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据媒体报道,近日,湖北省蕲春县公安局破获一起特大有偿删帖案,全国22个省市近2000人涉案,涉案金额超过5000万元。其中,一名26岁从事删帖业务的犯罪嫌疑人4年净赚780余万元。随着巨额“黑金”曝光,一条隐秘的互联网黑色产业链更加清晰地进入公众视野。
有偿删帖是利用网络信息传播漏洞所实施的变相敲诈。这种违规行为,一方面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另一方面也严重透支了整个社会的向心力。删帖,无非是利用技术或人工操作的方式删除某些具有负面影响的稿件、帖文、评论等,其背后是“花钱免灾”的主观心态及利用这种心态形成的“求富”心理。也正是在这样的“市场需求”面前,这种违规行为具有了一种“你买我卖”“愿打愿挨”的“正当性”,而完全忽视了道德伦理,挑战了法律底线。删帖的黑色利益链中,每个参与者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特性,强硬且粗暴地将这种需求违规变现,在双方“彼此默认”下,这种黑色的产业链不断做大。今天我们如果接受了网络删帖收费的合理存在,那么与接受现实社会的“黑社会收保护费”又有何异?因此,必须斩断包括有偿删帖在内的黑色利益链。
加强打击网络有偿删帖,是政府部门的责任。培育理性的上网意识,应成为每位网友的自觉认知。为根治“网络毒瘤”调制一剂良药是“780万元”这个触目惊心的数字带给我们的最大警示。而理性分析、堵住漏洞、依法治网无疑是这个药方的核心“药材”。积极探寻网络传播规律,及时疏导网上信息的传递通道,在网络治理过程中引入法律思维,“有偿收费删帖”才无处遁形,广大网民也就会拥有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