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信、礼、义、仁,学、识、智、能、艺。”在泸州市江阳区大北街小学,同学们对“新五德”和“五才”熟记于心,轻松背出。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中,大北街小学结合“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新五德”与“五才”作为校园文化特色建设理念,广泛开展校园文化特色建设,打造中华传统美德特色学校——“德道学堂”。这是我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缩影。
记者了解到,为持续、深入、有效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市以最广泛的宣传教育和道德实践为抓手,紧密联系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在贯穿结合融入上下功夫,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在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上下功夫,以“看得见”、“记得牢”、“实践好”“三大工程”为统领,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实践日常化、具体化、生活化、系统化。
用好社会宣传
实现“十个全覆盖”
记者看见,在我市城区主干道的隔离栏上,每隔几米就设置了一块牌子,每3块牌子集中展示“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内容。在城区各人行天桥,“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非常醒目,司机、行人抬头就能看见。同时,在人流量较大的公交站台等区域,“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标语也随处可见。
据了解,通过各种宣传方式,让市民在“看得见”“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同时,也逐渐让市民铭记于心,进而去了解其意义,潜移默化对市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好的变化。“我平时没事就会看报纸,在附近的公园、马路上也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语,每天一出门就能看见,久而久之就能背了。”市民杨大爷说。
依托“小荧屏”落地街头。在全市应见、可见、能见的范围内,铺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实现媒体、户外大屏、出租车、公交站台、路名牌、银行网点、药店门市、建筑围挡、广告栏、社区广场“十个全覆盖”。让市民抬头就能看见、出门能够听见。截至10月,共发动户外LED屏,播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100万余次。
打造主题公园 强化认知认同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江阳区华阳街道西岸村西岸影院,歌曲《世纪的约定》总会在每一场电影开播前响起。西岸村作为我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之一,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紧紧围绕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建设,从思想教育、主题深入、践行活动、健全机制等四个方面入手,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工作措施到位、组织领导到位,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实,落地生根。
在工作中,充分利用西岸村道路两边的道旗及广告看牌,新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国梦、“四个全面”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宣传。同时,在村民家外挂统一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灯笼,营造浓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氛围。每位村干部办公桌上都有一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牌,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入脑入心。
利用西岸书屋、青少年活动中心、西岸影院、西岸群团等阵地,落实好文化阵地免费开放政策,大力开展“我们的节日”、中华经典诵读、爱国歌曲演唱等文化活动,让群众就近、免费参与活动,寓教于乐。结合西岸村幸福美丽院坝提档升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农耕文化有机结合,利用农耕农俗文化长廊现有空白墙体,新增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与农耕传统文化相关的墙体广告,不仅让村民“看得见”,更要“记得牢”。
据悉,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我市充分发挥公园(广场)、社区(村)、园区开放、聚集、阵地功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广场)57个,命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基层示范点15个,全力打造“街头的核心价值观”、“润物无声的正能量”和“群众身边的正激励”,让人们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中强化认知认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