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751|评论: 0

[生活资讯] 一封公开信的呼与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22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些地方的民办初中,为了招揽优质生源,不时爆出违规“掐尖”的新闻。 

  “我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早地感受残酷。”近日,河南省郑州市网友“市民赵先生”,给郑州市教育局局长写了一封公开信,呼吁治理民办初中名校“掐尖”乱象,这封公开信刷爆了网络和微信“朋友圈”,在社会引发巨大反响。 

  赵先生的这封公开信也引起了郑州市教育部门的关注。5月20日,郑州市出台了2015年“小升初”政策,对赵先生公开信中呼吁的内容作出回应:今年各区教体局和各小学不得向民办学校推荐学生,学生和家长自愿选择,民办学校根据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自主录取新生,但不得采取考试的方式进行选拔招生。 

  民办校违规“掐尖” 家长写信求治理

  “我只是金融行业的一名普通员工。”赵先生告诉中国教育报记者,自己想写这封信的念头已经很久,最初是因为他偶遇了一个民办初中招生的火爆场面。 

  “去年6月下旬的一天,我和一个同事路过郑东新区某知名中学的高中部校区,当时道路全堵死了。”赵先生很纳闷,“又不是高考,怎么这么多人呢?”一打听,他才知道这是一所民办初中名校的素质能力测评现场,门口停放了大量的外地牌照汽车。“火爆的招生场面,让我第一次开始思考郑州‘小升初’的问题。”赵先生说。 

  去年9月,赵先生的孩子上了小学,在和其他家长的沟通中,他慢慢体会到“小升初”的焦虑是如何过早压到孩子们身上的。 

  虽然“小升初”大战的硝烟离赵先生还很遥远,然而这几年在耳闻目睹了太多的“活生生事实”后,他终于沉不住气了,根据自己调查掌握的情况,给刚上任的郑州市教育局局长李陶然写了一封信。 

  在信中,赵先生写道,郑州的好初中教育资源已全面向几所民办初中名校集中,而进入这些学校全部是要考试的,这些考试全部是面向全省的,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民办初中名校类似指挥棒式的招录方式,更催生出庞大的课外培训市场。小学六年级不必说,甚至四年级、三年级都赶着上辅导班,听名校讲座。“很多经历过‘小升初’的家长都有累得褪层皮的感慨,上所好初中,难过上大学、上高中,几乎成为共识。” 

  去年发生在赵先生身边的一幕更是让他感慨万千:“去年,我有两个同事的孩子参加了民办初中名校所谓的素能测评,一个如愿考上,一个名落孙山。得知消息的那一天,考上的家长欣喜若狂,没考上的黯然神伤……” 

  赵先生告诉记者,为了写这封信,他做了大量工作,先是仔细研读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同时又开始搜索其他省份的政策,并对比了河南省内各地市的民办初中招生政策。他发现,越是大城市,这种违规的竞争越是激烈。 

  “在我能查到的各地政策中,目前唯独郑州民办小升初是跨区域招生的。”在赵先生看来,这些民办初中名校的优质资源是郑州市多年培育的,本应更好地服务于本地学生和来郑务工人员子女,而不是跨区域、全省“掐尖”招收非郑州户籍的学生。 

  他认为,郑州几大民办初中名校在全省招生,严重扰乱了当地正常的教育秩序,同时“掐尖”式的招生行为,使优质生源越来越集中,长此以往,教育差距将会越来越大,对初中义务教育的均衡公平也会产生致命影响。 

  因此在信的结尾,赵先生呼吁:“从现在开始,民办初中名校无节制地跨地域‘掐尖’招生行为,必须得到治理。” 

  “我没敢奢望这封信能一下子彻底改变现状,但是希望能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赵先生告诉记者。

  公办学校与民办机构为何脱不了钩?

  针对赵先生在公开信中提到的现象,在郑州一所知名初中任教35年的张晓阳(化名)并不否认。 

  “事实上,造成义务教育阶段招生严重违规,与国家相关政策相悖的现象,其始作俑者不是社会。”张晓阳告诉记者,国家明确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是不允许招收择校生的,如果因为特殊原因确需择校的话,也不允许收取择校费。但出于多种原因,许多公办名校前些年都以公办民助或民办公助的形式与一些民办机构进行了合作办学,而上述形式是允许收取学杂费的,这便出现了一个监管“盲区”,一些问题也留存至今,给一些“头脑灵活”的人提供了“打擦边球”的机会。 

  “不少民办公助或公办民助的学校和名校就是近邻,有的甚至是在名校的校舍一角划出一个院子,可谓是‘唇齿相依’,用的也是名校的师资,不知道怎么一‘变通’,就成为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民办学校了。”张晓阳非常不解地说,“这样,本来公办名校的招生规模为16个班800人或24个班1200人,‘联办’以后,招生规模压缩为4个班200人或8个班400人,其余的呢,成为民办学校考试招收‘择校生’的指标。” 

  虽然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公办学校与民办机构脱钩,“但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那些得到实惠的单位和个人能够轻而易举地放弃这块蛋糕吗?用‘藕断丝连’来形容他们一点儿也不过分。”张晓阳说。 

  郑州教育部门回应:民办校不得通过考试招生

  记者了解到,赵先生的这封信引起了郑州市教育部门乃至河南省教育厅的关注。 

  “十分感谢赵先生对郑州教育工作的关注和建议。”郑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日前,省教育厅对于各地民办初中招生专门出了一个规定,郑州市一定会严格照此规定执行。 

  这位负责人所说的规定,就是5月11日河南省教育厅公布的2015年全省义务教育招生工作政策,其中明确要求无论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均不得采取考试方式进行选拔招生。此外,各地应鼓励引导民办学校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进行招生,不得到异地组织考试选拔,扰乱当地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对于联合或委托社会培训机构举办“占坑班”选拔生源,加重学生课业和经济负担的,要严肃查处。 

  5月20日,郑州市2015年“小升初”政策也已“揭开面纱”。今年市区初中计划招生1135个班,46所民办初中将招生293个班。公办初中继续坚持免试、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各区教体局和各小学不得向民办学校推荐学生,学生和家长自愿选择,民办学校根据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自主录取新生,但不得采取考试方式进行选拔招生。 

  至于今年的市区民办初中“小升初”招生具体政策,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会在今年6月初专门召开工作会公布并解读。 

  针对赵先生公开信中提到的公办名校和民办学校的关系问题,记者了解到,河南省教育厅已在2014年1月下发的《河南省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及治理择校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不得跨区域、跨片区招生和收费。按照政策规定确需跨区域、跨片区就读的,由省辖市或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有关政策和就近入学原则统一协调安排学位。同时,该通知明确规定,禁止公办义务教育学校以与民办学校联合办学或举办民办学校校中校等方式,按照民办学校的收费政策,向学生收费。 

  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一位专家表示,所有这些,实际上都是在规范义务教育阶段的办学行为,为少数不守规矩的学校招生“上笼头”。

一位小学生家长致教育局局长的公开信

  尊敬的李陶然局长: 

  首先对您履新郑州市教育局局长一职表示祝贺!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此言不虚。教育关系到每个家庭,特别是在当下社会,子女教育更是每个家庭的重中之重。担负千万人口大城市的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想必您确实会感到担子很重,压力很大。 

  近期,一年一度的郑州小升初大幕又已拉起,小学上个初中在我这个年已不惑的人看来,早已不是问题的事,这几年在郑州反而成了越来越大的事,郑州的小升初,特别是所谓几大民办初中名校的小升初招录,竟有“小高考”之称,竞争之激烈,社会关注度之高,令人咋舌! 

  去年9月,我的孩子开始上学,一年级。报名那天,我在学校门口看到一张红榜,上面写着六年级小学毕业生升入好初中的学生名单。当时,我对这一问题还比较陌生,初中不是早已经是义务教育了吗? 

  随着学习的深入、其他家长的熏陶,我发现自己落伍了。郑州的好初中教育资源已全面向几所民办初中名校集中,而进入这些学校全部是要考试的,而这些考试全部都是面向全省的,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进一步的学习使我更了解到,这些民办初中名校几乎已经成为郑州小升初的指挥棒,各类社会培训机构、家教等,都以升入这几所初中名校为目标,定向培训、专题讲座、组织联考,唯一的目标就是让孩子考入好初中。 

  “听说最迟三年级就得上培训班了。”一位家长和我交流。 

  “……”我望着操场上两个嬉戏追闹的孩子的背影,无言以对! 

  李局长,相信您对这种情况应该已有很到位的认识了,无须赘述。 

  优质教育资源为什么会越来越集中到民办初中名校?是什么原因让它们变得如此强势? 

  经过简单查询,不难发现,所谓的民办初中名校,大部分是原来公办初中名校分校发展而来的,现在虽然“独立”了,但大多仍与公办名校共享师资,甚至本身就是一个教育集团。优质学位资源的稀缺,使广大家长对名校资源十分推崇,民办学校又有自主招生的便利,通过考试或所谓的素能测评,招到好学生并非难事。教育,教书育人,最关键的就是生源和师资。生源,民办名校靠“掐尖”;师资,背靠数十年发展历史的公办名校。这些民办初中名校想不发展起来都难呀! 

  那么,这种模式是否正常?它带来的结果是什么样的? 

  不容否认,民办初中名校确实为学生们提供了划片之外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使没有机会划到好学校的学生多了一个选择,毕竟优质教育资源是稀缺的。但民办初中名校几乎不受约束的扩张,带来的恶果更是惊人。民办初中名校“掐尖”式的招生行为,使优质生源越来越集中,这让只能靠划片的公办初中既眼红又无可奈何。即使所属同一个教育集团,近几年也普遍出现重民办选拔生、轻公办划片生的现象。这种情况正常吗?长此以往,教育差距越来越大,对初中义务教育的均衡公平将产生致命影响。民办初中名校类似指挥棒式的招录方式,更催生出庞大的课外培训市场,小学六年级不必说,甚至四年级、三年级都赶着上辅导班,听名校讲座,这正常吗? 

  很多经历过“小升初”的家长都有累得褪层皮的感慨,上个好初中,难过上大学、上高中,几乎成为共识。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几大民办初中名校早已不满足于本地生源,跨出郑州,全省招生,成为名校的标配。有的学校甚至直接进驻生源重点地市,办讲座、搞联考、导流生源,从而严重扰乱当地正常的教育秩序,令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不胜其烦,纷纷上告省教育厅…… 

  而且,这些民办初中名校的跨地区招生行为,实际上拿出的本钱,有一些属于郑州市的优质教育资源,如公办名校的名师等。这些优质资源是郑州市多年培育的,本应更好地服务本地学生。

  去年,我有两个同事的孩子都参加了民办初中名校所谓的素能测评,后来一个如愿考上,一个名落孙山。得知消息的那一天,考上的家长欣喜若狂,没考上的黯然神伤。那一幕,让我这个局外人看得颇多感慨:为什么普及性的初中教育越来越残酷、越来越不正常!

  李局长,构思给您写这封信的时间很长,我当然有私心,就是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早地感受残酷,想让他能在义务教育的制度安排下,就能学好。这个要求还算正常吧?我想,与我想法一样的家长还有很多很多。

  那么,从现在开始,民办初中名校无节制地跨地域“掐尖”招生的行为,必须得到治理。它们正在破坏公平,它们正在疯狂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教育目的,它们正在绑架整个地区的义务教育秩序!!

  令人欣慰的是,近日,河南省教育厅发出明文,今后不论公办民办均不得采取考试的方式进行选拔招生,同时要求各地应鼓励引导民办学校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进行招生,不得到异地组织考试选拔。

  “去年也不让考试,后来改叫素能测评。哎,换汤不换药!”

  “不得到异地考试选拔,现在都是来郑州考,去年一所学校招700名学生,光其他市的学生就报了3000多名。”

  几个今年有小升初任务的同事,在办公室里议论着……

  请问,李局长,郑州市今年的小升初新政如何?

  李局长,期望您的新气象!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