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幼升小、小升初政策会有哪些变化?备受关注的《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15年义务教育入学工作的意见》于今天下午正式发布。与去年相比,今年的入学工作意见发布提前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今年家有孩子参加“幼升小”、“小升初”的家长将有更长的时间了解政策、做好准备。
据目前了解,今年《意见》在总体保持稳定的基础上也有一些新的变化,体现为强调区县教委的主责、进一步完善去年入学办法、民办校和寄宿制提前招生等。这其中,特长生招生项目内容有所变化,将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向倾斜。
“免试、就近”将继续成为今年入学的主渠道,就近入学已成为首都义务教育新常态。而去年形成的“北京教育新地图”今年还将“升级”,今年初中校的优质教育均衡将加快脚步。
政策变化
特长生
“特长生招生项目和数量要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向倾斜。”
总比例不变向传统文化倾斜
■比例 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特长生招生的总比例不会变化,各区县招收特长生比例不得超过2014年。
■项目 特长生招生项目也不会有增加或减少。但市教委要求各区县的招生名额向民乐、书法、剪纸等中华传统文化项目倾斜。具体的倾斜政策由区县制定。
■报名 教委要求各区县要降低特长生报名门槛,把申请资质降到最低,做到“机会平等”,让更多有兴趣、有特长的孩子都有机会参加特长招生。
■录取 但在特长生录取方面,选择标准会更加严格。今年市教委将组织评审专家、人大代表、社会代表等多方人士组成的督察组,到各区县考试现场进行督察,招考信息和录取名单也将全程公示。
非京籍学生
“各区县政府按照北京市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证明证件材料审核指导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并公布实施细则。”
“五证”细则由各区县制定
按照市教委的要求,需要在北京接受义务教育的非京籍适龄儿童,家长需要提供“五证”。这“五证”分别是: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京务工就业证明;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全家户口簿;在京暂住证;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
近两年部分非京籍学生集中的区县在“五证”的基础上会有一些细则要求。2015年的“义务教育入学工作意见”提出:来京务工随迁子女入学在持有“五证”的前提下,各区县对于家长缴纳社保年限等方面的认定将做进一步细化。《意见》再次明确要求各区县结合实际制定并公布实施细则。
招生时间
“明确民办学校、寄宿制学校在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中完成招生工作时间。”
民办校、寄宿校纳入提前招生
在今年的入学工作时间表中,北京对各区县入学工作开展提出统一时间进度要求,同时明确民办学校、寄宿制学校在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中完成招生工作时间,确保各区县在此时间节点后做好本区学生入学工作,避免影响整体入学秩序。
也就是说,往年在春节前后就陆续开始的民办校入学测试今年不能那么早就开始了,小学和初中的入学工作都要按市教委的统一时间表进行。据了解,今年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将从5月1日正式启动,所有的招生工作都要在5月之后再进行。
教育布局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让学生不出片区,在家门口的好学校完成9年乃至12年的学业。”
“教育新地图”今年再升级
去年,各区县通过完善学区制,组建教育集团、集群、协作区、联盟等方式优化区域资源,描绘了一幅幅以公平、优质、均衡为特征的“北京教育新地图”。在去年各区县诸多小学重组、共享优质资源的基础上,今年市教委再提出“让学生在家门口上好9年学”的目标。今年将有更多初中实现“横向联合”。业内人士分析:在小学优质资源均衡后,扩大初中优质资源势必成为大趋势,因为享受了优质小学教育的大批学生需要教育系统必须准备好优质中学资源。
2015年,本市将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构建起贯通学段的立体通道,让学生不出片区,在家门口的好学校完成9年乃至12年的学业,为学生成长提供优质的“无缝培养链”。这就要求各区县制定符合自己特点的招生政策、培养方案甚至课程设置和能力培养目标。
政策强化
入学信息继续网上采集
2014年,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取消共建生、压缩推优和特长生比例、采用入学服务系统、严格划片入学等,构成了“史上最严”入学新政。
去年市教委首次正式采用的入学服务系统效果显著。所有信息的采集和校验都在系统内完成,如果信息不符合就近入学的要求,作假或不实,不仅系统通不过,还可能会影响到孩子家庭的信誉度。
北京市教委统计表明,2014年全市小学就近入学比例为92.26%,初中就近入学比例为77.64%,比上年均有所提高。新的入学规则让本市就近入学比例大幅度提高,也让更多学生省去了车马劳顿,能够在家门口上学。
2015年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政策,坚持和延续2014年已有政策,进一步强化就近入学,堵住无序择校的漏洞。今年继续使用网上入学信息采集系统,适龄儿童监护人需要在规定时间内上网进行“学龄人口信息采集”,携带网上打印的学龄人口信息采集表和区县教委要求的证明、证件按时参加现场信息审核。
今年的网上信息采集工作将在5月1日启动。
政策答疑
中考仍可跨区报考
义务教育阶段培养链条的形成,会使一些家长担心“六岁入学的选择就确定了12年的教育轨迹”,从而会使家长们加剧“择区”的冲动。但业内人士分析:从目前各区县的改革趋势看,不论是小学的优质资源均衡还是小学加初中的9年一贯制,都遵循着“强弱联合”的原则。也就是说,家长无论如何选择,都无法确定从小到大一贯“牛校”、任何学段都“拔尖”的路径。这样的现实会让家长们回归理智,更加关注学生自身特点,选择更加适合孩子的入学地点。
另据了解,此前关于“锁区”(中考不许跨区报考)的传闻如今市教委证实并不存在。也就是说,在中考时仍然有跨区报考名额。
从《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15年义务教育入学工作的意见》来看,“全面服务学生”将成为今年的主旋律。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个学生,为每一名学生成长成材服务——教育改革的出发点是为了学生,相信改革的成果也必将惠及学生。本报记者 李莉 J063
2015入学路径
继续使用网上入学信息采集系统。
进一步强化就近入学。
适龄儿童监护人需要在规定时间内上网进行“学龄人口信息采集”。
携带网上打印的学龄人口信息采集表和区县教委要求的证明、证件按时参加现场信息审核。
北京“教育新地图”今年再升级
西城小升初学区调整为11个 丰台初中学区“5改7”
横向抱团
2015年“北京教育新地图”的首要特点,是持续通过学区制、集团或集群办学、合作办学、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模式,校际横向联合,扩大重组优质教育资源。
西城已有17个教育集团
东城区今年新建9对深度联盟学校,将继续探索联盟一体化下的学校管理及中小衔接对口直升。此外,东城区今年还选取了北京二中、五中、广渠门中学、史家小学4所改革项目校作为试点,在盟、贯、带多校区相互集成的基础上,形成教育集团式管理模式,形成优质教育品牌的辐射推广与合成再造。
西城区今年即将启动的第二轮教育改革,将在扩大重组优质教育资源上继续发力,通过名校办分校、学校资源重组、引进高校资源合作办学、纯初中校不再单独办学等方式进行初中资源整合,进一步扩大初中阶段优质学位数量,新增优质学位不低于1000个。同时,西城区将进一步完善学区制,将小升初学区由7个调整为与小学对应的11个,确保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个学区都配置有优质中、小学以及特色学校和教育集团成员校。此外,西城还将通过新增和调整,扩大教育集团规模。截至目前,西城教育集团数量已达到17个,涉及70余所中小学。
朝阳区今年将继续通过名校整合薄弱校的方式,整合10所至15所相对薄弱学校,包括小红门、崔各庄、黑庄户、双桥等地区,大约有9800名学生受益。整合的措施包括“校长为同一人,课程一体化设计、教师统筹使用”。
丰台区将继续内联外引,新增优质资源校20处,新增优质资源学位近3000个。通过多种举措,实现每个片区有3至6所优质校。初一和小学一年级优质资源学位数将达到总计划的近七成。
石景山区今年将在扩大九中、古城和实验三个教育集团规模的基础上,新建京源中学和苹果园中学两大教育集团。
朝阳一年建7所附中附小
在特色方面,朝阳区形成了以“名校办学”为主、高校和科研单位合作办学为辅的优质资源扩充的“四大模式”:一是“名校+新校”办学模式;二是“名校+薄弱”办学模式;三是“名校+民办”办学模式;四是高校、科研单位合作办学。仅在2014年一年中,就有二外附小,中国传媒大学附小、附中等7所高校附中附小在该区相继建立。
今年,远郊区县也将通过内升外引、名校办分校、打造教育联盟等形式,继续提升区域教育质量,打造有区域特色的教育新名片。
纵向直升
如果说2014年“北京教育新地图”是一个平面构图——从点到线、再到面扩大优质资源效应,那么,2015年“北京教育新地图”上,优质教育资源贯通的立体网络将成为一个新的显著特点——着力从面到体,多维度构建纵向贯通的立体布局,力推九年一贯、对口直升、初高中对接等实质性举措,提供在本区域9年乃至12年“连续消费”教育资源的优质供给服务。
全市九年一贯制将继续扩大
今年,北京市将大力推动九年一贯制的改革。九年一贯制目前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本校直升;一种是品牌初中联合普通小学组成九年一贯对口直升学校。
据了解,今年东城区对口直升学校继续增加,新增了安外三条小学——北京一七一中学、北新桥小学——东直门中学、景泰小学——文汇中学3对对口直升校。3所学校实行“老生老办法、新生新办法”,于9月1日入学的新生在6年后毕业时,将按一定比例直升对应的中学。同时,对口的两所学校将在课程、教学、学生活动和综合评价四个方面深度联盟。至此,东城区对口直升校数量已增至8对。
西城区今年也将重点锁定对口直升改革,该区将正式出台《西城区小学直升中学对口工作方案》和《西城区小学直升中学办法》。一方面,明确直升范围和方式,从2015年开始,裕中小学、西单小学、福州馆小学等12所小学30%的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按照自愿原则,直升对接的优质中学,之后逐年递增,6年后直升对口中学的比例将达到80%;另一方面,加强对口中小学学段间的衔接,完善对小学优质校不足的学区的资源配置,强化对口直升学校的管理。
朝阳区在名校整合薄弱校过程中,着力扩大九年一贯制,在课程设置上,将对英语科目进行探索,划分每一个学段,实现课程衔接的一贯制,使学生不出区县,完成9年至12年的教育。
海淀区也瞄准小学、中学的学段衔接。2014年海淀区已整合24所中小学,成立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或建立对口直升机制)。如在南部城区,由人大附小承办银燕小学;合并群英小学和二零六中学,建成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由十一学校承办;合并卫国中学和翠微中学,由人大附中承办;首师大附中承办首师大二附中;将车道沟小学并入理工附中作为其小学部,同时由理工附中承办理工附小,建立九年一贯对口直升机制,这也是近几年海淀区教育布局调整实践中,首次由区属学校承办非区属的学校。今年海淀区将启动学区制改革试点,在现有12个小学学区的基础上,将学区地域范围内的中学也纳入学区管理。
丰台薄弱初中将直升强高中
要在“北京教育新地图”上构建公共服务的立体化版图,最终是要打通学生的“培养链条”,实现师资、课程、教学资源的一体化。
东城区今年9月将在部分学区探索“学院制”,整合区域优质资源,助力学生发展体育、科技、艺术爱好,培养特长,提升全面素养。未来的东城区中小学生将拥有一张可在全区范围选修的课程菜单。学院学生将实行“双学籍”,在现有学籍管理系统基础上,将学生在学院内的学习记录纳入综合评价评定指标,实现学院内的学段贯通,探索跨年级、跨校的全区范围自选课程。
丰台区将以集群或集群组为单位,实施片区入学。今年小学入学共有12片区,初中从原5片区调整为7片区。在片区内,采取单校划片对口入学或多校划片派位入学方式,满足多样化入学需求。此外,丰台区将实施薄弱初中对口直升优质高中计划:3年后,现有两所薄弱初中校的毕业生将整建制直升入优质高中,每年惠及学生190人。
均衡师资
在2014年“北京教育新地图”上,呈现了在市级统筹下,联手高校、社会机构、教科研机构,助力基础教育合作办学、协同发展的一大批改革亮点校。
朝阳将探索“学区管理理事会”
各区县也在软环境建设上发力,建立城乡之间、区域内校际优秀师资的对口交流制度,使学生共享优秀师资。
朝阳区今年积极探索学区管理理事会机制,进一步推动先进教育理念和优秀管理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的合理流动与共享。
海淀区已形成中关村一小、中关村二小、红英小学、海淀实验小学、翠微小学、五一小学、石油附小、首师大附小、人大附中、清华附中、首师大附中、一零一中学、十一学校、中关村中学、交大附中、二十中等16个教育集团,多校合作、共同发展。如人大附中通过选派校长承办西颐中学、蓝靛厂中学、西山学校、北航附中和翠微学校,促进优质师资向这些学校流动。
顺义区今年将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城乡学校校长、教师工作任期制度和定期交流轮换制度,推动城乡学校之间校长、教师流动。(记者 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