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806|评论: 3

[教育天地] 教师更有想象力,教育才有更大弹性空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20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物试题和诗词结合在一起,是什么体验?据媒体报道,中国科学院大学2014~2015春季学期的《蛋白质工程原理》期末考试试卷因“玩”了一把“文艺风”,在网上走红。出题者吴亮其老师也因此受到关注。
  人们常说“字如其人”、“文如其人”,作为一种思想产品,试卷也一样。每个老师出的试卷必然在难点、侧重点等方面有所区别,这种差异折射出老师对学科的认识、看法,也暗含着对学生的引导和期待。这种“卷如其人”的作风或自由一直以来是被默许的,因为虽然它展示了某种差异,但到底没有跨界或越界。而这次吴老师的试卷,颇有对学科知识乃至教学惯例双重“越界”的意思。
  人们对类似的“卷面创新”莫衷一是,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下教师可发挥空间的狭窄。
  教书育人的艺术、教育弊端的点滴,没有谁比教师更心中有数也更关切入骨。不论是定制教案,还是设计试卷,在完成教学任务和不违规的前提下,他们本该具有充分展示自己个性和风格的自由。
  或许在一些人看来,把生物试题和诗词结合在一起,有点“卖弄文采”,有些“诗意”也影响了试题的标准、简洁。然而,这些缺点与不足,比起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可说是“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死气沉沉的因循”。谁能保证吴老师此举不会培养出一个脚踏科学、文学两座山的“两栖人才”?
  《武汉晚报》近日刊发了一篇文章——“教育的空间在于教师的空间”,笔者深感共鸣。如果说应试教育使教师不得不“照本宣科、千篇一律”,那么大学里,这种“应试”氛围早该清除。如果到大学还不能让教师有足够的空间,教育即便生产的不是“流水线产品”,也大抵是一枚寒酸瘦弱之果。那些形形色色呼啸而来、惊起责骂或欢呼的“神考题”,就是要破“应试”和“因循”对教师自由和个性的封锁,从而打开教师的空间,让教育有更多可能!
  什么时候,当这些饱含想象的“卷如其人”显得寻常自然,而不是被封“神考题”,那大约就说明:给教师更多空间已成社会共识,而教育的空间也会越来越广阔。(工人日报)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5-5-20 11:40
不一定赞同作者是观点,生物是自然科学,自然科学不等同于文学,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有着自身的学科特点,文学有比喻、排比、拟人等等不胜枚举的修辞手法,以及各种叙事手法或技巧,但自然科学开不得半点玩笑,来不得半点虚假,否则就成了伪科学,当然更成不了优秀的文学作品。尊重科学就不应该把科学的东西文学化,花精力去搞这些花架子就不配搞科学研究,在这个领域,老师更要严肃对待,因为你的言行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5-5-20 11:44
自然科学的基本就是尊重事实,精准描述,文学式的叙述就算了吧。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