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99294|评论: 0

会理端午古风浓,满城尽带药根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16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里,“端午节”是一个意蕴深刻价值重大的节日,正因为如此,国家才将其列入法定假日,为全体国民所享有。在会理这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城里,家家户户对传统节日非常重视。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端午节风俗,而且还有许多独特的地方风俗,吸引着各地的游客。

  我国地域辽阔习俗有异,仅端午节的叫法就有十好几个。比如浴兰节、女儿节、龙舟节、菖蒲节……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内涵也多有差别。民间有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挂艾叶菖蒲等风俗,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端午习俗是药市繁荣的文化基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会理县称端午节为“端阳节”,并有“一月两端阳”的传统习惯。农历5月5日为端阳节,县俗除插蒲艾,饮雄黄酒,吃大蒜、盐蛋、包子、粽子外,喜用鲜沙参、玉竹、黄精等钝肉食用。节前十曰,城内外主要街道均摆满药摊,一直摆到5月15大端阳方散。端午中饭,不论鸡鱼如何丰美,必以猪肉炖药根为重。如今,农历四月底五月初,会理县城周围的农民群众纷纷上山采挖沙参、泡参、玉竹、仙茅、透骨草、牛蒡根、牛口刺等上百种宜于炖食洗浴等的中草药,运到县城出售。其他乡镇集市也如此,药香满街,人如潮涌,形成了极有特色的端午药市,持续近二十天。
    会理地处古“西南丝绸之路”入滇要冲,商业活动较早。明清之际,外省市客商纷至沓来,形成“十大会馆”、“十九行会”,输出山货、药材等。防风、黄芩、麝香、熊胆等在民国时期已经成为会理大宗农副产品,可见,明清之时会理端午药市已经十分繁荣。
    会理县是个多民族散杂居县,有汉、彝、傣、傈僳、回、白等民族,其端午药市也相应地呈现出了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血作用(如伸筋草、舒筋草、透骨草、黑根药、观音草、脱腰散等),补益作用(如鸡枞、隔山消、仙茅、牛口刺、小白参、泡参、竹叶菜、玉竹等),清热解毒作用(如金银花、薄荷、蒲公英等),利水通淋,治肝胆及泌尿系结石作用(如猪鬃草、石韦、金钱草等),洗浴类(如伸筋草、舒筋草、透骨草、红泽兰、艾、马桶花等)的药用植物是会理药市的主要组成部分。另外,寒药也是会理药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大寒药、小寒药、毛头寒药等对止痛有独特疗效。药市中大量出售的药用植物都为鲜药,这与当地人民喜用生药鲜药的习惯有关,不少药用植物都是鲜药水煎服或捣敷,炖食,泡茶饮,善于用酒,体现了简、便、廉、验的特点,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
    端午药市上售卖的野生草药除了供人食用的还有很多可以用来熬水沐浴,这一习俗也是会理端午传统,俗话说:端午洗个药水澡,一年四季疮疤少。《大戴礼》中记载端午洗浴诗传统习俗曰:“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但是此“兰”并非兰花,会理的药浴用的药材包含艾叶、透骨草、柏叶、石菖蒲等等,熬出的药汁呈酒红色,面上飘着少许白色的药屑,散发出一股沁人心脾的药香,热气蒸腾,坐浴其中,泡上1个小时左右,神清气爽。以上药物大多具有抗菌解毒、祛风除湿等功效,同时可以缓解疲劳、清洁皮肤,促进血液循环。特别是在“游百病”后,泡泡药浴,怀想着驱除百病、祈求健康的美好愿望,愉快的结束美好的端午佳节。
    会理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端午风俗:“一月两端午”就是 五月初五过“头端阳”;五月十五过“大端阳”;有的五月二十五还要再过“末端阳”。到了五月初五头端阳这天,人们开始包粽子、煮鸡蛋、煮药根、吃大蒜、喝雄黄酒,还采来白艾和菖蒲扎成束后悬于门前。到了农历五月十五这天,各家各户备下佳肴接女儿、女婿回家同享,俗称“过大端阳”,这期间的重头戏包括划船、祭祀、投粽子、办诗会,这种热闹的节日气氛一直持续到农历五月二十五日也就是“末端阳”,前后长达20天。
    依附于端午节的这些美丽的传说,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营养,是代代相承的文化基因。一个国家五千年文明从未间断,靠的就是文化的力量。而传统节日的丰韵内涵,就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联合国也把中国的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中,成为整个人类的瑰宝。
    端午节期间,游客来到会理,可以亲身体验各种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民间习俗,可以品尝美味可口的“药根宴”,祛病养生,排毒养颜,再和会理人一起“游百病”,踏青寻春,亲近大自然,可谓怡然自得,自在逍遥。


        




会理端午节(李瑜摄影)  (4).JPG
DSC_3801(张仁礼).jpg
DSC01760.JPG
IMG_0479.JPG
IMG_0489.JPG
IMG_0491.JPG
IMG_0511.JPG
IMG_2344 (1)_p1.jpg
会理端午节(李瑜摄影)  (1).JPG
会理端午节(李瑜摄影)  (3).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794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