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801|评论: 6

[你评我议] 希望家长们都看一看这篇文章——努力,就可以上清华北大吗?

[复制链接]

2017年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5-4-25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努力,就可以上清华北大吗?

刚刚才看了这篇文章的第一句话,我就知道,这是一篇好文章,这样的文章不可多得。

为什么呢?

因为这篇文章说出了我们每个成年人很多时候想说却没有说或者不敢说的东西,虽然是这样,但是我们都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努力,并不代表你就能够上清华北大。

但是,不努力是不行的,所以我们都要求自己的子女努力读书。这是因为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这样的教育是必须的,是对一个人一生特别有意义的。

我们多数人都经历过高考这种残酷的竞争,高中时期内心的那种惶恐和无奈让我们几十年来一直记忆犹新,有时候,梦中都会出现。

现在的很多的家长们都会说,只要娃娃努力了就行了。这是对的。因为每个人的智商不一样,每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不一样。但是,有个前提就是——娃娃努力了。


我们都知道爱迪生的那句名言:“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这是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励志格言,老师和家长告诉我们这句名言的目的是让我们做事勤奋努力,这固然不错,却也误导我们多年。事实上,这句格言还有下一句,而且这才是爱迪生这个发明天才的本意:“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当然,没有那1%的灵感,世界上所有的汗水加在一起,也只不过是汗水而已。”爱迪生真正想告诉世人的,不是一味地埋头苦干、挥洒汗水,而是发现自己的天赋,然后再把汗水灌注在那里。

当然,对这句“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的话语,我并不十分同意,我认为灵感占的比例太少了,应该是百分之20或者更多。

这个所谓的灵感,其实就是智商,这是天生的,后天改变的可能性比较小。

人们常常说的一句话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相比爱迪生的那句“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我更欣赏和推崇前一句话,因为,这才是社会现实的本质,这才是我们需要去做的。


很多家长认为,我们当父母的保证了孩子衣食无忧,孩子什么也不用做,安心学习就行了,这自然无可非议,但是,仅仅这一点是不够的;很多家长还认为,娃娃学习不好,是因为教学质量的问题,这其实是一个误解。原因嘛,我想,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们都会有更深的体会和悟解。


下面是这篇文章的正文——

你的家庭背景决定了你能接触到资源的多少,也决定了你的眼界和见识个人努力和家庭环境是两个互补的因素,父母的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经济资本越多,你需要付出的努力就会相应减少随着学校层级的升高,“寒门贵子”比例越来越小,而最后的1%在社会这所大学校里还会有所削减。


努力就可以上清华北大吗?

这是不久前知乎网站上的一个提问。对此,张小林的回答是:并不是努力就能上清华北大。短期来看有运气的影响因素,长期来看有家庭环境的影响。

她解释说:“一个人的家庭环境会对他/她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决定你来到清华北大的不仅是自己的努力,还有你的家庭环境,包括你父母的教育理念,愿意及能够为教育付出的时间、金钱,你的眼界和视野,你能接触到的一些资源的机会。”

张 小林发在知乎提问下的回答帖被广泛转发。在围绕“努力能否上清北”的讨论中,“家庭环境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影响”再次引起网友对“寒门难出贵子”现象的关 注。有人称这是“贵子”的优越,也有人称这是“寒门式努力”的无奈。不少网友发问:光靠个人努力,“穷孩子”还能挤进名校吗?


640.jpg


你能来到清华,不仅仅是因为你努力


张小林是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的大一学生,她的观点来自其老师晋军博士多年来的一项调查研究。

在晋军所教授的《社会学概论》课上,每年都会对入学新生进行一次问卷调查,问题包括“你父母的职业”、“你上大学以前到过最远的地方是哪里”、“最喜欢的电影”,等等。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晋军发现,相比全国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构成,清华学生里,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占比更高,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家庭占比较低,呈现“倒金字塔型”。

这一项数据统计结果“非常稳定”:在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和经管学院,13级和14级学生到过境外的比例都在40%左右,过去的调查结果也是类似的数据。


因此,这项问卷调查得到的结果是:相对于全国而言,清华大学里家境中等和偏上的学生更多,并且这一现象多年来一直持续。

然而,对于这个结果也有质疑的声音:不足200人样本的调查能说明问题吗?事实上,早在2010年,晋军就指导他的学生对清华大学生源状况进行抽样调查:2010级清华大学农村生源占总人数17%。而当年的高考全国农村考生比例是62%。

晋军还通过多年的课堂随机调查描绘出一名清华本科生的典型形象:出身城市、父母是公务员和教师、每年与父母起码外出旅行一次,甚至高中就有出国游学的经历。

用晋军告诉学生的话来说,“你的家庭背景决定了你能接触到资源的多少,决定了你的学习环境,决定了你上的小学、初中、高中,也决定了你的眼界和见识。你能来到清华,不仅仅是因为你努力,更是因为你有了上述这些东西。”


640 (1).jpg


即使上了“清北”,但努力程度仍有差别


张小林的帖子在网上被广泛转发和讨论。令她意外的是,有媒体“断章取义”地理解为“家里有钱就能上清华北大”,甚至冠以《只有富二代才能上清华?》的标题。

张 小林认为,这是对她观点的误读,家庭环境的影响不仅仅指物质条件。而这在中国青年报记者的采访中得到了许多学生的认可。正如张小林所写,在求学过程中,个 人努力和家庭环境是两个互补的因素,父母的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经济资本越多,你需要付出的努力就会相应减少,反之亦然。


虽然其中存在着一种极端情况——因为资源实在太少,即使再怎么努力,也没有机会上清华北大。但不可否认的是,依然有许多出身“寒门”的学生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名校。

此外,对于处于教育发展滞后的贫困地区,国家也要求高校为寒门学子开辟了专门通道。比如,清华大学去年扩大了“自强计划”的实施范围,面向832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的中学招生。

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让更多的寒门学子圆了“名校梦”。但另一个事实是,如张小林所说,即使在上了清华的学生里,每个人为了上清华付出的努力程度也不一样。


640 (2).jpg


去年,李力在复读第二年后考入了清华大学。这个从西部小县城走到省城读高中,再来到北京读大学的“农村娃”在家人眼里着实是“光宗耀祖”。

王 达的父亲是私营企业老板,母亲是高中英语教师。对于王达来说,没有令李力“崩溃到极点的英语”,也没有控制生活费的苦恼。不仅如此,王达在高中就担任了学 生会主要负责人,外出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机器人比赛,暑假到北京学习英语,寒假去国外度假……最终还因学科竞赛表现出色成了保送生。

在李力看来,“家庭”所给予的条件让王达实现“清华梦”省力不少。“同样考入清华,但其实我觉得他各方面比我能力强很多,而且他学得轻松、快乐。”李力说。


和李力一样,付林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寒门学子”。以晋军的问卷调查来看,他出生于中原农村家庭,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上大学前到过最远的地方是离家50公里的地级市,上大学前未看过电影,很少有时间看电视。

通过自身的努力,他在乡镇念了小学和初中后,考入一所县城高中。成绩优异的他在高考失利的情况下进入一所985大学,最终在研究生阶段考入北京大学。

回 想一路求学的经历,他发现:自己小学和初中同学都来自农村,寒门比例在98%以上;高中同学中,寒门比例占了50%左右;家庭条件的差距在本科期间尤为明 显,“优越者每月有上万元的生活费,贫困者只能靠几十元的助学金勉强维持”,在他就读的985院校里,真正出身寒门的学生只占到5%左右。


进 入北大读研后,他发现,自己身边很多同学都从未参加过中考、高考、考研,“一路保送而来,某某省状元比比皆是”。“身边可能有富可敌国的巨贾之子,也可能 有手握大权的官员之子,还有可能是电视上看到的明星之子,当然也有农民的孩子、下岗工人的孩子”,但他推测此比例小于1%。

从 98%到50%,再到5%、1%,付林在这些数字的变化中意识到“寒门式努力”的难处:随着学校层级的升高,“寒门贵子”比例越来越小,而最后的1%在社 会这所大学校里还会有所削减,“如果人生是一次长跑,寒门学子在起跑线上就落后太多,起跑后动力不足、补给不足、身体素质差,能够咬牙坚持下来的实在屈指 可数”。

“现在看来,我们都站到同样一个平台上。但如果往前看,你会发现我们走得很艰难,并且还有许多付出一样努力的‘穷孩子’已经‘累’倒在终点前了。”李力说。


640 (3).jpg


名校可以为“寒门子弟”带来什么?

在北大读研究生时,一个班级20多个人,但真正的“寒门学子”只有付林一个。


与同学的交往中,付林感到差距最大的是自己的阅历——没去过几个城市、没旅游过、没有唱过KTV、没有去过健身房、也不知道红酒还能分很多种类……“当别人聊天的时候,我只能听,无法参与其中”。

正 如付林的感受,进入清华后的李力为了弥补与王达之间的差距,报名参加了好几个社团的招新面试,可结果却很不理想:想加入艺术团,却没有音乐或乐器特长;想 加入学生会外联部,却在面试中因表达不好被刷掉;想加入文学社,却发现自己并未看过几本文学名著,面试时连问题都很陌生……

“他们不能无忧无虑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兼职、考虑现实性的东西。”在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大二学生张嫚看来,不同家庭环境的学生在大学里的表现是有差别的。

她记得,大一时需要进行PPT展示,对于从小学就开始制作PPT的她来说“一点儿不费劲”,可班里来自农村的学生“连PPT是什么都不知道。”


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皇甫亚楠曾撰文指出,教育内容是一种“文化屏障”,文化屏障是一个阶层的文化符号,现在的教育体系并没有照顾到寒门学子的认知程度, 比如纳入正规教育中的计算机课程和英语课程。寒门学子由于受经济限制,很多人到大学才接触电脑,偏远山区的孩子甚至连基本的网络概念都没有。至于英语,家 境殷实的孩子即使学校英文成绩不佳,完全可以通过课外辅导、外教的方式弥补,口语能力比寒门学子好得多。即使教科书一样,他们的文化背景都不会相同。

在 晋军老师关于学生“最喜欢的电影”调查中,清华大学社科14级学生问卷的统计结果分别是《肖申克的救赎》、《盗梦空间》和《哈利·波特》。可对于李力来 说,在大学之前,他从未在电影院看过电影,“老实说,大二之前,我连《肖申克的救赎》都没看过,平常大家提起这些国外电影,我只能保持沉默”。


一位社会学研究者告诉记者,1999年大学扩招以后,重点大学中农村学生的比例降低已是不争的事实。不仅如此,好大学中的“精英”来自城市的居多,因为“城市的孩子、父母职业好的孩子,从小见多识广、阅历丰富,比农村孩子拥有更多的优质资源”。

看完郑也夫的《科场现形记》,就读于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的大二学生曾杰对“寒门贵子”的讨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他用马克思·韦伯关于经济、文化和声望的社会分层标准来解释,“一个学生家庭的经济地位、文化背景以及社会资源决定了你能不能上名校”。但同时,他相信,教育能够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


“来了清华之后,只要你有心,什么都可以补上。”曾杰认为,“大学”是一个催化剂,可以助你一臂之力,让“寒门学子”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获得一个不错的社会地位,“但不能保证你能获得最高的社会资源,保证最高的社会地位”。

帖子引发的讨论还在继续,许多评论张小林已无暇顾及,除了删去一些理解特别偏颇的评论,唯一一个留在她心里的评论是:“社会的未来是你们的,但我们也会努力的。”(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学生名字均为化名)

(摘自中国式家长)





74cc9aa7-1dfc-47b6-acdf-af6768a58fe9.jpg
67022.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5-4-25 13:03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熬夜发这么有意义的贴子,实在难能可贵。成绩最优秀者未必能进入最好的大学,包括哈佛、斯坦福在内的世界名校,也是这种逻辑。学校录取新生,除了学生本人条件外,会考察学生的家庭背景,你的父母甚至祖父母的职业、文化程度、属于什么党派,社会地位更甚至于会考虑是否是本校校友,对学校有无捐资或其它贡献。学生本人仅仅有优异的成绩远远不够,那怕再搬来种种证书,学校更看中你的综合素养,你的经历,因此学生的社会实践很重要。这些看来不可思议的保守模式,以至于可以用上市侩这一词,与美国的创新国家形象多么不合适宜。但他们这些筛选与培养机制,却造就了无数精英,影响并改变着世界。

发表于 2015-4-25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时值南山国际学校招生(好像是全封闭的),本人也亲眼看到每到周末和假期,很多人把孩子送去补课。如何利用好假期,如何又能提高学习成绩真的是一件很值得讨论和交流的事情。
发表于 2015-4-25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2015泰晤士世界大学排行榜:北大清华复旦进入世界200强

[日期:2014-10-02]   来源:新浪  作者:   阅读:291次[字体:大 中 小]
  伦敦当地时间10月1日,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2015年世界大学排行榜。加州理工学院连续第四年蝉联榜首,哈佛大学仍然排在第二位。英国牛津大学排名下滑一名,从并列第二位降至第三位。斯坦福大学仍然排名第四,英国剑桥大学上升两位排名第五。麻省理工学院(第六位)、普林斯顿大学(第七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第八位)、伦敦帝国学院和耶鲁大学(并列第九位)跻身前十。芝加哥大学掉出前十名,降至第11位。2015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
关于THE排名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 (英文: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为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所发表的年度世界大学排名。此机构原本与另一所英国教育公司 QS(Quacquarelli Symonds)合作,于2004-2009年间每年推出《泰晤士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学排名》。2009年的榜单推出后,泰晤士宣布与QS拆伙,并与即将作为其年度大学排名的唯一资料提供者路透社合作。除此,泰晤士也重新调整其排名的准则。新的独立世界综合及学科排名于2010年9月正式推出,有关机构后来陆续添加了多个排行榜,包括2011年的《世界声誉排名》、2013年的《亚洲大学排名》及2014年的《金砖五国与新兴经济体大学排名》。从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推出后,就受到了广泛的注目,与QS世界大学排名及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共同获公认是世界三大最具影响力的全球性大学排名。
 今年也是亚洲院校表现强劲的一年:有24所来自亚洲的大学进入200强。日本东京大学仍在亚洲排名第一,稳占世界第23位。香港大学的全球排名仍然保持在第43位,而香港科技大学从第57位攀升至第51位。北京大学排名从第45位下滑到第48位,而其竞争对手清华大学则继续上升一位,排至第49名。复旦大学首次进入200强,排在第193位。
世界排名        学校名称        学校英文名        国家/地区        得分
1        加州理工学院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ltech)        美国        94.3
2        哈佛大学        Harvard University        美国        93.3
3        牛津大学        University of Oxford        英国        93.2
4        斯坦福大学        Stanford University        美国        92.9
5        剑桥大学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英国        92
6        麻省理工学院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美国        91.9
7        普林斯顿大学        Princeton University        美国        90.9
8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美国        89.5
9        帝国理工学院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英国        87.5
9        耶鲁大学        Yale University        美国        87.5
11        芝加哥大学        University of Chicago        美国        87.1
12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CLA)        美国        85.5
13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ETH Zürich –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ürich        瑞士        84.6
14        哥伦比亚大学        Columbia University        美国        84.4
15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美国        83
16        宾夕法尼亚大学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美国        81
17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        University of Michigan        美国        80.9
18        杜克大学        Duke University        美国        79.9
19        康奈尔大学        Cornell University        美国        79.4
20        多伦多大学        University of Toronto        加拿大        79.3
21        西北大学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美国        79.2
22        伦敦大学学院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英国        78.7
23        东京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日本        76.1
24        卡耐基梅隆大学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美国        74.3
25        新加坡国立大学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NUS)        新加坡        73.3
26        华盛顿大学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美国        73.2
27        佐治亚理工学院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美国        72.8
28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美国        72.3
29        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 Champaign        美国        71.9
29        慕尼黑大学        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ät München        德国        71.9
29        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美国        71.9
32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加拿大        71.8
33        墨尔本大学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澳大利亚        71.2
34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        é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        瑞士        70.9
34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LSE)        英国        70.9
36        爱丁堡大学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英国        70.4
37        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美国        70
38        纽约大学        New York University (NYU)        美国        69.9
39        麦吉尔大学        McGill University        加拿大        69.6
40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        King's College London        英国        69.4
41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美国        68.6
42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美国        67.8
43        香港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香港        67.5
44        卡罗琳医学院        Karolinska Institute        瑞典        66.8
45        澳州国立大学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澳大利亚        66.5
46        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美国        65.9
46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美国        65.9
48        北京大学        Peking University        中国        65.2
49        清华大学        Tsinghua University        中国        65.1
50        首尔国立大学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韩国        64.8
51        香港科技大学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香港        64.7
52        韩国高等科技学院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韩国        64.5
52        曼彻斯特大学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英国        64.5
54        布朗大学        Brown University        美国        64.1
55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美国        63.7
55        鲁汶大学(荷语)        KU Leuven        比利时        63.7
57        波士顿大学        Boston University        美国        63.6
58        宾州州立大学公园分校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美国        62.9
59        京都大学        Kyoto University        日本        62.8
60        悉尼大学        University of Sydney        澳大利亚        62.7
61        巴黎高等理工学院        école Polytechnique        法国        62.2
61        南洋理工大学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新加坡        62.2
63        比萨高等师范学院        Scuola Normale Superiore di Pisa        意大利        61.9
64        莱顿大学        Leiden University        荷兰        61.3
65        昆士兰大学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Australia        澳大利亚        61.2
66        浦项科技大学        Poh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stech)        韩国        61.1
67        哥廷根大学        Georg-August-Universität Göttingen        德国        61
68        俄亥俄州立大学        Ohio State University        美国        60.7
69        莱斯大学        Rice University        美国        59.8
70        海德堡大学        Universität Heidelberg        德国        59.6
71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荷兰        59.2
72        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        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        荷兰        59.1
73        瓦格宁根大学        Wageningen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Center        荷兰        59
74        布里斯托大学        University of Bristol        英国        58.9
75        巴塞尔大学        Universität Basel        瑞士        58.4
75        南加州大学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美国        58.4
77        阿姆斯特丹大学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荷兰        58.2
78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法国        58.1
79        乌得勒支大学        Utrecht University        荷兰        58
80        柏林洪堡大学        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        德国        57.9
81        柏林自由大学        Freie Universität Berlin        德国        57.6
82        密歇根州立大学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美国        57.3
83        杜伦大学        Durham University        英国        56.9
83        莫纳什大学        Monash University        澳大利亚        56.9
85        中东理工大学        Middle East Technical University        土耳其        56.6
86        亚利桑那大学        University of Arizona        美国        56.5
86        圣母大学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美国        56.5
88        加州大学尔湾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美国        56.4
88        塔夫斯大学        Tufts University        美国        56.4
90        根特大学        Ghent University        比利时        56.2
91        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美国        56.1
91        匹兹堡大学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美国        56.1
93        艾茉莉大学        Emory University        美国        55.5
94        格拉斯哥大学        University of Glasgow        英国        55.3
94        麦克马斯特大学        McMaster University        加拿大        55.3
96        范德堡大学        Vanderbilt University        美国        55.2
97        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        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        美国        55.1
98        斯德哥尔摩大学        Stockholm University        瑞典        54.6
98        慕尼黑工业大学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München        德国        54.6
98        乌普萨拉大学        Uppsala University        瑞典        54.6
101        马斯特里赫特大学        Maastricht University        荷兰        54.3
102        普渡大学西拉法叶分校        Purdue University        美国        54
103        赫尔辛基大学        University of Helsinki        芬兰        53.9
103        巴黎第六大学        Université Pierre et Marie Curie        法国        53.9
103        华威大学        University of Warwick        英国        53.9
103        苏黎世大学        University of Zürich        瑞士        53.9
107        日内瓦大学        University of Geneva        瑞士        53.8
107        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        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英国        53.8
109        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美国        53.7
109        新南威尔士大学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澳大利亚        53.7
111        圣安德鲁斯大学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英国        53.6
111        萨塞克斯大学        University of Sussex        英国        53.6
113        蒙特利尔大学        University of Montreal        加拿大        53.4
113        蒂宾根大学        Eberhard Karls Universität Tübingen        德国        53.4
113        约克大学(英国)        University of York        英国        53.4
116        凯斯西储大学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美国        53.2
117        格罗宁根大学        University of Groningen        荷兰        53.1
118        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        Royal Holloway, University of London        英国        53
119        隆德大学        Lund University        瑞典        52.9
120        巴黎第十一大学        Université Paris-Sud        法国        52.8
121        罗切斯特大学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美国        52.7
121        谢菲尔德大学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英国        52.7
121        丹麦理工大学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        丹麦        52.7
124        阿尔伯塔大学        University of Alberta        加拿大        52.6
124        开普敦大学        University of Cape Town        南非        52.6
126        波士顿学院        Boston College        美国        52.5
126        佛罗里达大学        University of Florida        美国        52.5
126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        KTH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瑞典        52.5
129        香港中文大学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香港        52.4
130        弗吉尼亚大学        University of Virginia        美国        52.1
131        兰卡斯特大学        Lancaster University        英国        52
132        伯尔尼大学        University of Bern        瑞士        51.9
132        马里兰大学学院公园分校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美国        51.9
132        南安普顿大学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英国        51.9
135        德累斯顿工业大学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Dresden        德国        51.6
136        洛桑大学        Université de Lausanne        瑞士        51.4
136        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        VU University Amsterdam        荷兰        51.4
138        都柏林圣三一学院        Trinity College Dublin        爱尔兰        51.2
139        海峡大学        Boğaziçi University        土耳其        51.1
140        奈梅亨大学        Radboud University Nijmegen        荷兰        51
141        科罗拉多矿业学院        Colorado School of Mines        美国        50.9
141        德州农工大学        Texas A&M University        美国        50.9
141        东京工业大学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日本        50.9
144        埃因霍温科技大学        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荷兰        50.5
144        罗格斯大学        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美国        50.5
146        利兹大学        University of Leeds        英国        50.4
147        布兰迪斯大学        Brandeis University        美国        50.3
148        伯明翰大学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英国        50.2
148        成均馆大学        Sungkyunkwan University (SKKU)        韩国        50.2
150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        美国        50.1
150        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        Indiana University        美国        50.1
152        达特茅斯学院        Dartmouth College        美国        50
153        奥胡斯大学        Aarhus University        丹麦        49.9
154        埃克塞特大学        University of Exeter        英国        49.7
155        国立台湾大学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台湾        49.3
156        亚琛工业大学        RWTH Aachen University        德国        49.2
157        利物浦大学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英国        49.1
157        大阪大学        Osaka University        日本        49.1
157        西澳大学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澳大利亚        49.1
160        哥本哈根大学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丹麦        49
160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de Lyon        法国        49
162        犹他大学        University of Utah        美国        48.6
163        弗莱堡大学        Albert-Ludwigs-Universität Freiburg        德国        48.3
164        阿德雷德大学        University of Adelaide        澳大利亚        48.2
165        伊斯坦布尔科技大学        Istanbul Technical University        土耳其        48.1
165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Karlsruh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德国        48.1
165        庞培法布拉大学        Pompeu Fabra University        西班牙        48.1
165        东北大学        Tohoku University        日本        48.1
169        迈阿密大学        University of Miami        美国        48
170        安特卫普大学        University of Antwerp        比利时        47.9
171        鲁汶大学(法语)        Université Catholique de Louvain        比利时        47.8
171        诺丁汉大学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英国        47.8
173        乔治敦大学        Georgetown University        美国        47.7
173        维多利亚大学(加拿大)        University of Victoria        加拿大        47.7
175        奥克兰大学        University of Auckland        新西兰        47.5
175        爱荷华大学        University of Iowa        美国        47.5
177        雪城大学        Syracuse University        美国        47.3
178        阿伯丁大学        University of Aberdeen        英国        47.1
178        格勒诺布尔第一大学        Université Joseph Fourier, Grenoble        法国        47.1
180        特拉华大学        University of Delaware        美国        47
180        巴黎第七大学        Université Paris Diderot - Paris 7        法国        47
182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美国        46.9
182        萨班哲大学        Sabanci University        土耳其        46.9
182        维也纳大学        University of Vienna        奥地利        46.9
185        东北大学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美国        46.8
186        奥斯陆大学        University of Oslo        挪威        46.7
186        叶史瓦大学        Yeshiva University        美国        46.7
188        渥太华大学        University of Ottawa        加拿大        46.6
188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        Stony Brook University        美国        46.6
188        特拉维夫大学        Tel Aviv University        以色列        46.6
191        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        University at Buffalo        美国        46.5
192        香港城市大学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香港        46.3
193        复旦大学        Fudan University        中国        46.2
193        爱荷华州立大学        Iowa State University        美国        46.2
195        波恩大学        Universität Bonn        德国        46.1
196        莫斯科国立大学        Lomonosov Moscow State University        俄罗斯        46
196        伦敦大学圣乔治学院        St George's, University of London        英国        46
198        东安格利亚大学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英国        45.9
199        莱斯特大学        University of Leicester        英国        45.7
200        佛罗里达理工学院        Florid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美国        45.6
200        乔治华盛顿大学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美国        45.6

  
发表于 2015-4-25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私立大学
   私立大学(Private University,或称民办大学)是指主要由民间资本所维持经营的大学,一般是指由非地方或者中央政府投资,全部或者部分的依靠学生的学费来维持大学的经营而非公共资金,而且校方有权自主选择生源的大学。 这样的大学普遍比较贵,但是环境和教育条件比较好,所以请家长慎重考虑。,其主要经费来源仰赖学费、捐款、募款等非政府资金,以维持其独立非营利组织之特性。然而私立大学接受政府资金亦属寻常,如美国康乃尔大学有四座学院仰赖联邦政府的补助,“威胁”缩减政府补助亦能改变哈佛大学的既定政策。
中文名私立大学
外文名Private University
或    称民办大学
例    如中国第一所民办现代大学东吴大学
目录
1区别
2历史传统
▪ 美国、日本与韩国
▪ 中华民国时期
3现况
▪ 中国大陆
▪ 台湾地区
▪ 香港地区
▪ 日本
1区别
编辑

私立大学与公立学校最大的区别是投资方的不同,公立大学由国家财政拨款,私立大学由私人或私立机构投资设立。因此,在收费上私立学校要比公立学校高一些。此外,投资主体的不同导致两者教学方向的不同。公立大学由国家拨款,承担国家高等教育的使命,偏重基础学科的研究和教学;而私立大学依托市场生存,设立课程面对市场需求,课程设置不断创新,教学质量是其生存的保障。
世界各国几乎都有私立大学的存在,且往往在声望、数量方面,成为一国高等教育的主流。由于西方大学起源与宗教活动密不可分,故欧美大学的建学基础更倾向民间资金,发展较为独立自主。亚洲(日本以外)私立大学的发端,则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东来的基督宗教教会大学为主,影响力亦最为庞大。
美国、日本与韩国
私立大学领衔了美国的顶尖高等教育,因为资金方便活用,且校友及企业乐于捐款,并与公立大学同样享有政府补助。在奖学金的资助下,私立大学往往垄断最优秀的青年生源。以大学部而言,美国排名前20名的大学几乎都是私立大学,其校友、教授囊括全球绝大部份的诺贝尔奖,比如8所常春藤盟校以及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等。
在日本,关东有早稻田大学、庆应义塾大学与东京大学齐名,关西有同志社大学、立命馆大学与京都大学齐名。东京圈的上智大学、明治大学、法政大学、立教大学、中央大学 (日本)等,也是政商精英、社会名人的摇篮。国际基督教大学的毕业生深受联合国机构爱用,吸引两名日本公主破例就读。学习院大学是人尽皆知的“皇族大学”,国学院大学、皇学馆大学则肩负神道教的学术使命。
韩国排名前15强的大学,有10所属于私立大学。而合称“SKY”的3所最顶尖大学,S—首尔国立大学、K—高丽大学、Y—延世大学,也包含两所私立大学:高丽大学(K)和延世大学(Y)。
中华民国时期
名校勃发 (1900-1929)
中国第一所民办现代大学东吴大学,1900年由基督教监理会在苏州成立,曾颁授中国第一个文学士学位。
在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的高等教育一直以民办大学作为主力,且皆未向中央政府注册(北伐结束前,中华民国为北洋政府、国民政府等分割统治),董事会拥有充分的自主性。经营至今,未遭废止者,皆已成为当地有数的名校。
基督新教设有:
东吴大学
燕京大学
齐鲁大学
圣约翰大学
金陵大学等共十三所。
天主教设有:
辅仁大学
震旦大学等多所。
本地中国人自办的有:
中华大学(武昌)
中国大学(北京)
朝阳大学(北京)
复旦大学(上海)
南开大学(天津)
厦门大学(厦门)等。
国家监督 (1929-1949)
1929年,国民政府完成北伐,形式上统一中国,进入训政时期。当局陆续颁布《大学组织法》、《大学规程》与《私立学校规程》,全国的民办大学被纳入体制管理。自此开始,各校校名须冠以私立两字,此外,亦被要求开设“共同必修科目”。1946年的《中华民国宪法》明文规定“全国公私立教育文化机关依法律受国家之监督”。
歧视打压 (1949-)
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台,中国国民党鉴于1946年后饱受学运骚扰的经验,对于私立大学,乃全力打击。从早期禁止私立大学以地名作为校名的歧视政策,以“开发道路”分割、削减辅仁大学的校地,直至企图托言“公共建设”拆除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等等,皆为显例。
1974年,当局颁布《私立学校法》,强迫所有民办学校登记为“财团法人”,并对董事会、财务、收费事务作出严格规定。虽为法人,但终因《私立学校法》的压制,私校实际上成为中华民国教育部属下的“私立公机关”。政府既监督董事会,又架空董事会,将私立大学比照公立大学管理,与美国、日本政府以资金援助私立大学的实况不同。,政府给私立大学极少的资金补助并限制私立大学的收费标准。
迄今,公立大学依旧垄断“私人捐款的免税奖励”,对私立大学的募款更形不利。
3现况
中国大陆
中国大陆地区的私立大学在1949年建国后成为公立大学,长期以来,高等教育界被公立大学垄断。直到1980年代,政府开始允许民办高校的建立。1987年创办的仰恩大学是大陆第一所具有颁发国家本科学历证书和授予学士学位资格的私立大学。截至2007年5月,中国大陆地区已有295所国家承认的可以颁发毕业证书的民办高校。同时,还存在着普通高等院校与民间力量合作建立的独立学院。
民办高校的师资设备一般逊于公立大学。不一定有严格的审核和监督,而且学历不一定被承认。例如截至到2005年,各种民办大学总数超过1000所,然而国家承认学历的民办大学只有239所,其中25所为本科学历,其它为专科学历。同时,学生不能因为就读这些学校而改变户口。
台湾地区
早期联考制度之下,学生选填志愿时,若非地域与特殊科系需求(如:不愿离开台北地区),除却少数科系(如:辅大英文系、东吴法律系),多以公立大学作为优先选择,其次才考虑私立大学。在1990年未实施学院升格之前,台湾仅有东海大学、辅仁大学、东吴大学、淡江大学、中原大学、逢甲大学、静宜大学、文化大学,以及几所私立文理学院。
现今,历史悠久,或由企业兴办的私立大学,在评鉴、排名、教研水平与学生素质方面,尚可抗衡资金无虞的国立大学。
东吴大学在法学、德语、日语、政治学与会计学的学术、社会声望依然少有国立大学可与之比美。
实践大学的设计学院为《美国商业周刊》评为60所世界首选设计学校之一(仅成功大学与之并列)。
辅仁大学(尤以欧洲语文、博物馆学见长)、长庚大学(尤以医学、理工见长)已先后于2006年、2008年先后获评世界前500名,同一时期,仅有2.53%的国立大学有能力进入世界大学排名。
元智大学已在2012年进入大学排名世界前400名。

香港地区
在香港,私立大学并不如公立大学普遍,只有香港树仁大学(仁大,未升格前为香港树仁学院)较为著名。恒生管理学院、东华学院等亦有开办学士学位课程,故亦可视为私立大学。
日本

日本私立大学可以从国家接受少部份经常性补助费,但其营运主要还是以学费与校友捐款作为主要资金来源。公司、财团设立的私立大学,则有来自设立者的资金挹注,但不受国家的任何经常性补助。一般而言,私立大学的学费较公立大学(含国立、县立、市立等)高,理科又比文科更加昂贵。但也有一部分的私立大学学科/学系的费用比公立大学便宜。
在部份西方世界,有将三年制的大学课程缩短为两年即可毕业的制度。此制度虽然有减少学生经济负担、可以尽早就业的优点,但也有影响教学品质之虞,于日本,仍然只有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实施此制度。此外,公司设置的训练学校、地方自治体设立的学校法人(公立民营大学),也被称为私立大学。东方日本全国有4分之3的大学都是私立大学。
发表于 2015-4-25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分肤色、不分国度、不分性别、年龄,共享全球最优质教育资源的时代已经来临。MOOC(慕课)一起来了解它,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即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2012年,美国的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的兴起,给更多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2013年2月,新加坡国立大学与美国公司Coursera合作,加入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平台。新加坡国立大学是第一所与Coursera达成合作协议的新加坡大学,它2014年率先通过该公司平台推出量子物理学和古典音乐创作的课程。这三个大平台的课程全部针对高等教育,并且像真正的大学一样,有一套自己的学习和管理系统。再者,它们的课程都是免费的。
以Coursera为例,这家公司原本已和包括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全球33所学府合作。2013年2月,公司再宣布有另外29所大学加入他们的阵容。
1历史
编辑

理论基础

虽然大量公开免费线上教学课程是2000年之后才发展出来的概念,其理论基础深植于资讯时代之前。最远可追溯至1960年代。1961年4月22日巴克敏斯特.富勒针对教育科技的工业化规模发表了一个演讲。1962年,美国发明家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向史丹福研究中心提出一个研究“扩大人类智力之概念纲领”,并在其中强调使用电脑辅助学习的可能性。在此计划书里,恩格尔巴特提倡电脑个人化、并解释使用个人电脑搭配电脑间的网络为何将造成巨大、扩及世界规模的交换资讯潮。
早期时期

2007年8月大卫‧怀利在犹他州州立大学教授早期的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 ,或称为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原型,一个开放给全球有兴趣学习的人来参与的研究生课程。在成为开放课程之前,这门课本来只有5 个研究生选修,后来变成有50 个来自8 个国家的学生选修。
发展时期

2011年秋天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有重大突破:超过160000 人透过赛巴斯汀‧索恩新成立的知识实验室( 现称Udacity ) 参与索恩和彼得‧诺威格所开设的人工智能课程。
2012年,美国的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的兴起,给更多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
2013年2月,新加坡国立大学与美国公司Coursera合作,加入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平台。新加坡国立大学是第一所与Coursera达成合作协议的新加坡大学,它2014年会先通过该公司平台推出量子物理学和古典音乐创作的课程。
课程特征

1、工具资源多元化:MOOC课程整合多种社交网络工具和多种形式的数字化资源,形成多元化的学习工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
2、课程易于使用:突破传统课程时间、空间的限制,依托互联网世界各地的学习者在家即可学到国内外著名高校课程。
3、课程受众面广:突破传统课程人数限制,能够满足大规模课程学习者学习。
4、课程参与自主性:MOOC课程具有较高的入学率,同时也具有较高的辍学率,这就需要学习者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按时完成课程学习内容。
3教学设计


因为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有为数众多的学习者,以及可能有相当高的学生─教师比例,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需要能促进大量回应和互动的教学设计。以下是两个基本的设计方式:
1、运用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网路来处理大众的互动和回应,像是同侪审查(peer review) 、小组合作等。
2、使用客观、自动化的线上评量系统,像是随堂测验、考试等等。
连结主义式的教学设计原则
1、集结:连结主义式的MOOC 让大量的资料能在线上不同网站传播,然后再将各种资讯集结成通讯报导或网页,以方便让参与者读取。这和传统课程相反,因为传统课程的内容是事先准备好的。
2、混编:连结课程内的教材或其他内容。
3、重新制定目标:重新编排教学内容以配合不同学习者的目标。
4、回馈:与其他学习者或全世界分享依不同学习目标编排的教学内容和想法。
4发展趋势


有更多的美国人以外的顶尖大学将提供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两家提供网上课程的机构宣布,将与加拿大、墨西哥、欧洲、中国、新加坡、日本和澳大利亚的顶尖大学合作,同时还会跟更多美国学府签约。
总部在美国加州的Coursera新增中文、法文、西班牙文和意大利文四种授课语言。未来几个月,它将能多提供约90个新课程。其联合创立人、斯坦福大学副教授吴恩达(Andrew Ng)说:“用其他语言授课将能让更多学生上我们的课。”
国外的开放课程几乎都是在本校内受欢迎的课程,教授也几乎都是在本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据了解,耶鲁大学每门开放课的制作费高达三四万美元,麻省理工学院每门开放课的制作费也需两万美元。将免费提供资源。 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L·汉尼希(John L. Hennessy)在最近的一篇评论文章中解释说:“由学界大师在堂授课的小班课程依然保持其高水准。但与此同时,网络课程也被证明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如果和大课相比的话,更是如此。”
而正如央视在《新闻调查》中报道果壳网MOOC学院时所说,“慕课到底是什么,了解慕课或许最好的方式就是去真正上一门慕课课程,毕竟站在岸上,我们永远无法去体会游泳者的感受”。在这个网络时代,时间和空间的隔阂,都无法再成为阻止你去学习的原因。终身学习将变得越来越容易和便捷,爱学习和会学习的人将能更好地进行自我培训。有了慕课,随时都是学习的好时候。
5课程影响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成功实现了一种高端的知识交换。它可适用于专家培训,各学科间的交流学习以及特别教育的学习模式–任何学习类型的信息都可以通过网络传播。而网络课堂可以给你带来很多益处。让每个人都能免费获取来自名牌大学的资源,可以在任何地方、用任何设备进行学习,这便是MOOC的价值所在。[3]
果壳网CEO、MOOC学院创始人姬十三认为,目前在MOOC上学习的大部分是那些学习很主动的人,他们会想办法看到这些视频、看英文字幕,但要是想让更多人进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努力。上一次教育革命是发生在学徒制和学校教育中间的一个转折点,学徒制本身是一个个性化的教育,但学校教育,很难保证个性化。现在美国很流行在家教育,中国也有一部分人退学,在家靠父母或用其他形式接受教育,这是多元化教育的一种方式。而在互联网上,个性化教育也成为另外一种可能性。通过智能算法、大数据的一些东西,使个性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得以实现,大方向是满足个性化需求。目前看来,MOOC是不是最终的一个比较理想化的形式,很难保证,目前看来很受欢迎。但我觉得纯线上教育是不够的,我一直说,翻转课堂才是王道。MOOC的到来重新定义了学校,重新定义了老师,甚至也重新定义了学生。比方说,过去的老师最重要的就是讲课。但是现在有别的老师在网上讲,线下的老师可能就要更加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师生间的沟通也变得更为重要。
6席卷中国

由美国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MIT)成立的EDX所提供的免费开放课程,已经吸引了大约6000名大陆学生。但EDX新闻官Dan O’Connell承认如今使用人数仍然很小,因为承载的课程的YouTube,在大陆是被封锁的。同时,香港中文大学(CUHK)也投入了一些项目在Coursera平台上面,以免自己将来被教育竞争甩在后面。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侯杰泰表示,该学校已在一月份加入Coursera平台,并承诺从九月开始向该平台提供至少五门课程。
北京时间5月21日晚7时,清华大学与美国在线教育平台edX同时宣布,清华大学正式加盟edX,成为edX的首批亚洲高校成员之一。清华大学将配备高水平教学团队与edX对接,前期将选择4门课程上线,面向全球开放。未来,清华大学将在中国建立自己的在线教育平台,进一步拓展在线教育模式,大力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共享,为社会提供更为广泛的教育服务。
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表示,在线教育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知识传播模式和学习方式,将引发全球高等教育的一场重大变革。这场重大变革,与以往的网络教学有着本质区别,不单是教育技术的革新,更会带来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人才培养过程等方面的深刻变化。
清华大学针对在线教育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清华计算机系、交叉信息研究院、心理学系和教育研究院联合成立了“清华大学大规模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深入研究教与学的规律,促进先进计算和网络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交叉信息研究院前期也引进了edX平台上伯克利加州大学的“云计算与软件工程”的网络开放课程,并依据清华教学特色、针对学生特点进行了再次开发。借助加入edX在线教育平台这一契机,清华大学将全面推动课程教学改革,作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试点,清华近期将开发30门新一代在线课程。
2013年7月,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签约“MOOC”平台Coursera。
同年,果壳网旗下MOOC学院上线。MOOC学院是最大的中文MOOC学习社区,收录了1500多门各大MOOC平台上的课程。有50万学习者在这里点评课程、分享笔记、讨论交流。
根据Coursera的数据显示,2013年Coursera上注册的中国用户共有13万人,位居全球第九。而在2014年达到了65万人,增长幅度远超过其他国家。而Coursera的联合创始人和董事长吴恩达(Andrew Ng)在参与果壳网MOOC学院2014年度的在线教育主题论坛时的发言中谈到,现在每8个新增的学习者中,就有一个人来自中国。果壳网CEO、MOOC学院创始人姬十三也重点指出,和一年前相比,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开始利用MOOC提前学习大学课程。以MOOC为代表的新型在线教育模式,为那些有超强学习欲望的90后、95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帮助。[5] Coursera现在也逐步开始和国内的一些企业合作,让更多中国大学的课程出现在Coursera平台上。[6]
2014年5月,由网易云课堂承接教育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任务,与爱课程网合作推出的“中国大学MOOC”项目正式上线。[7]
而在中国的MOOC学习者主要分布在一线城市和教育发达城市,学生的比例较大。
   视频: 【财新网】汤敏:用慕课解决教育公平问题
   mooc慕课
互联网时代:可汗学院和MOOC

  

2017年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5-4-29 06:01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