也让李友颇为后悔这一准备和判断不足的合并行动。
后来的事实的确证明,正是这一合并计划,最终导致双方走向了决裂,直至方正集团出现重大人事变故。
争夺方正证券
以地产起家的郭文贵及下属,在资本运作方面,远不如资本玩家李友来得娴熟。若120亿元增资完成,政泉控股由于资金紧张无法跟进增资,持股将可能下降到10%左右,有再次沦为小股东的可能
在民族证券与方正证券的重组过程前,政泉控股与民族证券股东之一的东方集团曾经争夺民族证券的控制权,可见政泉十分看重民族证券这块金融资产,而这种控制权的争夺,在重组后的方正证券再次重演。
击退东方集团后,政泉控股夺得首都机场持有的民族证券股份,并通过陆续增资,到2013年8月,政泉控股持有民族证券84.4%股份。
2014年初,合并方案出炉:方正证券通过向民族证券全体股东非公开发行股份,换股收购后者100%股权。经过重组,方正集团对方正证券的持股比例由41.22%降至30.55%,政泉控股成为仅次于方正集团的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达21.86%。这也为日后董事会话语权之争埋下隐患。
到2014年8月15日,政泉控股用260亿元的资产抵押,从方正集团融资80亿元资金,拿到18亿股方正证券的股票。
合并完成后,方正证券启动了一轮非公开定向股权增发,规模为120亿元,同时,方正要求民族证券的注册资本金减资到10亿元,将其打造成一个专业的投行公司。
以地产起家的郭文贵及下属,在资本运作方面,远不如李友来得娴熟。若方正证券120亿元增资完成,政泉控股由于资金紧张无法跟进增资,持股将可能下降到10%左右,有再次沦为小股东的可能。
民族证券董事长赵大建向郭文贵建议,不能同意方正证券的股权增资计划。方正集团应该在改选董事会后,才能审议增资计划。双方的分歧由此开始。
正是改选董事会成为双方反目的导火索。进入实质性重组后,董事会改选的席位争夺发生了分歧。合并后的方正证券,方正集团没有达到可以否决董事会改选的34%最低持股限制。
据《财经》记者了解,关于方正证券董事会席位的最后一次谈判在香港,时间是2014年9月14日,这也是李友与郭文贵的最后一次见面。方正集团参加方有李友、方正证券董事长雷杰等。政泉方面参与者是郭文贵,政泉控股常务副总吕涛、政泉控股财务总监杨英。此次谈判持续到深夜一两点,并达成初步共识。
方正集团建议采用累计投标制,9人董事会,政泉基本可以进3。如果扩大董事会到11人,政泉可以进4个,政泉倾向于11个人,也提出一系列的人事安排。比如执委会副主任,主管信息化的副总等。这些李友都同意了。在李友看来,当时做出所有的让步。
不过,转折出现在董事会召开的前一天下午。政泉突然提出要增强一个董事会人选,至5名候选人,这让方正集团十分不满。而政泉的说法是,万一董事会改选到13人。那政泉需要提供多一名人选备选。
更为吊诡的是,2014年9月12日计划召开方正证券董事会,政泉控股提出应审议改选董事会事宜,但在前一天,方正证券却突然收到湖南证监局发函,称有人举报,认为政泉控股实际控制人披露不实和出资有问题。
这样一来,审议改选董事会的议程将不可能推进。
政泉控股认为,这是李友指派人员搞的举报,意图让湖南证监局来函阻止改选董事会进程。李友却认为,这是政泉控股内部人员举报所致。
至此,双方争夺痕迹已经非常明显,不信任感顿生,合作的裂痕迅速扩大。
同时,两笔巨额资金的处理,也加速了双方决裂的过程。
此前上海银行承接了方正集团向政泉控股49亿元贷款的受益权,抵押物包括政泉控股持股的方正证券18亿股股权。这笔贷款资金两年,到2014年10月17日为第一年,政泉控股有权在此前一个月内告知可提前一年还款。
政泉控股方面希望用过桥资金解除抵押,以盘活18亿股方正证券股份。但政泉控股方面的说法是,正当他们准备在到期日前提出还款时,上海银行告知,方正集团已经通知上海银行,贷款受益权继续履行。政泉控股面临无法还款的局面。
李友认为,为防止可能的违约出现,所以接近到期时,方正集团提出和上海银行续约。
另一笔资金是,政泉控股拆借方正东亚信托有限责任公司的2.3亿元资金,到2014年10月24日到期,政泉控股提前申请再续借一年,但方正东亚信托并不同意。方正东亚信托为方正集团下属公司。
在政泉方面看来,方正集团故意不让其18亿股股权解压,并同时催还2.3亿元资金,有意让政泉控股资金紧张并崩盘,从而达到全部占有抵押资产的目的。
郭文贵方面认为,李友杀机尽露,因此开始奋力反击,将分歧公开化。
互揭要害
在母公司方正证券层面,政泉控股要求改选董事会,并核查公司账目,子公司民族证券层面,方正证券同样无法进入。双方的争夺陷入僵持和焦灼的状态
从2014年10月22日开始,政泉控股开始正式向深圳证券交易所和重庆市证监局举报,称其替北大资源代持北大医药股份,方正集团高管涉嫌内幕交易。11月3日,原本和公众保持距离的政泉控股公开发出了举报信。
虽然此前斗争暗流涌动,反目却自此公开。随后,方正集团就政泉实际控制人问题提请专项核查,若政泉控股实际控制人披露不实,则持股方正证券披露的信息有重大遗漏。方正认为,政泉控股实际控制人就是郭文贵。公开资料显示,政泉控股的股东是蒋月华和李琳,这两人被认为和郭文贵有紧密关系,但从法律上看,要认定政泉控股实际控制人就是郭文贵,还需要更多证据。
进入2014年12月份,股东的争斗迅速波及方正证券和民族证券。
以年底要财务并表为由,方正证券提出要进场审计,遭到民族证券拒绝。随后,方正证券向法院提起诉讼,以损害股东利益为由,起诉民族证券三名责任董事赵大建、徐子兵、杨英。
已经反目的双方矛盾不可调和。
2014年12月8日星期一刚上班,政泉控股四名高管就来到方正证券查账,同时,政泉控股的数十名员工聚在楼下举牌声援,警方不得不出警维持现场秩序。
在母公司方正证券层面,政泉控股要求改选董事会,并核查公司账目。在子公司民族证券层面,方正证券同样无法进入。双方的争夺陷入僵持状态。
在走司法程序的同时,政泉控股方面又公开揭露李友多个问题。2014年12月8日,政泉控股称已就方正集团涉嫌违法犯罪的问题向有关司法机关正式报案。举报材料称魏新、李友、余丽、李国军等人涉嫌内幕交易、职务侵占、出售国有资产、行贿罪、伪造身份证等七宗罪。
同时,政泉方面还公开举报李友持有多个身份证,指摘李友夫妇名下账户有45亿元巨额不明来历存款,其控制公司还掌握大笔巨资。
按照政泉方面的说法,李友还被揭出,在日本为中央统战部前部长令计划家人购买巨资价格房产。不过,同样的事实也被再次报道是郭文贵所为。该处房产随后被媒体详细调查,目前的持有人与此前报道内容均不相符。
当初方正集团改制也被重提,政泉称李友低估国有资产价值,将巨额国有资产出售给关联公司,涉嫌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罪。
郭文贵的家底和历史,也在同时被翻了出来,海内外各媒体出现了大量相关报道。舆论斗争,你来我往,围观热闹,眼花缭乱。
纠纷未了局
郭文贵目前仍滞留海外,由于其扳倒众多官员的传奇经历,其去向如何也成为郭文贵和李友斗法的下一个焦点
李友及其郑航系同学、亲属,将很可能退出对方正集团及下属公司的掌控,少了善于资本运作的李友,围绕方正集团,此前颇为复杂的资本运作行将减少,校企名牌北大方正再一次走到了新的十字路口。
在外界看来,当下要解决的,是方正证券与政泉控股僵持的商业纠纷。政泉控股已经在2014年12月初提出申请,就行使第二大股东应有的相应权利提出仲裁,并索赔30亿元。目前,方正证券已经被法院冻结30亿元资产。相应的,方正证券对民族证券三位高管提出的诉讼案也在进行中。
据知情人士透露,政泉控股与方正集团将举行商谈,在相关机构的协调推进下,双方不排除达成某种和解的可能。但目前事涉敏感且充满未知,双方最终会以司法和仲裁方式解决,还是以和解方式达成妥协仍是未知数。
与近期各种传闻有所不同的是,郭文贵目前仍滞留海外,由于其扳倒众多官员的传奇经历,其去向如何也成为郭文贵和李友斗法的下一个焦点。
方正政泉纠纷大事记
2012年底李友、郭文贵近年来首次见面,郭文贵向李友提出,希望民族证券能够与方正集团有所合作。
2013年3月双方有了初步合作的意向,李友给郭文贵提了一些资产证券化的建议。
2013年4月北大医药公告:欲公开转让其所持7000万股北大医药股份。
2013年6月政泉控股与北大资源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签订《股权代持协议书》,受让并代持北大医药股份4000万股。
2013年8月政泉控股从方正融资80亿元,其中37亿元用于增资民族证券。
2013年8月25日方正证券停牌,方正证券宣布因筹划重大资产注入而停牌。
2013年9月26日方正证券公告称将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吸收合并民族证券,而民族证券也因此曲线上市。
2014年初方正、民族合并方案出炉:方正证券通过向民族证券全体股东非公开发行股份收购后者100%股权。
2014年7月方正证券合并民族证券方案正式获证监会[微博]批准。
2014年8月13日双方拿到中国证监会《关于核准方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向北京政泉控股有限公司等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批复》的文件。
2014年8月15日政泉控股获得方正证券18亿股股票。
2014年11月3日政泉控股公开发布举报函,称其帮助北大资源代持北大医药股份,李友等方正集团高管涉嫌内幕交易、利益输送等行为。
2014年11月8日方正集团发布声明:方正集团及其高管、方正集团所属企业及其高管无内幕交易行为,无个人利益输送行为;方正集团及其所属企业无国有资产流失现象;政泉控股涉嫌“诬告陷害罪”和“诽谤罪”。
2014年11月10日方正证券公告称:董事会要求公司就政泉控股存在实际控制人披露不实等有关事宜进行询证。
2014年11月13日政泉控股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就代持北大医药股票事宜等进行说明。
2014年11月18日因北大医药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证监会决定对其进行立案调查。
2014年11月21日北大医药复牌,并发布《关于对媒体报道及相关质疑事项说明暨复牌公告》、《北大资源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回复》等多份公告,对涉嫌股票代持、内幕交易等事项进行说明。
政泉控股公布《致方正证券董事会的复函》,称方正证券现任董事会两名独董辞职、部分董事涉嫌违法违规,应全面改选董事会。
2014年11月25日政泉控股公布了与北大医药为期一年多的多份往来邮件,将其作为“内幕交易”行为及上市公司董监高参与代持的“证据”。
2014年12月1日方正集团董事长魏新首次就政泉控股举报一事进行回应。魏新表示,方正是不得已才与政泉达成代持协议,“被迫代持”仅仅在信息披露上存在问题;方正绝对没有国有资产流失和内幕交易的问题。
方正证券的财务人员和天健会计师事务所人员赴民族证券要求展开审计,但是遭到民族证券的拒绝。
2014年12月2日政泉控股发布《致方正集团魏新董事长的公开信》,就魏新的回应,进行反驳。
2014年12月4日方正集团称,针对部分网站散布多篇对方正集团及其高管进行诬蔑、诽谤、人身攻击的信息,方正集团及相关高管已向法院提起诉讼。海淀法院已正式受理部分案件。
政泉控股就其作为方正证券股东权利,申请仲裁,提出方正证券赔偿30亿元损失,并向法院申请30亿元资产保全。
2014年12月5日政泉控股通过微博发布消息称: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法院已受理该公司起诉方正证券一案。
2014年12月8日政泉控股实名举报方正集团多名高管涉嫌内幕交易、职务侵占、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操纵证券市场、伪造国家机关证件、伪造居民身份证、行贿等的犯罪行为。
政泉控股高管到方正证券提出查看公司账目。
2014年12月13日北大医药发布公告称,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目前正在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公司股票存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并暂停上市的风险。
2014年12月15日北大医药发布公告称,收到深交所对政泉控股及北大资源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纪律处分事先告知书》。政泉控股及北大资源存在未及时披露代持协议及权益变动情况、股东大会审议关联议案时未回避表决的违规行为,深交所拟对政泉控股及北大资源给予公开谴责的处分。
政泉控股向方正证券提议召开股东大会提案,但无明确提案。
2014年12月16日方正证券公告称,已向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以损害股东利益责任纠纷为由起诉全资子公司民族证券及其三名相关责任董事赵大建、徐子兵、杨英。目前已正式受理。
2014年12月22日北大方正集团旗下的方正证券、方正科技、中国高科、北大医药四家上市公司发布澄清公告。
2015年1月1日方正证券公告,方正集团和政泉控股两大股东提出关于不改选和改选董事会截然相反提案,监事会决定,上述两项提案,以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是否通过董事会提前改选提案为前提。
2015年1月5日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公告,公司三名董事:方正集团董事长魏新、方正集团CEO李友、方正集团总裁余丽已于4日应相关部门要求协助调查。同时北大任命黄桂田任方正集团董事长,张兆东任总裁。
(本文发表于1月12日出刊的《财经》杂志)
刘昌松:复旦投毒案,专家证人意见为何不采纳
本文来源于新京报2015-01-09 16:07:06
昨天上午,上海高院对林森浩涉嫌故意杀人案进行了公开宣判,裁定驳回林森浩的上诉,维持一审法院作出的死刑判决,并依法报请最高法院核准。二审法院没有认可辩方提出的辩护意见,认为林森浩杀人手段残忍,后果严重,虽然到案后能如实供述,但不能从轻处罚。
二审结果并不让人感意外,但对产生实体结果的程序期待却未能得到满足。
本案二审的开庭审理,出现了不少逆袭之处,最引人注目的是,辩方所请的法医专家证人语惊四座:“被害人黄洋不是死于二甲基亚硝胺中毒,而是爆发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致急性肝坏死,多器官衰竭死亡。”辩方根据专家证人的意见提出了重新鉴定申请。
无论如何,权威法医专家的观点,确实构成对一审判决所依据之鉴定意见的合理质疑。法律格言有云:“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应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运用到本案就是,一审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林森浩死刑之定罪量刑的结论,应是能够排除合理怀疑的司法裁判,是能经得住后续程序之检验的裁判。专家证人观点的出现,便让公众产生了普遍的程序期待:一审裁判所依据的鉴定意见真的靠得住吗?重新鉴定的结果又会如何呢?
当然,专家证人的意见再权威,也只是一家之言,能动摇但不能推翻之前作为定案依据的鉴定意见。二审法官当庭表示,辩方专家证人所说的内容,不能单独作为定案的依据,即是这个意思。要推翻之前的鉴定意见,尚需法庭聘请更权威的专家,作出新的鉴定意见;重新鉴定的意见也应依法接受控辩双方的充分质疑(双方均可聘请专家证人进行质证),经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对此,法律上的程序保障很不完善。刑诉法虽规定,辩护人有权申请重新鉴定;但同时又规定,法庭认为有必要的,应当同意;不同意的,应当说明理由。这个“法庭认为有必要的”前提条件,将许多应当重新鉴定的申请挡在门外,本案即是如此。拒绝重新鉴定的理由通常是,原鉴定中鉴定人具有法定资质、接受委托和鉴定的程序合法——可理论上讲,所有的重新鉴定都可以这样的理由去否定,如是,重新鉴定制度就名存实亡了。
我认为,鉴于死刑案件的特殊性,以及贯彻“少杀”、“慎杀”的政策考虑,死刑案件多一些程序保障是必要的。例如可规定,对于死刑案件,被告人一方申请重新鉴定的,无论理由是否正当,都应得到支持。本案二审若进行了重新鉴定,哪怕同原鉴定意见的结论一致,也不是毫无价值的,其程序正义的意义也是重大的。
本案的辩护律师表示,“二审裁定基本没有回答辩护人提出的任何一个主要质疑”。这也是我国贯彻程序正义普遍存在的问题。虽然最高法院一直强调裁判文书的说理性,但实践中很不理想,不讲理的裁判文书比比皆是;如果法律对裁判文书的说理性提出硬性要求,例如对于辩方意见是否采纳必须逐一回应,本案的辩护律师就不会为“专家证人的意见为什么不采纳”的问题摇头叹惜了。
□刘昌松(律师)
董明珠十面埋伏
本文来源于财经网2015-01-09 21:41:00
女性掌管企业多强调以柔克刚,整合产业链资源,把企业带上良性发展轨道。但董明珠“棋行天下”,走的却是一条非同寻常的路:四处出击。
http://img2.caijing.com.cn/2015/0109/1420810982731.jpg
在中国企业界,有人称,谁的朋友最多,或许没有标准答案。谁的敌人比较多?董明珠应该算是一个。
女性掌管企业多强调以柔克刚,整合产业链资源,把企业带上良性发展轨道。但董明珠“棋行天下”,走的却是一条非同寻常的路:四处出击。
被董明珠炮轰的,不仅有格力的竞争对手,还有原本八杆子都打不着的雷军,甚至还有作为格力空调“上帝”的消费者——董明珠称全球70亿人,不买格力产品的都是“脑子有病”。
这种“董氏作派”,对于抢占媒体头条,增强曝光率,提升知名度,确实大有裨益,但硬币的另一面则是容易让企业陷入“十面埋伏”,被群起而攻之,以至疲于应付。
“破格行动”
以前掐架都是在两个竞争对手之间展开。在苏宁还没有跳将出来之前,对格力发动的战争,大家都还只想袖手旁观。美的称“大姐,你玩你的,我做我的,咱们相见不如怀念”,海尔称“阿姨,不约,我们不约”,志高称“女侠,你继续演”。
但苏宁的介入,让其他6大品牌空前团结。
6大品牌的战书十分“高大上”,体现了集体智慧和力量,每个品牌攻击一个格力的要害。这份战书,创造了耐人寻味的“你行我行体”,与董明珠之前点评竞品针锋相对。美的的是:“做梦一统天下,你行!省电一晚一度,我行!”志高的是:“大姐站台,你行!大哥代言,我行!”海尔的是:“侵权盗版,你行!自主专利,我行!”海信的是:“变脸比火气,你行!变频拼冷静,我行!”奥克斯的是:要“高价产品玩假摔,你行!高质省钱真功夫,我行!”长虹的是:“十亿任性赌局,你行!十分军工品质,我行!”
让各大品牌抛弃之前成见,采取集体行动的,无疑是董明珠的“清场论”。董明珠在格力内部的最近一次讲话中,对国内各主流空调厂商逐一做了点评,炮轰美的空调“一晚一度电是虚假宣传”,称海尔伪造国家政府机关媒体、海信科龙[-1.49%]已垮、志高没有出息,并表示要以价格战“清场”,要“通过清场真正把那些烂品牌、假冒伪劣、偷工减料的品牌全部消灭掉”。
格力和苏宁,一个是生产制造商,一个是渠道销售商,应该只有共同利益,应是荣辱与共,利益攸关的关系。出现这种你死我活的竞争格局,出乎大家意料。其实深究起来,双方战争并不意外。
格力是自建销售渠道,有着全国最大的空调销售网络。并且格力与苏宁合作极为不愉快,格力产品甚至退出了苏宁渠道,并且与苏宁死敌国美在2014年3月签订了80亿元的年度销售协议。
这次格力“清场”运动,苏宁靠边站,捞不到一毛钱好处。如此一来,苏宁牵头来应对格力清场运动,全在情理之中。
或许也只有苏宁发动“破格行动”,才能打破格力董明珠“清场”美梦,让苏宁和国内其他主流品牌突破“格力”价格战围剿。
美的与小米:新旧“敌人”
空调领域曾经是格力一家独大,美的只是一个追随者。但现在,两者势均力敌。这个过程,美的用的时间很短。所以,董明珠的炮落在美的身上的格外多。
最近董明珠炮轰美的“一晚一度电是虚假宣传”就是力证。
美的是董明珠格外关注的企业。小米和美的合作,这本来不关格力什么事,但董明珠都不忘攻击道:“两个骗子在一起,是小偷集团。”这让雷军跟着倒霉,跟着郁闷。
小米不是空调生产制造商,本来与格力没有直接竞争关系。小米主打产品是智能手机,第二个主要产品是电视机。但或许在董明珠看来,你帮我的敌人,就是我的敌人。
美的产品覆盖几乎所有白电、小家电、厨房电器产品。而小米的电视机业务正是美的唯独缺少的。双方合作,让业界期待。特别是美的有传统优势,而小米有互联网思维。双方合作,有利于线上线下整合。这种双方牵手后的可怕前景,正是让董明珠坐卧不安的地方。
当然,董明珠与雷军之间,也有宿怨。2013年年底,在中央电视台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董明珠与雷军有场十亿元“赌约”。节目中,董明珠和雷军在谈到小米营销模式时发生分歧,雷军认为小米模式5年内将战胜格力,并表示“如果小米营业额击败格力的话,董总输我一块钱就行”。董明珠则将战火烧大,说:“一块钱不要在这里说,第一,我告诉你不可能;第二,要赌不是一个亿,我跟你赌十个亿。”
说这话时,缘于董明珠对互联网不了解,对格力过于自负。但一年过去,小米发展势头让董明珠大惊失色。现在小米已经跻身世界智能手机五强。而小米盒子、小米电视机、小米移动电源均已经开放销售。在5年内营业额超越格力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这让董明珠倍感压力,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董明珠称,跟雷军10亿元赌局是个小插曲,打赌时毫无准备,且格力与小米其实不是同一行业,没有可比性。
有网友认为董明珠此言论,已经“明显认怂”,是届时败局提前找台阶下。
志高:崛起的新力量
在董明珠最近的系列发言中,笔者认为最有意思的是把志高界定为“没出息的企业”。
志高有没有出息,不能由董明珠说了算,而是由企业实力说了算。如果董明珠说话像占卦一样灵验,那就不用发动清场价格战了,直接用言语把竞争对手一个个说死不省事多了?
董明珠不喜欢的一个职业经理人跳槽去了志高。他就是现在志高空调董事长郑祖义。董明珠十分情绪化地曾公开宣称:“不喜欢你,你就没出息!跳到哪里,那里就没出息。”这种思维,如果从小孩口里说出,可以称其童言无忌。但从一个企业家口里说出,确实让人无语。
但被董明珠否定的郑祖义,在志高却做得风生水起。这位清华大学第一代制冷博士,领衔研发并于2012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云空调,打通了产、供、研、销与用户之间的界限,其自定义睡眠曲线让冰冷的机器具备人性。现在由志高倡导的云空调技术标准已经成为世界云空调行业标准,用“掌握智能云核心科技”全面对飙格力的“掌握核心科技”。
有意思的是,从志高“很小的时候”,董明珠就对他有看法了。早在多年前,董明珠曾经放言要“把志高干掉”。事与愿违的是,董明珠越想干掉志高,志高越是茁壮生长。
志高“小时候”与格力不在一个重量级别上,之所以进入董明珠法眼,或许是其远大志向——“造世界上最好的空调”。
志高最近还做了一件让董明珠感觉不爽的大事——花巨资请成龙代言,并在北京召开规模浩大的发布会,称要向千亿俱乐部进军。本来请巨星成龙代言与格力和董明珠没有什么关系。但关键请的是成龙,而成龙刚刚停止了为格力代言,因为董明珠嫌其代言费太高。
从2010年开始,成龙为格力代言,帮助格力从零增长实现迅速提升,短短3年时间,营业额从400多亿元扩张到1000多亿元。而志高请成龙代言,无疑对格力造成巨大冲击:一是因为为格力代言几年,成龙已成高端空调代名词,志高请成龙代言向高端进发,事半功倍;二是将对格力潜在用户造成巨大分流。
当然,成龙代言效果如何还有待市场进一步检验。但可能让董明珠郁闷的是志高的互联网思维。
格力比其他企业高人一等的,并非格力掌握了核心科技,而是那张让人望而生畏的营销大网。为配合云空调销售,志高推出了“全民营销”概念,无论你是不是志高员工,只要你愿意,都可以成为志高代理商,通过网络代理销售志高产品。
这种互联网思维或许是竞品抗衡格力营销大网的唯一途径。互联网创造奇迹,改变格局的事情在不断发生。饱受董明珠诟病的雷军,正是利用互联网思维创造了智能手机的神话。或许互联网思维正是改变空调行业现有格局的唯一利器。而志高正在把握这个千载难逢的契机。
如果志高目标达成,那空调行业将打破目前格力、美的双寡头格局,进入格力、美的、志高三足鼎立时代。届时,董明珠要消灭志高,将变得更加不可实现。
贝昂称格力侵犯其知识产权
在董明珠把美的和小米称为小偷的同时,苏州贝昂科技有限公司却把格力“糗事”全部抖了出来。
据苏州贝昂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冉宏宇介绍,2010年与太太一起辞掉美国硅谷工作,回国创业,最早进入空气净化领域,并且略有小成。但他们“创新报国”的梦想被“掌握核心科技”的格力无情击碎。
冉宏宇描述的事情是这样的:2008年,珠海科技局牵线,他们带着“离子风”净化器原型机从硅谷飞到格力,“0耗材,0声音”的技术特点,打动了格力,格力希望把“离子风”技术运用到空调上。没有戒备之心,只希望借助格力平台,实现科技价值的冉宏宇一行,认为这是一件十分自豪的事,于是大家把全部心血都投入到这个项目上来,样机出来了,测试结果非常好。可格力过河拆桥,对他们说:“你们回去啊,这个项目停了。”一年多的付出打了水漂,格力一点回报都没给。
2012年,雾霾四起,贝昂独创的“离子风”空气净化技术以完全静音、无耗材的优势迅速成为净化器市场明星企业。格力在董明珠特别关注下,重新启动空净项目,还单独成立空净技术部,并且重新找到冉宏宇,一再保证:“这是董总亲自抓的项目,一定不会不了了之。”
格力方面的人并且带来合同凸显诚意,称格力负责外观及风道设计,贝昂负责电子、机构及材料等核心模块,机器上市后,贝昂转作核心部件供应商。
贝昂研发团队夜以继日地又干了一年多,带格力团队去贝昂实验室,毫无保留地教格力技术人员为什么只有这样设计才能实现这种独特功能。KJFC230样机出来了,验收了。但突然有一天,格力再次叫停了项目,带走了设计图纸,切断了所有联系,仿佛人间蒸发了。
2014年,格力推出“KJFC230”离子型空气净化器,主打“0耗材”。贝昂从CCTV-1看到广告才发现那是贝昂标志性的技术,但却被格力声称为自己的“核心技术”。冉宏宇声称,董明珠说格力从来不偷,这句话一点儿也不错,因为这不是偷,而是抢。
冉宏宇呼吁董明珠不要如此无顾忌地侵犯知识产权,践踏商业道德,不要无情地摧毁整个中国的“创新梦想”。
对此说法,格力官方尚未作出回应。
本文节选自《法治周末》
冷哲:美国人为《查理周刊》吵起来了
本文来源于观察者网2015-01-12 10:53:04
《查理周刊》事件,又在欧美近年来逐渐兴起的反穆斯林情绪之上烧了一把火。欧美各国对极端派穆斯林的宽容,恐怕越来越接近极限了。右翼政党纷纷崛起,而这些欧洲政党却又是反欧盟、反贸易自由化的。如果继续如此发展,欧洲穆斯林的大悲剧恐怕距离不远,而欧盟和贸易自由化则会为其陪葬
《查理周刊》编辑部在法国惨遭屠戮。美国这一边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一些美国媒体号召以刊登《查理周刊》讽刺伊斯兰教的漫画来表达对屠杀的不满以及对言论自由的支持。但《纽约时报》在内的几家大媒体却拒绝登载。南加州大学新闻学教授马克·库珀(Marc Cooper)在脸谱网(Facebook)上直斥《纽约时报》执行主编迪恩·巴奎特(Dean Baquet)为“懦夫”。而后者反唇相讥,称前者为“混蛋”。教授与主编公然在社交网站上爆粗口,一时引起一片惊讶。
http://ws3.cdn.caijing.com.cn/2015/0112/1421031185201.jpg
《纽约时报》执行主编迪恩·巴奎特(Dean Baquet)
“《纽约时报》,你这个懦夫”
当美国一些大报宣布将不刊登《查理周刊》的漫画时,美国公众一片哗然。这一立场也被其他美国主流传统媒体采用,比如合众社、CNN、《华盛顿邮报》等。反而是包括Buzzfeed和赫芬顿邮报在内的新媒体无所顾忌地登载了这些漫画。很多读者,尤其是美国主流大报《纽约时报》的读者,纷纷表示极度失望。
为此,《纽约时报》公共编辑(负责监督和贯彻新闻伦理的编辑)玛格丽特·苏利文(Margaret Sullivan)不得不在1月8日专门登载了一篇博客,采访执行总编迪恩·巴奎特,为该报的决定进行一定的辩解。
巴奎特称,他一开始是想刊登的,还专门询问了一些资深编辑,如果刊登他们会不会感觉自己的人身安全受到伤害。资深编辑们都觉得无所谓。但最后巴奎特说,他还是觉得《查理周刊》的漫画有可能伤害《纽约时报》穆斯林读者的感情,所以最终决定不登。
这种辩解显然是苍白的。在苏利文这篇博文的超过三百条回复中,大部分都认为这是完全错误的决定,并把《纽约时报》斥为“懦夫”。
事情的高潮发生在这篇博文发表之后不久。南加州大学新闻学教授马克·库珀在脸谱网上公开发表这样一段话:“对于纽约时报的编辑迪恩·巴奎特,我有个问题。到底要有多少人被冷血地枪杀,才能让你的报纸登载引发行凶的东西?很明显,23人被枪击,其中11人死亡,还是不太够。你这真是彻头彻尾的懦夫。这些管理人员简直就像在运营一家保险公司,而不是新闻机构。”
库珀大概是加的好友太多了,当时并没有意识到他和巴奎特实际上是脸谱好友。巴奎特五个小时后回应道:“亲爱的马克,谢谢你完全不考虑另外一种观点存在的自我正义的发言。希望你的学生能比你有更开放的心态。混蛋。”
两人在短暂的交火后,逐渐冷静下来,逐渐以平静的言语结束了交流。
到1月9日,可能《纽约时报》试图亡羊补牢,但又不想把自己之前的决定否定得太明显,其网站登载了一段关于《查理周刊》的纪录短片,其中出现《查理周刊》当时正在评选的大量的讽刺穆斯林的漫画。留言之中,有一位用户名为gdedalmas的读者说:“总算是来了。我差点都要取消订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