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7694|评论: 8

委员建议取缔校讯通 部分省市已先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2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 通信运营商推出的飞信等实时通讯工具,也可以成为沟通家长和学校间的桥梁,不仅更方便,而且免费。现在我市一些学校还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家长添加关注后,交流互动非常方便,沟通手段多样,效果也很好。


  中小学新生入学,学校往往会给家长们推荐开通校讯通、家校通之类的短信通知服务。这些服务虽然给家长和学校的沟通带来一定便利,但也引出不少新问题。今年两会上,市政协委员李国(如图)提交了《关于取缔校讯通的提案》,认为校讯通、家校通、翼校通之类的通讯工具明显落后于时代,家长们早就有了更好的替代工具,建议取缔校讯通这类收费通讯工具。


  哪个家长敢不自愿


  “关注校讯通、家校通的问题,最开始是因为我自己的孩子入学,就碰到学校要求‘自愿’办理。”李国说,虽说是自愿办理,但一涉及到孩子,家长哪敢不自愿?久而久之,在不少中小学甚至幼儿园,校讯通、家校通就成了一个半强制收费项目。


  李国调查,校讯通等工具2006年左右进入重庆市场,8年多时间里迅速由主城向区县发展,开始是中小学,现在已涉足幼儿园。目前,全市大多数中小学都开通了校讯通、家校通、翼校通等,保守估计有超过300万家长使用这类服务。


  “校讯通等宣称有家校互动、平安短信和亲情电话等功能,但在实际使用中,主要就是老师给家长发短信布置家庭作业,或者通报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李国说,这些功能并不稀奇,成了变相的强制收费引起一些家长不满,甚至引发和学校间的矛盾。


  收费虚高至少三成


  李国说,校讯通这类工具收费标准大多在每月10元左右,看似不多,但全市300多万家长,一年总消费就超过3.6亿元,不是一个小数字。


  “每月10元的收费标准本身也有些虚高。”李国说,运营商的短信收费标准一般是每条0.1元,群发收费更低。即使按每条短信0.1元算,就算孩子每天语文、数学、英语都有作业,也只有3条短信。一个月上23天课,实际费用是0.1×3×23=6.9元。每月10元的收费,虚高了至少30%,这还没算寒暑假、各种法定节假日。


  “校讯通等工具还涉及垄断的问题。”李国说,一个学校只能使用一个运营商服务,比如他自己孩子学校的校讯通就只能使用某公司的手机号码,为了用校讯通,一些家长不得不新办一个该公司的号码,增加了麻烦。


  李国还指出,3.6亿元这样一个大市场,还容易产生利益链。参与到校讯通各个环节的单位都能从中获利,通讯运营商甚至要和学校分成,或者返还话费给老师,这些都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


  技术落后沟通不便


  “我希望取缔校讯通这类服务,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它在技术上太落后,应被时代淘汰。”李国说,如今移动互联网技术日渐成熟,沟通方便,费用低廉,相比还在使用短信的校讯通,优势非常明显。


  “校讯通等工具的沟通方式是单向的,无非就是学校把信息告知给家长,既不能实时互动,也只能发送文字信息。”李国说,现在使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平台和软件很多,支持图文视频、双向互动、实时交流,校讯通这类工具已到了该淘汰的时候了。


  国内一些城市的做法也验证了李国的判断。去年6月,北京市教育主管部门叫停校讯通,要求各中小学停止使用校讯通等类似业务。山西、陕西、深圳和四川乐山等城市也纷纷叫停或取缔中小学校讯通等类似业务。


  飞信微信效果更好


  如果取缔了校讯通,家长和学校该如何沟通呢?李国说,现成的办法就有很多。


  例如,很多班级、家长现在都已使用QQ群或者微信群,所有校讯通的功能,其实都能在里面实现。四川省乐山市取缔校讯通后,教育主管部门就要求中小学用QQ群和微信群代替。


  另外,通信运营商推出的飞信等实时通讯工具,也可以成为沟通家长和学校间的桥梁,不仅更方便,而且免费。


  此外,现在我市一些学校还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家长添加关注后,交流互动非常方便,沟通手段多样,效果也很好。


  记者 陶昆 首席记者 冉文 摄影报道    2015-01-18 07:37:06 来源: 华龙网-重庆晚报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41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省教育厅:“校讯通”不准强迫使用

  为规范“校讯通”类业务的管理和使用,省教育厅日前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校讯通”类业务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学校不得强迫学生使用“校讯通”等类业务。

  《通知》表示,学校不得参与“校讯通”类业务的推广和定制,不得统一组织、强迫或变相强迫学生使用。学校和教师不得用“校讯通”等取代教师家访、布置作业、发布通知等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确保未使用“校讯通”的学生不因此受到影响。为方便学生、家长退出服务,学校应协调相关经营单位确保用户可以从手机上自由退出“校讯通”类业务,不得设置其他(如经学校或教师同意等)障碍。

  同时,严禁学校和教师代经营单位收费。严禁学校及教师违规接受相关经营单位的款物(包括收费提成)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省教育厅此次还公布了举报投诉电话028-86111182,028-86113095,接受家长和社会人士对“校讯通”类业务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昌一中为什么还在使用校讯通,国家级示范学校就是这样示范的吗?

推广达人

发表于 2015-12-2 20:06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校迅通有校迅通的功能、如学生几点离校、几点返校关健是严格刷卡才能正常发挥它的功能和作用。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校讯通被叫停:一场技术对体制的和平改造
  随着微信、QQ等更加先进的沟通方式出现,就自然宣告了校讯通的死亡。而校讯通被叫停,可以被看成是一种政府的“顺势而为”。因为,市场有了更多的选择,政府也有足够的理由去“为人民服务”。
  如果你的家里有学龄儿童,你一定不会对校讯通陌生。这一款号称是出于家长“自愿”、用于学校老师和家长沟通的收费软件,近日被多地叫停。“任何学校都不得强制家长安装此类型的软件!”
  一时之间,舆论哗然。
  不少对这款软件深恶痛绝的人认为,终于可以得以解脱,不用再每个月掏10块钱去收史上最贵的短信——很多人每个月只能收到3-4条左右的有用短信,更不用被各种垃圾信息所骚扰。还有一部分人担忧,虽然校讯通被叫停,万一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更加少,自己因此错过学校的通知,不能及时了解孩子动态,那该怎么办……
  校讯通之痛
  实际上,对于校讯通被叫停仍然有所担心的家长,大多数并不是真的认为校讯通的非它不可,相反,更多的原因是在当前体制下,因为没有遵守潜规则而无法享受到正常的权益——尽管,大多数时候,这种规则并不符合逻辑。
  就像是做手术,如果主刀医生和麻醉师没有收红包,会让你格外担心,请老师吃饭,老师没有去,担心老师不会照顾自己的孩子那样。
  其实,校讯通的“鸡肋”作用早已显而易见。
  一方面,校讯通实际能够用于老师和家长沟通的作用非常有限,从目前网上反馈情况来看,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没有真正的使用习惯,每个月的十块钱大多还是服从体制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在校讯通的各类洗底文中,我们见到的一个为什么要使用校讯通的最扯淡的理由是,“并不是所有的家长家里都有网”,看了真心醉了。请问,如果家里连网都装不起的家庭,竟然有钱每月花10块买校讯通服务,似乎10块钱买流量也能买不少吧!当所有人都在讨论运营商打电话是否还需要用钱的时候,竟然还要用钱去购买一个服务~;
  另一方面,校讯通唯一的优势——运营商的短信推送,早已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在短信早已变为验证码专用接收工具的时候,还将主打功能点放在短信沟通上,多么可笑的一种体制裹挟下的历史倒退。到现在,QQ群、微信群等一系列沟通方式,实在有更加适合的方式。更何况,这些新的工具可以结合大数据进行个性化教学制定,老师可以通过管理工具全面了解学生的各科成绩,针对性地定制教学方案,这是校讯通本身可望而不可及的……当然,你可以说,校讯通也有类似的功能,但是,稍微有点智商就可以判断出,如果一个产品都没有用户用,然后宣称自己有大数据,呵呵~
  尽管如此,家长们所担心的校讯通被取代之后,不能真的和家长沟通。这种所谓的担心,更多的是一种对于在如此体制下的对未来的恐惧,而并非是对校讯通的恋恋不舍。
  因此,我们也可以想象,究竟是怎样的体制,能够让家长们产生如此变态的“斯德尔摩综合症”。
  技术对体制的冲击
  人们很多时候,会陷入一种心态的极端之中,而显性表现就是,往往对现实中遭遇的不公所表现出麻木,而一旦清醒,就会恨不得立即将之前所遭遇的不公拉出来五马分尸。
  在所有关于校讯通的罪责之中,媒体所披露的一个大家“早已知道”的事实是,“学校与运营商的蝇营狗苟。”
  诚然,在不少的论坛上,仍然能够看到不少的帖子,去揭露双方的勾结,甚至有一些内容,将双方签署的合同拿出来作为“罪证”。但这些并不能真的为这些做些什么,或者说去终结这些灰色地带。
  这就牵涉到一个问题,我们是否应该用革命的方式去解决那些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无可避免的会出现这些灰色地带,但是在面对如何去解决他们的时候,人们有了更成熟的想法——那就是,人们认为,并不是面对所有的不公平都要用一刀切的方式去解决,革命虽然可以“大快人心”,人们会发现,往往在革命之后,仍然避免不了的再次陷入那个错误的漩涡,并不能够真正的解决问题。
  比如腐败,历朝历代都有腐败,因腐败而激发出来的民变、起义甚至实现该吵换代的并不少,但在革命之后,发现用不了几年,又会有新的方式,最终仍然没有能够断除腐败;
  再比如,现在处于风口浪尖的专车,虽然看起来比现有的出租车好了不知道上百倍,但一旦彻底将出租车革命,那么之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我们并没有办法之后,它一定会比过去好么?
  类似的例子还有死刑,实际上并没有杜绝犯罪,更没有因此杜绝了贩毒、贩卖儿童……
  我们谁都无法去承受一场摧垮一切的“革命”,它只不过是让上层换了一拨人而已。
  再来看如今的校讯通,运营商和学校之间的问题,虽然肮脏、可耻,但我们也并不能因此去真的用更加暴力的方式去解决。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取代的人,那么相信校讯通被叫停之后,用不了太久的时间,就会有新的新瓶装旧酒的方式。虽然,你可以说政府叫停的是这一类软件,但是,谁能保证这样的规定不会有漏洞——类似的例子已经太多太多。
  相反,随着微信、QQ等更加先进的沟通方式出现,就自然宣告了校讯通的死亡。
  “任何对既有社会问题的解决,都无法通过一刀切来获得永远的安宁。而是应该寻求更先进的技术,更适合的改革方式,促进体制的进步。”
  毕竟,我们谁也无法去认可为解决一个问题去创造更多问题的方式,更无法接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付出比原来的罪责更大的代价。
  所以,校讯通的叫停,政府可以被看成是一种“顺势而为”,因为,市场有了更多的选择,政府也有足够的理由去“为人民服务”。
  “如果把校讯通的叫停看作是一个时代的终结,那么我们应该感到欢呼雀跃,毕竟这是一个文明对于蛮荒的最诗意、也最和平的改造。”
  http://www.jiemian.com/article/371745.html

发表于 2015-12-3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下湖 发表于 2015-12-2 16:09
西昌一中为什么还在使用校讯通,国家级示范学校就是这样示范的吗?

不是只有一中,西昌所有的学校都这样,而且隔三差五的还涨价,屁用没有,就这一样就给移动公司贡献了多少收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4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yuafanty 发表于 2015-12-3 10:02
不是只有一中,西昌所有的学校都这样,而且隔三差五的还涨价,屁用没有,就这一样就给移动公司贡献了多少 ...
不是只有一中,西昌所有的学校都这样,而且隔三差五的还涨价,屁用没有,就这一样就给移动公司贡献了多少收入。

西昌市教育局就不管管这事吗?难道也被移动公司那样了?

发表于 2017-5-10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庆工人日报和重庆工人日报职工网不良记者李国和郑荣俊收受邪教诈骗犯罪劳改释放犯徐忠明吃请贿赂,打着工人日报重庆记者站站长和重庆政协委员的幌子用要在工人日报发表对举报人不利文章向举报人索取10万钱财未果,重庆工人日报记者站站长老羞成怒不听举报人澄清事实真相的解释,不顾国家司法机关依法审理的民事诉讼案件一审二审再审结果客观事实,邪教分子和工人日报不良记者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无中生有颠倒黑白利用公共媒体凌驾于国家法律之上哗众取宠敲诈勒索,恶意攻击抹黑国家政府和国家司法机关,妖言惑众为邪教诈骗组织诈骗摇旗呐喊,质疑不良记者李国和郑荣俊恶意制造反政府反社会不满言论唯恐天下不乱
诈骗劳改释放犯徐忠明,重庆涪陵人,邪教分子,男,身份号:512301195509280015,诈骗电话:13908253555,这个老骗子2000年开始打着邪教头子旗号诈骗,后又因犯伪造假公文公和造假工程合同和国家机关文件诈骗罪,是二次进监狱的劳改犯,徐忠明诈骗会以各种理由骗你拿钱给他,一直骗你到发现上当受骗后就跟你翻脸赖账不还, 2000年至2004年曾因伪造国家机关公文印章和诈骗他人财产罪被判刑。徐忠明在2000年以前本是个穷光蛋,在涪陵南们山每月300元租了一间房作为栖生之地,整天在涪陵南门山的附近茶馆泡6块一杯的茶鬼混,2000年始以后以发包假工程项目诈骗他人钱财为生,徐忠明这期间为骗钱开始打着在重庆南川为邪教李xx修庙幌子诈骗群众钱财,为了让人相信他诈骗到更多的钱私,他私刻了多个单位的公章在社会上招摇撞骗,2001年开始骗取想找他拿工程项目做的人钱,开始捏造虚假工程项目诈骗,他骗人都是以借款或者叫你打保证金的形式骗人钱财,骗到手后就东躲西藏赖账不还,他2003年诈骗到一些钱后,在涪陵武隆彭水南川长寿包养多个情妇,还将情妇送给其保护伞玩,所以有时候诈骗被受骗人发现举报徐骗子的保护伞就会出来把诈骗事情摆平,徐骗子还将诈骗到的钱转移财产以其姘妇李某某儿子名义在涪陵龙湾花园买了房产和车子,还以其包养彭水李姓情妇名义还在涪陵水上乐园附件开了茶楼。
上述事实充分证明从2000年起徐骗子就已经是有预谋的在社会上捏造假工程项目和伪造假公文印章进行诈骗活动,因为他骗的钱买房买车开茶楼都是转移财产写在其情妇和其儿子的名下,到现在徐忠明已经将诈骗的财产全部转移到他情妇和其儿子名下,在他名下帐上既无财产也无存款 骗子徐忠明为了达到诈骗赖账目的用诈骗的大量金钱买通唯利是图的黑律师不良记者和一些贪官污吏以及重庆工人日报不良记者李国郑荣俊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不良记者李国无视国家司法机关依法经过一审二审再审判决客观事实,利用公共媒体编造谎言颠倒黑白混淆视听,为邪教诈骗分子徐忠明摇旗呐喊,不择手段钻法律空子大势恶毒攻击抹黑党和政府以及国家司法机关,诽谤被徐忠明诈骗的几十个受骗群众。

诈骗劳改犯徐忠明诈骗证据

诈骗劳改犯徐忠明诈骗证据

诈骗劳改犯徐忠明诈骗证据

诈骗劳改犯徐忠明诈骗证据

诈骗劳改犯徐忠明诈骗证据

诈骗劳改犯徐忠明诈骗证据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