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预算报告是每年“两会”关注的重点。通过预算报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公众能得知我市一年的“家底”如何,这些钱都花在哪些方面,花得是否有效率。
2015年是新修订预算法实施第一年,今年,预算将更加透明,管理将更加严格。
每年“两会”,泸州市财政局都会受市政府委托,向大会提交一份财政预算报告,接受人大代表的审查,并请政协委员提出意见。在昨日召开的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市财政局局长刘杰作了《关于泸州市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http://upload.lzep.cn/2015/0206/1423184243870.jpg
泸州一隅 罗本清 摄
回顾2014年
全市民生支出196亿
预算报告显示,2014年,全市面对宏观经济下行、产业结构调整、财税体制改革等多重减收因素,圆满完成全年预算收支任务,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居全省第2位,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量位居第8位,均较上年提升一位。
2014年,全市围绕“产业发展突破年”,市级财政安排工业、农业等产业发展资金超过20亿元,支持传统优势产业提档升级,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创新投融资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全年到位政府投资资金超过120亿元,支持泸州机场迁建工程、叙古高速公路、叙大铁路、泸合产城大道、纳福港城大道、“两江新城”、棚户区改造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
整合政府资产资源,支持组建了泸州市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工业投资集团公司、高新投资公司和交通投资集团公司,投融资渠道有效拓展。
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行政成本性支出,“三公”经费下降14.8%,做到了只减不增。
着力改善民生,全市实现民生支出19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超额完成“九项民生工程”和“20件民生实事”支出预算,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等各项民生事业得到有力保障。
关注2015年
财政工作有何打算?
深化财税改革,提升运行绩效
http://upload.lzep.cn/2015/0206/1423184260205.jpg
新家新城 陈松 摄
在国家、省明确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基础上,合理界定市与区县事权范围,立足税收属地征管,合理划分市与区收入范围,推进形成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进一步健全完善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要目标,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体的市对区县转移支付制度。改进政府预算管理,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细化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定额标准。推进财政公开透明,全面公开除涉密信息外的所有预决算信息。
狠抓增收节支,增强保障能力
创新财政支持产业发展方式,在巩固传统支柱财源同时,着力培育接续替代财源,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建立财税增收协调机制,加快推进政府综合治税信息系统建设和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工作,挖掘增收潜力。紧紧围绕国家建设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机遇,进一步加强政策研究,主动汇报沟通,努力争取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全国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城市、新型城镇化建制镇示范试点、资源枯竭城市政策延续等,力争获得上级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继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行政运行成本和“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集中更多财力用于保民生、促发展。
全力改善民生,共享发展成果
加大财政民生投入力度,继续做好各项民生工程和民生实事的资金保障,确保公共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的比重在70%以上。进一步扩大各类教育资源,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继续着力解决入园难、就读难等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落实各项就业、创业促进政策,支持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落实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标政策。提高财政补助标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继续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全力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深入实施“骐达扶贫攻坚行动”。提高村(社区)工作经费标准,推进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加大生态环保投入,支持开展石漠化治理、城乡污水治理、垃圾处理、节能减排等工作。
支持产业转型,夯实发展基础
围绕“产业转型发展年”主题,整合工业、酒业、支农、资源枯竭城市等专项资金,加大对自主创新等重点领域的投入力度,着力破解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支持白酒产业加快调整优化,促进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实习产业集聚跨越发展。统筹项目、资金和土地要素,按照有保有压的原则,分轻重缓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确保要素资源向重点企业倾斜,向重大项目集聚。支持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探索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
坚持依法理财,提高服务水平
严格遵守《预算法》《税收征收管理法》《会计法》《政府采购法》等财税法律法规,依法行使财政管理权,自觉接受人大和社会各界监督。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硬化预算约束。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积极盘活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绩效。规范财政资金使用管理,严格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和公务卡制度,健全完善预算执行监控体系。全面清理财政专户,筑牢资金安全防线。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继续开展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工作。加强乡镇财政管理,提升乡村两级理财水平。按照《四川省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制定我市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将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继续加强与金融机构对接,确保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需求。做好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等工作。
记者 周菁 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