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灌系列人物成长简介 前言 都江堰龙泉山引水工程(当时叫都江堰东风渠第六期扩灌工程简阳灌区工程,简称东灌)不仅引来了都江堰银水自流灌溉简阳沱西万亩良田,打造“一山三湖”的神话,还培养出一大批人才。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40多年前,我们长住在山沟坡岭的茅草屋里办公、生活,餐风饮露,顶烈日,斗严寒,用落后的工具劳作,把我们的青春献给了东灌这浩大的水利工程建设。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在这里形成,为后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管是省部级的高干,还是工作、生产的行家里手,也为后代作出了光辉的典范。 雄伟的东灌工程是一座熔炉,锻炼出一个个建设者的铮铮铁骨;她是一所大学校,培养出一个个祖国改革和建设的人才。这座历史丰碑记载着建设者、支援者的光辉业绩。为了缅怀青春的岁月,弘扬简阳东灌精神,我们借助网络平台,将不断推出一个个建设者成长的经历(排列不分先后)。希望东灌之友找回记忆,提供素材,同叙往事,只争朝夕,共享未来。 东灌之友联谊会 施建新 2015年8月18日 从民工到局长,癌症催他走向创作的辉煌 ——东灌民工冷林熙的成长经历 冷林熙,四川简阳人,大学文化,1968年参加工作,是首批参加简阳东灌(都江堰灌区龙泉山水利工程)的建设者。先在张家岩担任修路民工,为运输大批建设者和建设设备、材料铺路。后来调东灌指挥部组建宣传队,为首任队长。后来又调隧洞六营(贾家营)担任宣传员和干部。 工程结束后,先后到区县工商、团委,财贸、地委组织部等部门工作。相继担任镇长、区长、市体改委主任、公安局副政委、作协常务理事、司法局长等职。1977年开始从事诗歌散文创作,先后有近百篇作品发表于各级各类书刊。其中1984年撰写的革命教育家赵君陶简阳革命活动报告文学《播火记》,载当年《中华英烈》第七期,获党史文献二等奖。1986年电大毕业论文获省级“优秀论文”奖,并被中央组织部编选入《组工通讯》。同时,并有诗歌、散文、论文参与市县竞赛多篇分获一、二、三等奖。 2000年因患癌提前退休,治养期间,与早年的中学老师赵克伦于成都从事家教写作辅导。先后著有(家教启导丛书)共十册。其中《新天地作文》、《笔耕新天地》、《我的快乐家教》较为广传,受人欢迎。2002年正式学写首篇辞赋《高滩坝赋》,由此开始了《辞乡赋市》的创建探索实践活动,先后撰写了125篇辞赋。其间“百花赋”获“中华杯”写作艺术一等奖;“锦江赋”获成都市家庭文化节诗文赛“一等奖”。自著与合著了《蜀赋新篇》《中华新赋》《赋看简阳》《坛罐新乡赋》等书。 2013年11月11日加盟[中赋,成为中华辞赋家联合会副理事长,兼中华辞赋网报执行主编,为中国著名辞赋家创作集团重要成员,享有“赋犀”之誉。( 施建新摘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