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新公交方案中有些内容有糊弄政府和市民之嫌:
1、所有线路客流分段差异都是二八开(80%与20%),少也三七开(30%与70%),觉得太离奇,颇有人为杜撰之嫌;
2、几乎所有被优化掉南岸路段的跨连上江北-老城区-南岸的线路,乘客都是上江北到老城区80%,南岸20%。难道上江北人口为南岸(即或南岸东区)的4倍?难道老城区到上江北上班、上学、北上高速或上江北到老城区上班、上学,或北归老城区的市民真的就为上江北或北归跨老城区到南岸的市民,加上同样乘坐这些线路公交往来与老城区和南岸的市民(乘客)的4倍?
我们长期乘坐3路、4路、5路、14路、19路这些骨干热线,实际的体会就是,一经南客站(或党校),乘客就满座,车至老城区东街、大观楼、叙府商城,人就下得差不多,至少一半。南岸与上江北分别到老城区区间客流的反差哪有优化方案表述的那般大?
3、24路是南岸东区市民不参与老城区拥堵,充分发挥滨环A效能直达丞相祠/江北公园-上江北而高客站的唯一的快捷通道,尽管到东区后,过分走偏锋,这种便捷只惠及戎州路东段附近和蜀南大道以南区域的市民,也由此降低了滨环A为老城区缓堵和南东与岷北快捷通道的探索成效,但,就这样的否定和退缩合适吗?
4、南岸西区与上江北、高客站,直线距离并不远,可一直没有公交线路通达,市民长期呼吁将运行线路相当短、服务空间最为狭窄的15路公交延伸到高客站,可一直没有得到回应;
5、翠屏山是宜宾的城市绿肺,是市民长期和最为喜爱的休闲场所。居住和大量由老城区移居南岸东区的市民的这种感情并不会因为隔个金沙江就淡化这种感情,消退不时前往的习惯。
特别值得引起关注的是:
多年来,南岸东区相当范围的市民,都可以通过4路、14路或9路延续和遂了长期的惯例和需愿。仅仅4路,就去年还是前年开始有好些个月日因为风貌和道路整治,临时改道取消了达经这处引为宜宾市民喜爱和骄傲的行程,好在这个冬天开始以前,4、7、9、14、19各路达经翠屏山的行程先后都已恢复,南岸东区通达此山休闲、锻炼的生活又已回复了常态。人们为此而庆幸和喜悦。可是,这次的优化,再次让这种庆幸和喜悦蒙上了阴影:顺道7路、14、16路的还仍然如常。可4、9路所辐射的南岸东中之东的街区、片区市民怎么办?步行:从二医院到盐水溪啊!在街区都走累了还有多少精力和兴致上山?中转(或许可能免费呢):怎么中转?二医院到盐水溪啊!转那路?再说:北大街、北正街、北通道本身就是老城区行车的堵头呢!4路这条热线再次到这段拥道雪上加霜、堵上添堵啊!合适吗?走人民路-真武路,不就是走三角形两边,同样在岷江南桥头交汇嘛,怎么就“U”形了?权衡利弊了吗???
|