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统计

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834|评论: 0

[生活资讯] 市中区大力推进“文化院坝”示范建设工作纪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8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推进覆盖村、社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形成“一院一坝一品牌”的基层公共文化活动阵地,提升农村和社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市中区筛选出永安镇新房村、牌楼街道马鞍山社区等12个村(社区)作为2015年幸福美丽新村(社区)“文化院坝”建设示范点,经过半年时间,全区12个示范点全面建成,大力提升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水平,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定点:12个示范点精挑细选
  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社区)文化院坝是深入推进市中区幸福美丽新村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满足基层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载体。


  为集中落实好“文化院坝”示范建设工作,市中区区委做了专题研究,成立了“幸福美丽新村(社区)文化院坝”领导小组,并就建设目标、原则、标准、主体、经费一一落实,确保了建设任务的圆满完成。
  结合幸福美丽新村示范点建设,按照有阵地、有设备、有氛围、有人员、有计划的要求,区委宣传部、区农工委、区文体广新局实地调研选定永安镇新房村、朝阳镇洪家寺村、城西街道桂湖街社区等12个村(社区)作为“文化院坝”示范点,将其分类成6个重点建设村(社区)示范点和6个普通村(社区)示范点,并给予不同额度的建设经费补贴。
  方案确定,目标明确,各乡镇街道纷纷行动起来,分管领导亲自指挥,在试点村内完善农家书屋,建立道德讲堂,开放棋牌活动室,建立篮球场地,设置乒乓台等活动阵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党建、党风廉政、传统文化小故事精美图文上墙进专栏,文化院坝有了文化氛围。



  社区:老旧院落活起来
  一走上牌楼街道马鞍山社区的胡同扶梯,一面淡黄醒目的墙体抓人眼球,写着“手拉手,创造美好环境”字样的文明宣传语展板间隔有序地挂在墙面上,“幸福美丽文化院坝”几个大字印贴在青石墙上;而走在社区另一条长达100米的文化走廊上,写着“忠孝礼义廉耻”传统美德字句的漫画展板有序排放,让人感受浓厚的文化氛围。
  作为市中区2015年打造的两个社区“文化院坝”示范点之一,马鞍山社区在老旧院落改造基础上,集中打造了两块精神文化墙,“我们社区农转非人口居多,借‘文化院坝’的打造,给社区营造更加浓厚的文化氛围,能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文化道德修养。”马鞍山社区书记莫俊丽告诉记者,新年之际,社区还组织了幸福美丽院坝文艺演出,动员社区居民自导自演节目,并积极参与其中。
  而作为另一示范点的桂湖街社区则侧重为居民提供丰富的健身娱乐设施,社区积极采购各类健身器材,让居民早晚出门即可锻炼。



  新村:文化氛围浓起来
  为了凸显“一院一坝一品牌”,市中区筛选出具有示范产业、经典文化、地域特色的村,在进一步完善其设施设备、活动阵地、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等的基础上,把这些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的村的“文化院坝”着力打造成示范工程、标杆工程,形成具有“一院一坝一品牌”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特色,提升农村和社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来到龚家镇桐梓村,“幸福美丽文化院坝”几个大字标识牌屹立在马路边,下车随着标识牌而进,一片开阔的水泥坝内,一边的宣传栏上公示着好人榜和村规民约,一边是供村民休闲的长椅凳。进入室内,“道德讲堂”的展板赫然醒目,一架投影仪悬挂屋顶,“村里召开会议、播放电影等,都是在这个多功能室进行。”桐梓村支书朱震江介绍,作为新村聚居点,桐梓村人口集中,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但仍缺乏一些文化氛围,通过“文化院坝”的建设,“现在村里老老小小都愿意来院坝活动,我们也会不定期开展一些文化活动。”
  或依托新村建设,像龚家镇桐梓村;或立足产业发展,似龙门镇龙门村……市中区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建设各具特色,但作为一项惠民工程,归结起来都是为营造文化氛围,吸引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基层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