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8岁男孩患“脆骨病”,因无钱取出体内钢板只得靠板凳走路,被称为“板凳男孩”。他渴望站起来,渴望上学……
“板凳男孩” 渴望上学
骨质脆弱 极易骨折
依靠板凳上床取物、下地挪梯,8岁的小雨所感受到的世界,都是脚边的木板凳带他去的。小雨被确诊为成骨不全症,俗称“瓷娃娃”。由于骨质脆弱,小雨极易骨折。直到2013年,父亲潘洪海才带着东拼西凑的4.5万元带他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治疗。
然而,因为治疗费不够,原本早该从体内取出的钢板不得不拖延下来。小雨渴望站起来,更渴望上学,他在墙上写满了“作业”——简单的汉字和数字。每当同村小伙伴放学时,他只能用板凳将自己挪到家门口,等着看放学的小伙伴从家门口经过……
今年7月10日,成都商报及客户端求助栏目报道了小雨的经历。这组报道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响,人们被这名坚强的小男孩感动,纷纷捐款相助。不少志愿者还来到他的家中,希望能帮助这个家庭渡过难关。
125天后
5年来,第一次户外行走
他坚持着一步步迈出院门,走上乡村道路,回头一笑让人热泪盈眶
11月28日,仁寿县大化镇明朗村。在冬日暖阳下,8岁的“板凳男孩”小雨依靠行走辅助器,在院门外的乡村公路上行走。这是他自3岁骨折患成骨不全症以来,5年来的第一次户外行走。而在几个月前,他所有的生活,还只能依靠一条板凳。125天,改变了这个孩子的一生。我们要讲述的,就是这段日子里的温暖故事……
11月30日,向松来到明朗村,他已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来探望小雨了。出现在他和成都商报记者眼前的,是一幕让人热泪盈眶的画面——父亲潘洪海帮助小雨穿戴好行走辅助器,让他自己一步步迈出院门,走上乡村道路,小雨坚持要背上爱心人士送他的新书包,他认为这代表距离上学的日子不远了。50多米的距离,一点点挪动,大家都在为他能否坚持下来担心时,小雨忽然转过身露出一个微笑:“我已经快忘了怎么走路了,走路的感觉,真好!”
这是5年来,小雨第一次用自己的双腿独立行走。和4个月前相比,他的双腿已经伸直,并且能自由弯曲。潘洪海说:“这个孩子,有希望了。”如果恢复得好,一年半以后,小雨就可以丢开辅助器,自主行走。
在成都商报及客户端报道小雨的第二天,7月11日,身为成都一家文化传播公司负责人的向松,就来到小雨的家中探望。之后,他联系到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专家,并确定了帮助孩子去该院治疗的想法。8月13日,向松带着小雨父子乘飞机赶到深圳,帮助父子俩办理了入院手续。向松还联系到志愿者协会,派出义工照顾小雨父子。“他们非常热心,在近三个月的治疗时间内,每天都有志愿者过来照顾小雨。”
“8月20日,第一次手术;10月中旬,微钉针取出术……”向松对小雨治疗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了如指掌,他还积极为小雨筹集治疗费,在网络爱心平台筹集到近3万元善款。
11月9日,向松再次飞往深圳。小雨的治疗已经结束,他将父子俩接回了仁寿老家。
4个月,助孩子就医,记录孩子康复点滴
他说,助人的“冲动”越多,会汇聚成“永动”的善意
4个多月来,向松的朋友圈几乎都因为小雨被刷屏,记录着这个原本素不相识的孩子的康复点滴。让向松欣慰的是,小雨的手术很成功。“1800天了,我们的小雨第一次独自亲吻大自然。”向松在朋友圈说。
向松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自己帮助小雨更应该看成是一种“冲动”,但他相信,这样的冲动越多,最终会汇聚成“永动”的善意。
成都商报记者 胡挺 摄影记者 王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