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西屏常青村,农家海棠晓庄就坐落在这里。从绵阳市区驱车到海棠晓庄约30公里,店名因这里2千余亩的西南海棠基地而来。
薄雾下的常青村,静怡清人,错落的村庄,成片的海棠林子,若影若现的山梁,潺潺的流水声,或许仙境亦不过如此。很喜欢这里,也不记得是第几次在海棠晓庄小坐。
海棠晓庄的主人是两兄妹,姐姐盈姨六十来岁,热情好客,做事精炼,弟弟盈叔做得一手好江湖菜,而盈姨的河水豆花,那不仅是好味道,更是一个故事。
在我的老家里,你会发现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石磨,不仅磨米磨面,还磨豆花。
那个年月要想吃豆花饭,那是要看时间的,因为生活紧张,没有什么好的食物,再者做豆花是需要技巧的:从泡豆,磨豆浆,过滤,到点豆花,几个工序下来,得花费半天时间。所以吃河水豆花一般是来客人或者是什么节日,不然是不会做豆花的,豆花在我们老家是待客的最高规格,这个待客标准在我们老家一直延续到今天。
小时候每次做豆花,只要在家都会帮着“推豆花”,站在石磨边,帮着将浸泡后的豆子喂在石磨里,父母就推着石磨,或者是在柴灶边烧水,水是取自山脚下的井水,然后就是点豆花,在点豆花的过程中,香浓的石磨豆浆就产生了。
点好的豆花,细嫩,白如雪,软似棉,在上桌之前,还会给左邻右舍端一碗豆花和调制好的蘸水。而当左邻右舍的吃豆花时,也会给我们家端一碗来。
现在,随着科技的应用,石磨豆花大都替换成电动磨制,要吃河水豆花也比以前便捷很多,只是现在吃豆花总觉得少了些味儿——,想想或许少的是那样一碗河水豆腐透明般的绵绵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