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间发起的那些伟大节日,你知道哪些?原来每个关于真爱、亲情、和平、传统美德的节日,背后或有着传奇的民间佳话、或有着惊人的历史事件,或寄寓着人们对世界和平与真爱的美好希望。一起来看看这些节日背后的风俗和故事吧。
不穿裤子搭地铁日↓
"不穿裤子节"的完整名称为"不穿裤子搭地铁日(No Pants Subway Ride)",它是由美国民间组织"处处即兴"在2002年发起的一项活动,意在让人们尝试摒弃保守,为生活增加乐趣。
"无裤日"始于2002年的一次恶搞。当时一群喜爱恶作剧的纽约人决定不穿裤子乘地铁,以引起轰动。活动参加者不穿裤子乘地铁,同时要面无表情,在旁人的讶异眼光中若无其事地看报纸杂志。
“不穿裤子上地铁”,很新奇、很刺激,在2006年时遇到了小麻烦,8名在纽约参加活动的乘客被警察抓走,幸好法官以在地铁上穿内裤并不违法将其无罪释放。2013年1月13日,上海地铁内惊现多人不穿外裤景象,引来广大市民围观。如今,"无裤日"已经走出美国,走向全世界。
情人节:基督教徒瓦伦丁正义纯洁的爱↓
2·14情人节,是每一位俊男靓女殷殷期盼,为之疯狂的日子;传说在这一天,以红玫瑰总司令、巧克力以副总司令的“爱情信物”,承载着比卡丘“爱的希望”满天飞舞,舞进少女的心房。
这个关于爱、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贺卡的节日,其实有“大有来头”。公元270年,面对罗马贵族的残酷压迫剥削,基督教徒瓦伦丁奋起反抗其残暴统治,后被捕入狱。在狱中,瓦伦丁以坦诚之心打动了典狱长的女儿,两人相互爱慕互相照顾。好景不长,贵族阶层在瓦伦丁被捕入狱后不久,便下令将他处于死刑。在临刑前,瓦伦丁给典狱长的女儿写下一封长长的遗书,表明他光明磊落的心迹和对她深深爱恋。
后来,基督教徒为了纪念瓦伦丁为正义、为纯洁的爱而牺牲自己,将每年的2月14日定为“圣瓦伦节”,后又改名为“情人节”。
国际消除种族歧视日:源自南非“通行法”↓
3月21日,国际消除种族歧视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地都会举行活动,以纪念“沙佩维尔惨案”,呼吁人们反对种族歧视。
据说,南非当年推行带有种族歧视色彩的“通行证法”,规定年满16岁的非白人必须随身携带通行证,证件不全者随时会遭到逮捕。1960年3月21日,为反抗种族歧视主义,南非德兰士瓦省沙佩维尔镇的黑人举行大规模游行。南非政府出动大批军警,使用了喷气式飞机、装甲车、机关枪和催泪弹等镇压示威群众,致使72名非洲人被枪杀,240多名被打伤,造成了震惊世界的“沙佩维尔惨案”。
为纪念死难者,联合国大会1966年通过决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国际消除种族歧视日。
艾琳娜9·9国际真爱节:诺贝尔式的努力与贡献↓
艾琳娜9·9国际真爱节,全球首个以“真爱与和平”为主题的世界性节日,旨在向全球倡导“家庭和美之互爱、社会和谐之博爱、世界和平之大爱”。该节日由中国民营企业金大元集团,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上提议设立。
“9·9真爱节”的创意,缘起于历史和现实的佳话:美国“飞虎队”将军陈纳德与中国女记者陈香梅,成就了浪漫而伟大的真爱传奇。为纪念这段美丽动人的真爱,金大元集团在上海建成一座辽阔怡人的“香梅和平御园”,园内的小白楼设立了“陈纳德陈香梅人文展示馆”。
“香梅和平御园”建成那年的9月9日,两个9岁的小女孩,站在御园正中央的“和平许愿池”前,面对十五米高的“和平艾琳娜”雕像,双手合十,心中默念“要和好,不要争吵”,并互赠了心爱的礼物。
“香梅和平御园”正对面,在上海的御珑宫廷,有一处“世界名人廊”,展示了99位世界名人的油画肖像。
陈纳德与陈香梅的真爱故事,两个9岁小女孩的纯真心愿,99位世界名人的大爱人生,人们内心深处的真爱期盼,催生了“艾琳娜9·9国际真爱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主席BHATNAGAR先生表示,“艾琳娜9·9国际真爱节对爱与和平的推广,是诺贝尔式的努力与贡献”。
耸立于金大元“香梅和平御园”里的“和平艾琳娜”雕像,象征着和平、和谐、和美,被人们誉为和平与真爱的使者。
世界读书日:世界文学大师出生日↓
世界读书日,又称“世界图书日”,是1995年联合国正式确立的国际性节日。
一个美丽的传说,让联合国将“世界读书日”定在了每年的4月23日。
相传,4月23日不仅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也是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的纪念日,更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加泰罗尼亚地区大众节日“圣乔治节”也是在这一天,所以这一天成为“名正言顺”的读书日
“世界读书日”设立目的,是为了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并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
国际母亲节:美国孝女安娜·查尔维斯女士↓
母亲节,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已经成为了国际性的一个庆祝节日。它设立的目的,是为歌颂世间伟大的母亲,纪念母亲的恩情,发扬孝敬母亲的道德。
传说,母亲节起源于希腊,古希腊人在这一天向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母赫拉致敬;在17世纪中叶,母亲节流传到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
实际上,母亲节的创始人是美国人安娜·查尔维斯女士,一位聪明、能干、坚强、贤慧、热诚的女性。安娜是一个孝顺的女儿,深深地爱着自己的母亲。为了纪念去世的母亲,完成母亲生前的愿望,安娜耗尽时间精力,创立母亲节,呼吁关爱母亲。
母亲节这一天,出门在外的年青人都会回到家中,给他们的母亲送上一些小礼物哟。
世界勤俭日↓
每年的10月31日,是世界勤俭日(World Thrift Day),最早是在1924年举办的第一届国际储蓄银行大会上由意大利教授Filippo Ravizza提出,并最终于2006年由联合国确立的。
1924年,来自世界各地的29个国家参加了在意大利米兰举办的第一届国际储蓄银行大会(International Savings Bank Congress),会议的最后一天(10月31日),意大利教授Filippo Ravizza倡议大会的最后一天为“国际节能日”,之后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创立一个致力于促进全世界共同勤俭节约的“世界勤俭日”。
为应对日益严重的资源危机,号召人们勤俭节约,联合国呼吁世界人民保持节俭,节约宝贵的资源。勤俭,已经为世界所“瞩目”,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