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通西藏,下达北京”的纸房沟茶马古道上,一共建有八道由六根条石,一个桥墩搭建起来的红砂石两洞平桥。每一道平桥,它们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我现在想叙述的是搭建在纸房沟潺潺溪流上面的从温传滩桥开始数上去的第五座红砂石平桥,它的名字叫住观音桥。
观音桥桥宽1米,长6米多点。是由6根长×宽×高=3米×0.32米×0.28米的红砂石条3根一组、3根一组地扣在小沟两岸和隼在小沟中间的一个宽2米,厚0.64米的桥墩上面而形成。桥墩两边伸出桥面宽度的部分,一边都有一个20公分直径的孔洞,估计那是过去安放桥廊立柱用的。
一过观音桥几十步,便是纸房沟内一胜景——观音岩小飞水瀑布。在观音岩小飞水瀑布左右两边的山崖上,各有一尊离地不高的披红挂绿的观音菩萨雕像。左边那尊雕塑的是南海观音,右边那尊雕塑的是送子观音。送子观音两边还有一副对联:“求子得子;求孙得孙。”
南海观音乘云中之龙,于南海波涛之上,又称龙头观音。相传南海一带瘟神作怪,疫疾虐行,民不聊生且民风愚劣,观音菩萨决心到南海弘扬佛法,发下“常居南海愿”。海龙王第五子狻猊主动化为鳌龙驮乘观音赴南海救苦救难,并随行护法,为一方百姓讲经说法、大化天下,使这里的百姓安居乐业,过上了太平、幸福的生活。
从此,许多百姓都在家里塑了立于波涛之上的乘龙观音菩萨像供奉,既感激观音菩萨和龙五爷的法力庇护,又祈求无灾无难,吉祥平安。
另外,还有一个南海观音伏猛虎的传说:从前,武夷山的仙掌峰与隐屏峰一带,嵯峨矗矗冲霄汉,峦削巍巍碍碧空。怪石乱堆如坐虎,苍松挂崖似飞龙。寒鸦拣树无栖处,可叹行人难进步。在这奇险无比的峻岭中,有十数只猛虎出没,尤以那只花斑母虎最为凶悍,常是花斑母虎前头走,大小恶虎尾后跟……
茶马古道旁边塑南河观音的目的,估计是保佑行走在这条古道上的来往商旅们一路平安吧。
送子观音 俗称送子娘娘,是抱着一个男孩的妇女形象。“送子观音”很受中国妇女喜爱,信徒们认为,妇女只要摸摸这尊塑像,或是口中诵念和心中默念观音,即可得子。《异祥记》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南朝宋代有个名叫卞悦之的居士,济阴人。行年五十,没有儿女。娶妾几年,也没有怀孕。便向观音菩萨祈求继嗣,发愿颂《观音经》一千遍。从此每天念经,将满一千遍时,妾已怀孕,不久便生下一个儿子。
据说纸房沟观音岩的送子观音也很灵验。那些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拜过送子观音之后,还要在地上捡一颗小石子往沟对面的那个“打儿窝”里面扔,只要是小石子扔进了打儿窝的,一般都能够生儿。
现在送子观音面前竹架上面挂的那些红布和地上的香灰、鞭炮纸屑,是否就是那些求到儿子之后的人们,来还谢送子观音留下的痕迹呢?
茶马古道观音桥,就是因地处观音岩处而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