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十一 节 当天晚上七点过钟,赶到煤窑去上夜班。当晚夜班的工人原有四人,加上我就有五人,人多力量大,我的加入应该提高工作进度。在棚子里坐了约二十分钟,他们先后到来,听说增加了人手,都非常高兴。原来这两天他们打进度遇到硬岩了,每班掘进的长度有限,而老板付工资是按进度计算的,可能是每推进一米,付一百元。一班四个人总共挣一百多元,平均每人拿得了多少呢?大家也是希望增加人手,能多掘进一点,增加点收入。 最先到来的是本班的班长,经守棚子的老大爷介绍,知他是W哥。似乎是以前就认识的感觉,彼此都没有拘束,在火塘前闲坐而谈。这是个才开张不久的新煤窑,还没有出煤,每班都在打进度,但矿渣里零星的煤块和出来的泥煤,足以维持棚子里火塘的燃烧之需。 据他讲,从槽子里运出的矿渣,最开始是地表的黄色粘土,里面夹杂着小石子。随后是比较硬的黄砂岩,后面是很硬的灰砂岩,当要接近煤层的时候,岩石会变成黑褐色。也就是说,当运出的矿渣是黑褐色的硬岩时,就说明距离煤层不远,希望就在眼前了。这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是一样的。在千百年前地壳尚未隆起时的高温高压下,煤层中美丽的碳原子会渗到附近的岩层中,于是出现岩石变黑的情况。后来悄悄观察了槽子前面堆积的矿渣,果然如此,矿渣的颜色逐渐由浅变深。 另外,槽子的走向和岩层的走向有个较大的夹角。煤层夹在岩层中,有时两个煤层之间相隔二、三十米,有的地方则只相隔几米。打槽子坑道就像书虫在书页间啃出的洞,一般一条槽子会横穿两三个煤层,也就是两百米左右的样子,因鼓风机通风能力有限,就不再往里进了,然后退着出煤。 煤窑的盈利就是从停止打进度,开始往后退着出煤开始的。开始出煤,老板不再投入厢木、丫花、劈柴、炸药等项,每天出大量的煤,工人工资只占其中很少的部分,故能盈利。但看着那个狭小的槽门,我感觉里面不会出多少煤,后来才搞清楚槽子挖煤施工中往后退能带来巨大产量的原因。 随后其他几个师兄也先后到来,还有点空闲时间,大家都坐在一起闲侃。年轻人爱玩,两个师兄在开玩笑,争抢一条小凳子坐。我因初到煤窑,不懂一些“行规”,多了一句“嘴”:“表(方言中“不要’的连读发音,也是不要的意思。)把人拉倒啰!”大家听了,突然静了下来,众人都不再讲话。我一时不知怎么回事,不解地望着大家。 W哥把我拉到旁边,小声对我说,你刚来,不晓得槽子里的规矩,少开点腔(少说话之意)。后来才知道,槽子里因为面临巨大的危险,就像走山一样,在长期的实践中,矿工们进槽子前有很多话语方面的禁忌:与滑动、落下、倒下等不安全情景相关的掉、落、倒、炸、斜、埋等词语都不能讲,更不能提生性活泼的猴子。可能是猴子天生好动,东窜西跳,象征不稳定吧。如果在早晨进槽子之前有人提到猴子,有些老矿工甚至选择当天不上班,也不进槽子。 正说话间,上一班的几个工人兄弟陆续出得槽子来。几个“黑人”渴坏了,一边用大铝瓢喝茶,一边唉声叹气:挣啥子钱哦,尽是硬岩,放了三炮,才“啃”一米多。后来才知道,因岩石坚硬,他们这个班才推进一米多,他们班今天总工资一百多一点,平均每人挣二十多块钱。须知,这可是近12 小时的体力活啊! 守棚子的大爷从他们身上取下电瓶矿灯去充电,我们几个则每人去领一个充满电的电瓶矿灯,准备进槽子上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