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创客”一词越来越火了。一群追求创意的人,迎来了期待已久的政策氛围。创新驱动,被隆重地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被视为经济新常态下的重要支点。各种支持和鼓励创新的政策,正在拔节生长。 在一个全新的“创时代”,微观层面的政策配套,能否达到预期的刺激效果?如何进一步全方位地释放创新活力?我们摘录了几位微友的观察与思考,希望对创业者和政策制定者,都能有所启发。 ——编 者 别被“助创”冲昏头脑 我是武汉市人才创业创新超市一家入驻企业的特派代表。虽然超市开张不到两个月,但置身其中,每天能感受到浓浓的“助创”氛围。 所有入驻企业的房租、水电费、物业费等全免,超市免费提供办公座椅、无线网络等设施和基础服务。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派驻人员将根据入驻企业实际,充分利用政府资源帮助推介我们的产品或应用,帮忙融资和找免息贷款,帮忙申请和落实有关人才引进和待遇保障绿色通道,直到我们有了订单能够“单飞”,或是找到下家能够健康稳健发展为止。 一个最深的感受是,现在国家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越来越具体入微了。对于做好了创业准备的人来说,绝对是全新的机遇和最好的时代。 但创业一定要慎重,切不可凭一时头脑发热和莽撞行事。最好多听听创业失败者的故事,做到掌握风险,提前预警;或者积极申请和参加由行业专家和创业智囊团组织的路演活动,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再起航创业梦想也不晚。 (@戈壁滩) 莫忽视大物流的盲区 表妹能做一手精美的西点蛋糕,开一家自己的店是她一直的梦想。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春风拂面,她的创业梦再次被点燃。 对表妹的创业,我非常支持,给予了一些资金,并一起商议创业规划。很快,她就以自己姓名的拼音缩写注册了商标,在朋友帮助下制作了品牌标识。 鉴于租用门市的传统经营方式,资金投入大,管理成本高,她选择利用“互联网+”作为主要的销售模式:注册微信公号,通过朋友圈转发不断扩大知名度。不久,她有了第一单生意。合格的原材料、用心的制作、精致的包装,渐渐引来更多人光临。 蛋糕生意逐渐向好,没想到快递运送反倒成了一大难题。蛋糕对包装、温度、时间要求比较严格,一般的快递公司难以承接,而在大城市,自己配送的成本又很高。在一个大物流时代,真正走到这一步以后才发现,这里存在盲区,当然,盲区也是机会。目前,表妹正在四处找物流快递公司洽谈,希望早日实现开蛋糕连锁店的梦想。 (@峰言峰语) 多一点创业风险评估 如今乡村对环境卫生要求越来越高,不过,由于居民聚居点相对分散,整体收益不高,愿意承包乡村保洁业务的公司很少。村民小沈看准了这一商机,去年底创办了一家乡村保洁公司。 准入门槛低、启动资金少,对于小沈这样“一无资金,二无技术”的农村青年,无疑是“创业当老板”的良机。但公司没过多久也遇到了困难:因为急于创业,打出自己的品牌,他主动压低了年度承包费;由于没有财务经验,没在公司开支中列入税费和贷款利息,结果不仅没挣到钱,还有亏本的风险。另外,他聘用的工人都是过了退休年龄的老年人,常年在路面上作业,交通安全隐患多,一旦发生事故,赔偿也是个麻烦事。再加上人员管理不到位,还曾发生员工上访等问题。现在,小沈正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 创业,机遇与风险并存。创业零门槛,是好事,但风险意识不可淡忘。除了创业者自身要增强风险意识,政府部门也不妨提供及时、具体、针对性强的行业风险评估,定期进行风险提示,尽量避免盲目创业。 (@庄永明)
《 人民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