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禅林场,便觉热闹了起来,原来,这是个赶场的日子。
小小的场镇,并不像想像中的萧条,服装、菜蔬、肉食等,琳琅满目。驾小车、骑摩托赶场购物,花季少年、老人小孩喜气洋洋,禅林场生气勃勃。
秋天是收获的日子,禅林的秋天,更是如此。这状元文化之乡的子民,虽儒雅之风尤存,但仍为凡夫俗子,要问油盐柴米食人间烟火的。
小场上的街道,两边是新栽的桂花树,树下有正盛开的鸡冠花、待开的丛丛九月菊。
场上给人印象深的,是那些上场来交易的农民。有卖苗木的、有卖小菜苗的、有卖花生的……,农贸市场周围、街道两边,晾晒着那刚收获的黄豆等,没有人埋怨其占道,我想,这就是谦谦君子之风---多雨的季节,晾晒粮食是第一位的。
在古刹禅林寺,我们见到了佛教文化产业园小西天管委会的成员们。他们中有德高望重的前乡人大主席、有年轻的卧云村书记、村长,也有为寺庙建设出了大力的企业家。他们用节假的日子,正在讨论进一步打造佛教文化产业园区的事。
罗明年先生是建园区最早倡导的者。他侃侃而谈,从园区的远景规划,到时下的安排意见,用寺庙前的楹联,论述了佛教园区的无以伦比的优越条件,俗话说“各人吃饭各人跑”做了大量工作的,佛祖会知道。他建议,利用人脉关系,争取各方面支持;目前简单可行的是,建十里菩提大道、种百亩莲花,这样,既有佛文化氛围,又有经济效益,行走在菩提大道上,观能同时体现过去、现在、未来具有超时空相貌的莲花,独享“福报”,让人油然而生尊重佛教的敬畏之心。
德高望重的老人,有的谈了进一步打造园区的建议,有的主动提出捐天笠葵、紫荆花,制木刻楹联等。年轻的领导们,不但对寺庙内部管理提出了好的建议,将种养殖业搞得更好,让其成为青山观、水观音、卧云庵、禅林寺旅游一线上的亮丽风景。卧云、松林两村将播种油菜1500亩,在油菜田中种出“大美禅林”字样,丰富其观赏性。
小小的会议,体现出他们不等不靠,坚定办好佛教文化产业园的信心。
禅林寺因禅寺丛林、香火鼎盛、僧尼参禅如林故名。附近的牛王庙遗址,村道上的水牛、田地里的南瓜、房檐下的花生玉米、危崖上的古柏,古朴幽静。
秋日的龙潭子广场,潺潺的流水、精美的石龙柱、长长的石刻文化长廊、古色古香的路灯亭台、奇花异草,令人心旷神怡。
车过松林村,我们很自然的走进一户农家。
围墙、大门、照壁、高楼、天井、客厅,让人不相信这是松林村的农家。而后园的树木花草,曲项向天歌的鹅,维护整洁的祖宗坟茔,那宁静祥和中更体现出儒家孝道文化的传承。
水观音,有万年古泉广济泉,不离不弃的古鸳鸯柏。而那记载清乾隆中期、道光十六年重修水观音庙的碑记、护林护冢的古石碑,更彰显出状元故里人们对这片故土的挚爱。收黄豆的老婆婆的闲适,其平和的心态溢于言表。
去禅林必去青山驿,去汉昌故治,拜谒状元王樾墓的。
古柏森森,蒿草茨丛,不见汉昌侨县迹痕。
风萧萧,王樾墓。
这时,我想起行前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中国民族文化研究会高级研究员罗明年老先生赠我的他2002年7月15应邀参加复建王樾墓碑落成揭幕仪式时的诗词:
△巫山一段云 忆青山观探古
灵迹青山观,三清神道庥。状元进士诞邻丘。曾引放翁游。
壬午痴寻古,风光残屑搜。瓦渣古柏载风流,思昔赛仙洲。
△七绝 应邀参加复建王樾墓碑落成揭幕仪式
缅怀王樾祭生辰,
约集团圆十县亲。
土石新堆权作冢,
寄遗后世学精神。
△七律 青山观寻古偶成
小小青山掌故多,每逢编史必收罗。
汉昌侨县迹痕见,王氏杰人踪印磨。
风水引贤三晋慕,山庄生风九州歌。
现观蒿草茨丛茂,他日掘挖掏玉窝。
我佩服先生的文采、更佩服他致力于禅林佛教文化产业园建设的精神。
我想,最终建成禅林佛教文化产业园,需“寄遗后世学精神”。
2015-10-04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