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网信办提出,“依法治网”要引导网民遵纪守法,做“中国好网民”。好网民应该有民族情怀,是我们国家的衷心拥爱者;好网民应该有责任担当,是主流价值的积极传播者;好网民应该有社会良知,是低级趣味的坚决抵制者;好网民应该有守法观念,是网络秩序的自觉维护者。 互联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互联网已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在网络论坛上,我们不时看到,一些人总是戴着有色眼镜来看中国,专门聚焦各地各行业出现的种种负面信息,片面放大社会发展过程中难免的矛盾和不足来质疑中国、丑化中国、唱衰中国。这其中,肯定有被敌对势力收买的“网军”,也不排除网上被人利用盲目跟风的网民,也还有宣泄个人不满情绪的网民。多数网民的发言,没有经过理性思考,更多的是情绪上的一时“任性”,随手就发的。这些网民,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循规蹈矩的人,往往是未成年人,是网络论坛的相对自由,造成了他们“言论”的随意性。所以,网络论坛要有爱国坛主,要有爱国意见领袖,要有“自干五”网民,让他们来发出爱国声音,帮助网民培育爱国精神。 网络生活必须遵循道德。针对中国网民的互联网应用行为“有的放矢”。目前,中国网民的互联网应用行为主要是信息获取、商务交易、交流沟通和网络娱乐。即时通信、信息搜索、网络新闻、网上购物、网上支付、微博微信、网络视频、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等成为中国网民的主要应用。有应用就有是非。目前,我国互联网的生态上主要有以下问题:信息海量,但充斥着虚假信息,网民真假难辨,有造谣者易成传谣者;新闻用负面标题吸引大众,新闻软广告,影响网民情绪,造成负面舆论;网络侵犯名誉、著作、商标等侵权行为现象多,导致网民法纪观念淡化;网络过度娱乐,淫秽色情内容隐藏其中,不利网民道德风尚教育;网络论坛交流,语言低俗,谩骂攻击,抨击社会,败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针对这些问题,网民应自律,组织应监管,法律应规范,多措并举,引导网民在网络生活中遵循道德、培树品德、传扬美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