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ic.yupoo.com/qinxiaoyun/FhkgdLT8/o6w2Y.jpg
简历诗人曾欣兰
高世现
新诗百年,诗人们写出杰作有几?诗人除了天赋,还须是个集大成者,人性、神性、佛性集于一身,所谓功夫在诗外。曾欣兰的诗歌自我成长很快,博采众长,除了他的悟性之外,也得益于他好学,不耻下问,作为一个成年人,学习态度及吸收能力非一般人可比。每次见到欣兰,总会被他的热情逮住,然后从他的手机翻出新写的作品。据我所知,欣兰是新归来诗人,由于工作原因中途曾停止创作,但这一两来他深耕不缀,无论是从数量上、题材上、还是质量上,都充分显示出他作为一个成熟诗人强烈回归的自觉意识。
初识欣兰,是今年年中,初读他的作品是这首《简历》:“编辑来电的时候,指甲刚剪去一半/一只手温顺自然,一只手惊慌失措//春天开始索要我的简历/我不敢写上诗人的字眼//至于日期更不敢确定/也许是生前,也许是死后”。在这首诗歌,也许是编辑向作者约稿,附带要一份简历,而当时“指甲刚剪去一半/一只手温顺自然,一只手惊慌失措”,这是“本我”的自然反应;“春天开始索要我的简历”,这是向“超我”发出的邀请,但作者很冷静,说出了“也许是死后”的“无我”精神状态,意识到要成为一个诗人,需要一种超越情感的更高的境界和禅意。我记得冯友兰在《人生哲学》中也讲到类似的“四境界”,第一境是“自然境界”,以本我为中心;第二境是“功利境界”,以自我为中心;第三境是“道德境界”,正其义,不谋其利;第四境是“天地境界”,超越世俗,天人合一,以大自然和宇宙为中心。欣兰在这首《简历》正是写出诗人的“天地境界”,对于“诗人”二字的慎重与敬畏,这是推迟百年的海阔天空。一个未确定的简历或身份,这是一种通过“未来”来确定“自我”的校正,寥寥六行,言简意骇。
再看欣兰五行的《看见》:
看见风,推动水的声音
看见水鸟浮岀水面
看见孤岛,空无一人
看见那座禅院时
钟声已走出很远
远景一再被推远,自海边而水鸟而孤岛而孤岛那座禅院那一记钟声,能看见风也能看见钟声的诗人,在此诗可看出他的神性与佛性,目力如此,听力如此,非神人不可,然远兮空也,空兮远也,如此浅白之佛理,把佛学与人生通过看海融合起来,找到了观察和思考人生的独特角度和超越现实的胸怀。此外,《看见》的时空跨度很大,每一行仿佛都来一次跳镜,留白,留白,留白,仿佛最后时间都走远了。
欣兰诗中的神性、佛性也许他也不自知,但我至少在这偶读的两首都找到蛛丝马迹,也绝非偶然,有其必然的学养流露。
欣兰的诗多在十行内完成情感的穿越,这与我在2011年发起的“微诗体”不谋而合,删繁就简,寓繁于简,由博返约,宿龙成寸,语精句警,短短几行正好可以让我们重新探询中国语言的柔韧性,乃至探检语体文的浑成、致密,以及别一种单纯的字的音乐的可能性较为方便的一条路。
当然,欣兰的诗也存在诸多不足,比如之前用题的草率,随意将诗中某一句拉出来当题,个别动词的运用欠缺灵性。但这些,都好克服,相信欣兰的写作能力,假以时日,欣兰的微诗在中国诗坛会有其一席之地。
2015.12.22冬至于广州草稿
曾欣兰的诗
○简历
编辑来电的时候,指甲刚剪去一半
一只手温顺自然,一只手惊慌失措
春天开始索要我的简历
我不敢写上诗人的字眼
至于日期更不敢确定
也许是生前,也许是死后
○季节
叶子从夏天开始枯黄
起初是叶尖,没有先兆
庄稼被收割时,想起的秋风
正朝这个方向走来
这个季节经历一场劫难
你必须用另一场劫难应对
正如秋的尽头,登高的人
早已离去,北方
有一场雪蓄势待发
○虚拟
小鸟喙开黑暗的内幕
流岀黎明的原浆
粘稠的城市将风束缚
交通灯被蓄意篡改
这座城将戴上花冠
执法者是众多的国王
行人与商贩井然有序
花儿是皇帝新裁的衣裳
天上从来没有河流
而这一切始终无人道破
就像无人道破喜鹊的徒劳
○牛角梳
老牛的死亡没有葬礼
风吹的庄稼,是低沉的悼词
牛角被锯下,在墙头晾晒
纯熟的刀,制作一把把梳子
生前的鬃毛,你无暇顾及
而人间的症结,需要一笔笔梳理
○还原
各种形状的砖铺成街道
带着夜色的人走过
叶子翻腾的声音
像刚来的季节呼唤秋风
街灯背道而驰。影子在收缩
它终将消失,消失于
一个旷野吞噬的黑洞
内心仅存的一点光
并不能点亮黎明
而黎明终究会前来
还原一个人的真相
○副歌
门外,旋律逐渐平息
这一天的钟声不会再来
我推门而入,众多的
面孔,素不相识
你将这样的日子隐瞒
我手中的花朵长久茂盛
而我只想唱一首副歌
通往你的桥梁仍然拥挤
我的五指来回走过
弹起弦外之音
○在磻溪园
阳光落在午后,带着风
在磻溪园,主人准备了风景
露台的低处,有海鸟飞过
那里堤柳枯败,水草丰盈
庭院里的摇椅,盛满体温
有人在谈论别人的旅程
而我的旅程就在这里
听身后隐约的梵音
○流水是无情的
流水是无情的。春风还在
有些果实迫不及待
沦为落花,并不是它的初衷
在既定的轨道,你无法突破
而骂名总得有人背负
比如最后一根稻草
比如这个季节,途经此地时
被许下一个名号
○来自故乡的月
许多人说,你来自海上
是海水浸泡过的夕阳
苍白、无助,发不出热的光
你的丹桂,被不停地砍伐
又不停地生长
而我今夜的月来自故乡
母亲就蹲在那颗树下
将这个圆无暇顾及的缺陷
一针一线的缝上
○提及
风停下来,所有倒影被接纳
洱海的暮色,动用隔岸的渔火
炭在燃烧,羁旅的人围坐阳台
提及炉火里的鱼,苍山的雪
鱼来自湖底,雪来自去年
而我来自南方,至今无人提及
○在一座古城
南方有雨,阳光在边陲的高原
为此,我选择在黎明前抵达
在云南,有一座城等了很久
王的护城河,让女人远离战火
我远道而来,没有准备颂词
或花瓣,于青石板上轻轻走过
而那些风花雪月,并不为谁守候
唯独这个季节,将其一一拥有
○像梅花一样经历风霜
几个季节过去了,我还没有
找到容身之所。清明的雨
太过拥挤,而登高的路径
则太过荒凉
最后一只昏鸦已被安葬
我终于经不起白色的邀约
趁那蜜蜂尚未抵达
打开安静的体香
土地已失去知觉,而我
还在经历风霜。老迈的枝丫
仍然像年轻时一样僵硬
只有柔软的部分,一直在
纷纷扬扬
○这轮下弦月,是一个圆的续集
有时,我不敢把故事写得太满
每条河流都必须经历曲折
譬如相同的源头
注定会流向不同的季节
西风也会在渡口留下空缺
容纳一个转身的空白
横渡夕阳的人
终将染红离别的衣袂
这轮下弦月,是一个圆的续集
而逐渐收敛的星星
必然是每个黎明的扉页
○无题
整整一夜,你都在磨制色调
深浅、粗细、浓淡
赶在黎明前,将一江山水
重新虚构
而你,恰好是赶在黎明前的人
轻易就把我的前世今生看透
○春天的证据
所有的证据,都指向昨夜的风
这个案发现场,你曾经来过
紊乱、嘈杂,有些落叶已相继失踪
苏醒的嫩绿开始列举你的罪证
比如推开黎明的窗户,掀起黑暗的睡衣
然后,在更夫打着瞌睡的渡口逃离
而我也开始收集春天的证据
证明一个温婉的女子
从未与我失之交臂
○看见
看见风,推动水的声音
看见水鸟浮岀水面
看见孤岛,空无一人
看见那座禅院时
钟声已走出很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