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还得从六年前开始说起。
六年前第一次来北京,恰逢入伏,枝头的知了不厌其烦的叫着,却给这夏天平添几分“姿色”,想来也是,少了蝉鸣,便少了半个盛夏。站在老北京的中轴线,古老的斑驳的城墙还在树荫间若隐若现,现代的建筑早已拔地而起,历史与现代的交汇融合给我带来了说不清的震撼,天安门、故宫、景山、后海……临别时我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来北京,要么读研,要么工作。
努力考了两年的研,总是差那么一点,又不甘心调剂,最后还是咬咬牙,选择北上找工作,这番心情跟六年前完全不同,没有欢呼雀跃,没有激动不已,只是有着对未来隐隐的不安,亦或是不知道自己的选择究竟正不正确。托朋友帮忙租了一个特别小的隔间,我就在北京住下了,跑了好几场招聘会,最后获得了一家公司的行政offer。朝九晚五的工作模式,双休,得空去爬了长城,去看了鸟巢和水立方,去王府井,去前门大街。日子过的一帆风顺且安逸,然而有一天,我尝到了挫败感。
我们公司不大,属于创业型公司,偶尔需要和外国人打交道,某天,老板喊我和一位外贸的同事陪几位外国客户去吃全聚德,烤鸭确实好吃,不过这餐饭我基本上一句话没有讲,因为完全不知道怎么开口,而看着另一位同事跟国外友人聊的很嗨,末了还互相留了联系方式,成了一个订单,让我颇有些力不从心,深深的感受到了人与人之前的明显差距,回去老板重重的表扬了她,轻描淡写说我简历上写了过六级,咋一句话不敢说,虽然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却让我无地自容:果然是不能太安于现状的啊!
于是想起来,初次北上告别之时,在北京西站——人有时候就是这样,会在特定的环境中记住一些事,再在特定的环境中想起来——自助手机充电机旁边,一位外国帅哥走过来,我大致明白他是在问我这个应该怎么用,我虽然懂,可是我无言以对,只能窘迫的笨拙的比划着,虽然最终帮助他成功找到数据线充电,他轻轻用拳头击我的肩膀对我说:cheer,我却只能嘿嘿傻笑,为自己词汇量的匮乏而傻笑,也为自己不敢开口而傻笑。
其实觉得应试教育真的蛮糟糕的,比如我,从初一开始学英语,到大学毕业再到现在,已经十八九年,然而我除了教科书上那种机械式的对话,再也憋不出半句,大学之前就是背单词,做阅读,大学就是忙着划重点考试,从来没有过真正的语言教学,英语角去过几次,可是大家聊着聊着最后都开始讲中文,书中学来的机械式对白对于职场来说,并没有什么卵用,虽然我的工作甚少用到英语,可是那种落后于人的无力感,也真的很煎熬。
于是下定决心重拾英语,下载了很多和英语有关的APP,报了英语班,正好有同事介绍我去大西洋英语,离我们公司不远,说真的,不得不对大西洋英语点满32个赞,里面的教室特别舒服,完全没有压抑的课堂之感,北京及周边也可以选择上门教学,真·一对一外教教学,老师都特别亲切,总是不停的鼓励我开口,给我勇气,逐字逐句的纠正我发音与音调,慢慢的从一些很简单的短句开始说一些长句子,并且变得越来越有自信。
在大西洋英语学了半年之后,我已经基本上不怯于与外国友人交流,现在的我还开始尝试学习商务英语了,即使不会变成全能型人才,也要通过努力让自己更加优秀。
有时候职场不仅仅提供自己一个赚钱糊口的地方,还会教会自己很多,就像有那么一刻我突然明白,哪怕工作顺利,也不能安于现状,不能停下学习的脚步。
学无止境,永远不是一句简单的话,不管什么时候醒悟,都不算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