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739|评论: 0

[诗词歌赋] <京华寻梦话童年>中的诗 蒂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2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多日连绵不断的春雨,让久住一楼的我,更感潮气袭人,四处都是湿漉漉,返潮现象十分严重。久违的太阳,今天终于破云而出,格外耀眼喜人。趁上夜班休息之机,将家中的书籍翻出来晒晒。
    夹在众书之中那本薄薄的《京华寻梦话童年》是家母所著。这本薄薄紫色封面的书,竟然从书堆中竟了出来,让爱屋及乌的我,欣然捧出仔细阅读起来。书中那首饱含深情的诗句,震撼着我的心灵,字里行间充满孝义,家母对外公的敬、对外公的爱,真真切切感天动地。
   
联想到当年家母,作此诗追思外公的情景,缠绵不断的记忆恍如隔世,今重看此书,使暗淡的细节得以恢复,往事如烟,那些逐渐模糊的往事,得以清晰显现于脑海间。
   
这本《敬胜阁集》附录:《京华寻梦话童年》是家母在课余时间,夜以继日熬夜赶出来的。八十九岁的家母,当年为所热衷的教育事业,往返于汉口和武昌间。年事已高的家母,迫于家人的压力,才忍痛辞去国防科技大学的教学。退休后,回到老年大学,既当学生又做先生,师生浑然一体的家母,忙得不亦乐乎。
   
那几年,是家母撰文的高产期,写出了诸多文章诗词,还翻译出不少作品。这本《京华寻梦话童年》就是在那段时间完成的。
今天在二月二日龙抬头的日子里,重见家母在书中所著的诗此乃天意,这里要多说一句,家母属龙,虽不曾呼风唤雨,但却一生普撒甘露滋养儿女、学子们的心。今将书中地诗摘录出来,细细领会,从中找回母爱,重温当年的温馨和甜蜜。

范亚维甲戊三月
梅比清真杏比娇, 丁香榴火灿头条1
趋庭问寝2承欢日,凤序鵷行我最高。
尘劫尽,甲兵消。 故园今昔梦难抛
老来犹觅笔生花, 一一铺陈墨自调。
注:

1.
。北京老莱街有前后之分,前街惯称头条。

2.
。父亲午夜读书习作,每由我登楼端送糕点茶水。

3
。《莱园》坐落在北京宣武门内街老莱街甲五号。二十年代初,父亲购置基地,新建此宅。是为奉养先祖母刘老太夫人,安享余年之所。因街名老莱,父亲定名为《莱园》。效老莱子娱亲的。故事。大门上方镌刻天行健三字,皆为父亲手书。落成后,父亲自署莱园居士。街道转角处,原为清七王爷府邸,是我们姐妹们童年就近游乐之地。后改为《民国大学》,三十年代,父亲曾在此任教。现为中央音乐学院。

随父之金陵旧事
范亚维庚午七月
五十四年前(公元一九三七年)随父东下金陵。舟次,父亲以先祖母舟发汉口有诗,命试作一首。时以既需准备应试英语去美,未兑应命。熟知年中爆发抗战,出国未成。至翌年秋,羁旅浙江定海,战乱中得知父在汉口弃世信息。自兹永违膝下,永失此学诗受教之良机。
解舟东下雪霏霏,别岸离别冻手挥。
波滯云低惭不肖,耳提面命事全违。
常吟道韫因风起,空羡木兰奏凯归。
旧泊重来伤谶语,暮年一赋报春辉。
后记:一九二二年暑假随外祖母去舅舅家小住,卜者云:余二十五岁时,当见天翻地覆。一九四一年正值抗日战争艰危时期,出国绝望,留滯上海,时年恰为二十五岁。因母病倉促返乡,所有书物均遗失於沪上慕尔堂。卜者一语成谶。

一九九零年摄于东京
14269851361087933.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