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期间看到一则新闻,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给大一学生布置了一项算“感恩账”的寒假作业,让学生计算从出生到大学毕业所花费的生活费、零用钱、学费等费用总和。有学生按照清单算完账后哭了,“从出生到毕业,我已花了父母足足90万元”。 来自学校、社会的教育和宣传中,一向不吝于告诉年轻人要感恩。在百善孝为先的中心思想下,怎么提倡感恩父母都不为过也不出错。当然,情同父母、恩同再造的师长、领导也可以纳入感恩的大框架下。 但是把感恩给量化了还是不太常见。虽然不知道武汉这所高校提供的具体算法,但90万元不大可能是个精确值,这个结果应该是各种估算的总和。谁都知道,一个孩子从小长大,家长除了付出金钱以外,还付出了无法计量的精力和感情,而且,这个“家长”在当前的家庭和社会形态中,不仅仅指父母,还应该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和一些近亲。光算父母的账去感恩,对这些也付出了的其他亲人未免有点冷落。 另外一个担心是,有量化就有比较。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拿出90万元来培养孩子,这样的算账会不会让来自贫家的子弟心态上失衡?大一学生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作为成人世界的新丁和并未真正踏入社会大门的学生,如何认识并正确面对家庭贫富的鸿沟和社会阶层的区隔是个大课题,需要学校正确引导,而非在感恩教育时不经意地去强调。当然,校方的本意肯定不是要以钱多少来作为衡量标准,可既如此,又何必搞出这个量化的手段? 更进一步说,感恩是很私人的事情。近年来动不动给父母洗脚或者行为艺术一般的下跪、抱头痛哭之类的感恩秀已经让人倒足了胃口。对于一个心理健康、有着完善人格的人来说,感恩是不需要强行灌输和逼迫的,它应该是一种油然而生的情绪,是一种因为被人爱着,于是自然而然也去爱人的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